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秋
(大连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徐烈炯教授2004年撰文明确指出我国外语专业的跨学科属性,提出外文系的文学和语言学两个不同学科应该分流,显示了对学科训练的高度重视[1]。目前,全国有1000多所院校开设了外语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设置以培养传统的语言文学外语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跨学科外语人才来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但外语专业在这类复合制度中却存在其特有的问题,凸显出学科定位、师资、质量管理、复合效率等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2]。学者蓝仁哲提出重新确定“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培养目标[3]。金利民教授认为应该挖掘外语专业的学科内涵,恢复外语专业人文教育本质,在外语技能的培养之外,注重构建宽广的知识面,培养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4]。
跨学科外语专业办学上突出专业特色,以语言+专业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目的,培养专业跨学科型外语人才来缓解不断膨胀的外语专业发展规模,适应社会的需求。通晓外语技能又掌握宽厚的专业知识、既具有内在的人文素质又善于思辨创新,跨学科型外语人才应是知、行、智相统一的完善个体。然而,在跨学科外语专业建设过程中,理工农医等院校的学科优势与特色转化为外语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实难不易。学科建设、师资结构、专业认识、人文属性等都需要明确其内涵,才能把握专业的学科定位;有了明确的学科专业定位,才能确立适当的专业培养目标[3]。
跨学科外语专业建设需要在学科建设、师资结构、专业认识、人文属性的内涵上有清醒的认识,避免把外语专业作为工具性应用学科,培养学生成为专业技能扎实、语言能力强、具有创新思辨能力的人,而往往在这些方面各高校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与矛盾。
跨学科外语专业多是在特色高校,如理工财农医林等院校设置的,专业外语学科建设研究比较表面,理论深度不够。需要改变原有语言文学研究的学科建设方向,融入专业学科发展内涵,以专业特色引领外语学科建设,重视外语专业的学术内涵。
高素质的专业型外语师资队伍是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首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如何培养和塑造一支懂专业、综合能力高的外语专业师资队伍并不容易。首先,外语教师的职业素质偏重于语言文学,缺乏专业素养,掌握专业知识有一定难度。其次,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需要厚重的积淀,这一点对于外语教师是需要不断积累和学习的。同时,具有专业素养的外语教师应当是融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于一身,和根植于教师实践的教学知识、技能为一体,是经学生需求和教学环境过滤、筛选,重新加工出来的、以教学形式体现的学科知识的教育者[5]。
理工财农医林等院校的外语专业在申报时多数借助院校本身的特色学科建立外语院学院(系),专业外语是其优势平台,如大连海洋大学的英/日语(水产贸易英/日语)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学英语专业,而实际教学中由于对专业外语的认识程度不够,师资培训上尚有不足,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存在着互不精通,表面两层皮的现象,即专业特色不突出,外语趋于表面化。
跨学科外语专业隶属人文学科,外语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重视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4]。跨学科外语专业的学科定位需要依赖人文学科属性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行的和谐统一。人文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源泉内涵,孤立的外语能力在实用性和工具性上多多少少是功利主义的外显,与外语的人文性跨学科性不相一致。
跨学科外语学科主要与语言学科、教育学科、专业学科、人文学科等学科相关联,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语言与专业知识精通的通识型复合型跨学科外语人才。学科建设需要在学科硬件、软件等内容长期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体系化建设关系到学科方向确立、学科梯队培养和学术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跨学科外语学科主要培养精通外语和某一专业学科的智能型人才,从事专业学科的国际交流、翻译、外事、科研、管理、教学等工作。
跨学科型专业外语教师需要清晰的认识学科内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确立科研的方向,参与院系的学术梯队建设,形成语言与专业互融的专业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参与学科建设。
目前正处于探索之中的跨学科外语学科是外语和专业学科交叉产生的新学科,属于专门研究外语在某一专业背景领域的具体内容。目前,我国高教领域的学科分类体制使得外语学科和专业学科在交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都存在不足。跨学科外语专业能否在相关通识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交叉问题的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优势并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则取决于跨学科外语学科的建设能否继续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外语学科与专业学科各自有相应地学术边界和学科内涵,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开始融入彼此,并由此牵动了语言学、专业学科在前沿领域的交融与重叠[6]。跨学科外语专业以外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当做专业内涵建设的重心,并借鉴其它专业(学)的学术视野,强化专业类课程的学科化特色。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但是我国高教领域的学科分类体制使得外语学科和专业学科在交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还依然研究不够深入,显得不足,主要取决于跨学科外语专业的建设能否继续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语言学和专业学科在前沿领域的交融与重叠。在宏观上,学科发展是交叉领域外部推动的结果;而在微观上,学科发展的内涵建设是否融入彼此的学科交叉的重心。学科建设的工作是职责是培养人才,为培养人才服务。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应结合学科建设内涵发展来考虑。
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专业型复合人才,在目前的高等学校教育模式下,专业定位、学科建设内涵等与社会需求之间不能够有效地衔接。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上进行转变是不同类型的高校外语专业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必由之路。跨学科技能型外语人才侧重于实践与应用,在语言教学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融合各个学科发展,寻找适当的契合点,将外语学科的实践研究发展形成在不断开放的体系下拓展外语学科的应用空间。
外语学科,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学科特征[7]。这种应用性直接从专业学科建设中得以体现,“十二五”时期高等外语教育主要是跨学科外语专业的持续发展,主要关注专业定位特色化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受教育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的重点是把握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培养学术性和应用性人才的核心问题,教育部在经过对人才市场深入调查之后指出,现在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比率是1比9[8],换句话说是社会与市场需要更多的跨学科应用性外语人才。
这里的跨学科程体系设置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依托,建构为具有如下特点:板块化、学科渗透、整合资源、重视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等的课程体系模式,五个组成板块分别为:(1)通识教育板块:分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2)外语专业类课程板块:由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等课程组成,这类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外语专业知识与技能;(3)渗透式跨学科类课程板块:由渗透式跨学科类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等方面的课程组成,这类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渗透式跨学科专业知识;(4)实践教学课程板块:由语言实习、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内容组成;(5)个性拓展板块:依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培养“跨学科外语人才”的理念实施的课外活动,它具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因材施教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二课堂、综合能力培养和创新研究等[9]。
该板块模式是将学校本身的学科优势作为发展的重点,形成特色学科,并以特色优势学科与外语学科相融合带动其跨学科专业的发展,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
跨学科外语专业内容教学以三种模式为基础进行,包括(1)外国语言教学,语言以技能为核心展开,打牢语言知识的基础关;(2)语言+专业知识教学,这两方面知识处于平行状态,教学同时进行,课程设置上既包括语言教学又包括专业知识教学(专业外语);(3)实践教学模式由只包含语言技能向语言和专业知识技能并重的实践体系转变。跨学科外语专业教学以CBI理念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作为实践内容,将专业内容教学与语言教学目标相融合,即将语言教学基于专业学科结合起来,来实现教学中学科内容材料支配下的一系列语言知识的掌握与吸收。CBI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技能效果。
跨学科外语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围绕语言技能、专业知识技能与跨文化技能相互贯通来拓展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将语言智能、专业方向、跨文化能力“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作为提高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关键环节。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发展优势特色学科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跨学科外语专业的发展需要从专业学科建设出发,是专业特色化院校外语专业今后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外语与专业学科相互融合交叉,以人才为基础,以学科为保障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跨学科外语合格人才需要不断坚持学科内涵建设并注重人本位的提升与发展。
[1]徐烈炯.外文系怎么办[J].外国语,2004(1):52-56.
[2]李明秋,郭艳玲.跨学科外语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6):718-719.
[3]蓝仁哲.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培养目标—关于外语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语,2009(6):4-7.
[4]金利民.注重人文内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177-178.
[5]Shulman,L.Paradigms and research programs in the study of teaching[A].In Wittrock,M.(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C].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1986.
[6]曹德春.学科交融与商务英语专业内涵建设[J].郑州大学学报,2011(2):105-107.
[7]杨永林.学科发展与整合创新—一种跨学科应用型的研究视角[J].中国外语,2009(4):42-44.
[8]马秋武.依托学科优势,大力培养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J].外国语言文学,2011(1):30-32.
[9]李明秋,郭艳玲.等.“汉堡教学论模式”为基础的跨学科外语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