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县推行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做法与思考

2012-08-15 00:47湖北省农机局肖调范
湖北农机化 2012年6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艺机械化

湖北省农机局 肖调范

团风县农机局 曹书生

团风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鄂东大别山南麓,处于山区向沿江滨湖地区过渡地带,京九铁路、106和318国道、大广(大庆至广州)和武英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水陆交通方便。全县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农户9.8万户,农村劳动力14.63万人;下辖10个乡镇2个农场287个行政村,版图面积833km2,耕地面积26万亩(1hm2=15亩),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0万亩,油菜种植面积16万亩。团风县是个以水稻、小麦、油菜生产为主,兼有林果、水产、蔬菜、养殖的农业县,也是湖北省46个粮食生产县市和13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

近几年来,团风县将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抢抓国家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机遇,以推行农机农艺融合为重要措施,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兴办农机化,形成了农机化发展的新热潮,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不断快速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9.3万kW,农机固定资产原值1584 9万元,农机从业人员8516人。全县主要农作物的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水平分别达到89%、13.6%、76%、73%,2011年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7%。

1 团风县推行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情况

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是生物工程技术,农机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工艺过程的农机具及其操作运用的技术,属机械工程技术。农机与农艺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互为基础、互相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贯穿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全过程。农机机械工程技术的进步与农艺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一样,是促进农业生产的飞跃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机农艺融合,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当前,农机化已经到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也面临着突破性的飞跃发展。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也影响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对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推行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做法是:

1.1 创新农机农艺融合组织体制

农机农艺融合也是一个组织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促进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首先要领导重视,要在决策层面上建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领导机构,实行行政自导,部门联动,突破部门分割的局限,多联系勤沟通,互相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沟通机制。团风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把农机化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特别注重推行农机农艺融合,创新建立了农机农艺融合的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管理体制。农机农艺融合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联系农业工作的副主任,以及县农业局、农机局、畜牧局、水产局和林业局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重点、目标、工作方案,并协调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机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农业局、农机局、畜牧局、水产局和林业局等单位的分管技术推广负责人任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农机农艺技术引进、技术配套,针对重点薄弱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品种选型、农艺路线、机械配置和机械作业方式,组织开展农机农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创新建立了农机农艺融合的组织管理体制。

1.2 强化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的工作机制

加强管理部门相互协调、联合开展技术引进和试验示范,建立了农机、农业推广单位、以及科研教学联动的工作机制。团风县不定期组织农机、农业等单位联合举办新技术推广活动。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黄冈市农科院,开展新技术、新机具展示演示,协同开展技术培训,共同创办试验示范。

一是联合举办新技术推广活动。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每年在正月15日以内,都要组织一次以上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每次活动都是以县农业局、农机局、畜牧局、水产局和林业局等单位,联合举办农业技术展示演示为重要内容,让农民从农机农艺融合的高度把握农业生产的新技术。2012年,由省农业厅、省农机局和团风县委县政府等单位牵头,在团风县先后2次,分别于2012年2月1日在县委县政府门口广场和2012年2月7日在马曹庙镇,举办了类似的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同志、省农机局局长吴庆峰同志等省市领导亲自参加了活动,来自全县各地近1000 0名农民参加了此活动,并接受了农业技术现场培训等技术服务。

二是联合创建农业新技术示范区。举办新技术推广活动。农业局、农机局、畜牧局、水产局和林业局等单位,每年都要联合创建若干个农业新技术示范区。2012年共建立了各种各类农业新技术示范区(点、场)11个。其中,农机局和农业局在淋山河镇,创建了油菜机械化免耕直播示范基地,示范面积3000多亩,同时开展了油菜机械化免耕直播、人工点直播、人工条直播、人工撒直播和油菜移栽等小田对比试验示范。农机局和农业局在团风镇,创建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片,示范面积1000多亩,重点推行秸秆腐秆剂腐化、水田机械适度耕整前茬秸秆埋覆还田、集中大棚育机插秧、机械化播种、机插秧等一系列农机农艺技术,建成了育机插秧大棚20多亩,同时还开展了机械直播(水播、旱播)试验示范,水稻前茬小麦、油菜等秸秆实行腐秆剂腐化,埋草机耕整。农业局和农机局在马曹庙镇,创建了水稻“单改双”示范片,示范面积1000多亩,重点推行水稻机插秧、机防和机收割等技术措施,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生产劳动用工,在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情况下,用农业机械化的手段,促进了水稻“单改双”示范片的建设。农机局和畜牧局、水产局联合也分别建立了标准化养殖基地。

1.3 联合开展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强化技术服务

强化农机农艺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的重点薄弱环节,联合开展服务技术。协调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讨论研究,确定技术方案,将机械适应性作为新品种引进、栽培和养殖方式推广的重要指标,并有针对性地示范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紧密的机型、作物品种和种植养殖方式。优化种植模式。充分利用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农业标准化生产等项目,加大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扩大推广范围。加快试验示范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和装备。重点是狠抓了水稻育插秧、秸秆还田、薯(土豆)—稻、薯—玉—玉(玉米)、现代养殖、设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油菜生产等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机具的引进、试验和示范。试验示范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技术,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施肥和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是水稻种植的方向,尽管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目前依然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瓶颈”制约,为此,我们十分注重农机农艺部门协调配合,针对水稻种植品种多样、种植模式各异及传统直播方法大量应用等影响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的因素,统一思想认识,建立了农机农艺融合协调机制,在种植品种筛选、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各个环节联合开展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熟化技术,并总结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路线,形成农机农艺相适应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在油菜生产方面:以播种、收获和秸秆处理机械化为重点,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完善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针对本地自然条件和种植制度,以粮食作物为重点,积极试验示范发展薯—稻、薯—玉—玉连作标准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技术模式,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4 大力开展农机农艺知识和技术培训

农机、农业等部门积极配合,结合重点农时,联合组织开展了各种技术培训活动。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农机操作、维修和保养技术培训,近几年来,利用阳光工程,共举办了38期农机操作、维修和保养技术培训班。针对重点农时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联合开展农机农艺技术培训,加强部门联合、政企联动、政教联手,积极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大力引导生产企业做好农机手的培训工作。同时,还不断加强基层农技、农机推广人员业务培训,组织他们联合开展进村入户技术指导,努力向农民特别是农机手传授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2012年共联合举办水稻机械育插秧、油菜生产机械化、玉米机械播种、马铃薯生产等技术培训11期,培训农民500多人。通过农机农艺融合的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宣传活动,把农机与农艺作为一个产业技术整体,让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机手,更多地学习和掌握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相配套、相促进的技术,调动了农民的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

1.5 强化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努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建设长期的示范点、培养不走的技术员。强化对专业合作社在农机农艺融合中的优势作用的认识,鼓励合作社不仅搞农机化作业,还要参与产前的生产资料、农机具准备,产后加工,既搞农艺也用农机,参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成为最终农产品的提供者。建立农机农艺共同联系的专业合作社,农机农艺政策、项目、技术重点向各种专业合作社倾斜,依托各类合作社,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示范区建设,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和设施农业的生产特点,推广示范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先进技术,带动广大农民运用新技术新装备,努力形成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积极联合培育农机服务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机械化作业的服务形式,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开展订单育插秧服务,探索和完善“专业育秧”、“带秧机插”等规模作业模式,推进农机化作业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提高作业效益。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开展跨区作业。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督促企业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提高售后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农机销售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切实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在用农机质量调查,提高农机装备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县建立了农机农艺共同联系的各种专业合作社16个,极大地提高了农机服务组织化、社会化程度。

1.6 农机农艺的融合促进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我们以推行农机农艺融合为重要措施,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兴办农机化,促进了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形成了农机化发展的新热潮,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不断快速提高。机插秧一直以来是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因素,为了克服机插秧的瓶颈制约,我们积极实行农机农艺融合,实行相关项目整合一块实施、人员统一调动、技术宣传培训一起进行,将农机的“机插秧”示范项目与农艺的“单改双”示范项目捆绑实施,一起建立示范点,既融合又分工,农艺方面负责品种、育秧技术、肥料和病虫害防控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机方面负责机具选型、操作保养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机农艺联合协同开展技术宣传,举办技术培训,一起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先后在方高坪镇、马曹庙镇建立示范片各1000亩,目前,我县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全县机插达6.69万亩,机插率达13.6%,特别是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的机插率达68.7%。在示范推广油菜播种机械化和养鸡机械化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就实行了农机农艺融合,提高了示范推广的效果,目前油菜播种和养鸡机械化率分别达到23.5%、81.3%。

2 发展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机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试验示范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

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技术发展不平衡,造成农机与农艺的生产环节不连贯。目前,农副产品生产中,除了灌溉、植保作业的机具较成熟,机械化程度较高外,其余如播种、施肥、收获等环节的机具很少或空白,养殖机械化也参差不齐,如我县水稻—马蹄种植模式的面积在5万亩左右,水稻生产的机械化较为成熟,马蹄生产、林果采摘、养鸡鸡便处理的机械化技术相对落后等等。牵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平衡发展。

2.2 农机化试验示范资金少,辐射效果形成缓慢,造成农机与农艺发展不平衡

2.3 作业模式简单化,部分农机与农艺技术不优

没有形成集约经营模式,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简单化、片面化,不能集约化使用,致使新机具效率低,没有发挥其作用。

3 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和建议

3.1 发展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不断进步,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推行农机农艺融合,是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发展全程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可以大量减少农业生产劳动用工,从根本上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也可以推行秸秆还田,减少施用化肥,节约农业生产投入;推行农业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等等。实践表明,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给农业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平均在130元/亩以上。因此,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2)发展全程机械化,是团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县的“中国中部钢构基地”、“楚天建筑之乡”、“湖北纺织之乡”等工业集群和劳务品牌,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促进了全县农村劳动力的充分转移,农业生产出现了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正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农民自办农机化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工艺路线不够成熟、农机化生产环节瓶颈制约、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机具选型缺乏前瞻性,机具使用管理水平不高等等,既牵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是我县农机化协调发展乃至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3)农机农艺融合,是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保障。目前,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发展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农村的文明进步。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主要是: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滞后,部分农机化生产技术路线不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普及,传统种植方式的变革,是一项涉及因素众多的系统工程。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与土壤结构、品种、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播种深度、水肥、病虫草害等都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农机农艺的融合,形成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生理特性要求相互协调的机械化种植方式,提高农机化种植的科技水平,实现农机装备水平和农艺技术的协调发展,增加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产量与种植收益,是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保障。

(4)农机农艺融合,也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农田复种指数在不断下降,特别是优势农产品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生产和水稻的部分生产环节,因为生产工序多,机械化程度不高,用工量大,比较效益增长缓慢,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创新发展农业机械化,通过农机农艺融合的办法,不断地完善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路线,简化生产工序,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克服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制约,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加快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减少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农机农艺融合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2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建议

(1)启动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项目,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开发、推广种植、管理、收获和加工机械化与农艺的技术融合,为农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重视农艺与机械化技术的结合。建立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发展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为促进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3)加强农业生产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农业生产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加强引进技术和机具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国产化,以加快农业生产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的发展。

(4)加强培训,提高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组建县、乡、村三级新技术、新机具培训网络,以乡镇为纽带,辐射到村、到户。通过全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机化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5)加强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大力推广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以合作社为龙头,典型带动,严格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使用流程,起到点带面、面带片的作用,使农民充分体会到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的优越性。从而改进作业模式,逐步推广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解放劳动力,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艺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