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汶上集镇农机管理服务站 薛连合
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目标。近几年,成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特别是对农民及农村合作组织购买农业机械提供补贴以来,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一个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作业效益提高、更加专业适用的重要发展时期。目前,全县农机总值达5.5亿元,农机总动力106万kW,平均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110 kW,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5万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 800多台,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农机化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与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我县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机构不健全、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力量缺乏等问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改革的滞后,导致一些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功能弱化,农机工作裹足不前;二是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需要进一步壮大规范,注重补贴机具的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没有跟上;三是农机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机具的使用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十二五”期间,如何实现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引领农机化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力在逐年减少。当前,家庭式小规模农业生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在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健全、规模经营推进缓慢的情形下,应首先整合农机资源,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规模服务和土地分散经营是现在最主要的矛盾,阻碍了农机作业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程。把分散的农机户和农机作业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农机“大家庭”,引导农机户和有服务需求的农户建立起有偿合作关系,签订服务契约,实现“农业小规模经营、农机大规模服务”,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业效益,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同步发展。
农机化的迅速发展需要数量的多少作为保证,缺少足够数量的农业机械就无法实现作业生产的机械化。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数量虽然较多,但是大部分农机都是小型低档次的动力型机械,而相配套的大中型、高性能机械少。一台拖拉机只配一个挂斗或一台机械,只适宜于一项农田作业,农机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造成农机利用率低,农机效益差。这个问题不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就无法实现农机化质的改变,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会不足,就会制约农机化稳步健康的发展。随着我国大力倡导节约、低碳环保型经济,粗放地使用农业机械显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要做到调整优化结构,就必须增加配套机械的数量和种类,要大力促进大中型机具的发展,做到一机多用;增加大中型机具购机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使用大中型机具。通过合理确定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及比例、建立完善农机报废更新制度等政策措施,努力实现大中小型机械、高中低档次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农具、粮食作物机械与其他农产品机械合理配置。因此,要重点调整促进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的发展,加快老旧农业机械的更新报废,促进作业机械和拖拉机配套机具的发展,改善配套比,提高利用率,实现农机装备由低档次向高性能,由单项作业机具向多功能复式作业机具转变,提高机械利用效率,推动我省农机化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要实现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没有较强的公共服务做保障,就很难实现农机化的良性快速发展。目前,我县农机化的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部分农田作业机械老化,一部分旋耕机、拖拉机、背负式小麦收割机濒临报废;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特色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需要,道路、桥梁、农田的基本规划等都与发展大农业、大农机不相适应。农业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农机化的发展,出现了农业机械进不来、出不去、下不了地的现象。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益和生产效率得不到体现,制约了我县的农机化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机具的零部件供应不到位,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贻误农时。因此,我们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让购买农业机械的用户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能真正发挥好农业机械的作用。
农机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手段跟不上农业发展的要求,与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使用者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农机化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农机市场,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完善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通过市场对农机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培育发展农机作业、销售、维修服务市场。从而克服了农机类型配置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实现农机服务市场化,合理布局、建立健全农业机械维修网点,打造一批农机作业、维修、经销的服务品牌。提高了农机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兴机富农的目的,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不断创新农机服务模式,以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大农机,促进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加快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沈国舫,汪懋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03~213.
[2]熊波,董建军.农机社会化作业经济效益的分析.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