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探索与思考
张宁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主要从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就业价值观;问题;成因分析;对策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而进行评价和选择的标准,对主体思想和行为有一定导向作用。①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一种内心尺度,是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态度,是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定位。它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确定就业目标有重要影响。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而在市场经济发展、两极分化差距扩大、西方思想观念影响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十分开放的年代,各种思想、观念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当然大学生主流上是积极的、正确的,热爱祖国,乐于奉献,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结合自身及同学对就业问题的认识,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突出问题。
1.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目标取向上趋同化和功利化。
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在就业目标选择上普遍存在“三高”现象,即起点高,报酬高,职位高。起点高是要求工作环境好,又有发展前途;报酬高就是注重经济收入,追求生活水平高;职位高就是要求社会地位高,最好是国家各大部委、各大公司。②在这种高标准要求下,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在求职过程中妄自尊大,在就业目标选择上趋同化和功利化。一方面,在地域选择上,大学生普遍希望能到沿海地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工作,在工作地选择上很多“毕业生死守天(天津)、南(南京)、海(上海)、北(北京),不去新(新疆)、西(西藏)、兰(兰州)”的现象明显。很多大学毕业生宁愿在人才已经饱和的大城市苦苦挣扎,也不愿到农村、基层、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中西部地区、基层部门人员严重短缺,农村地区的大学生却不愿回到家乡发展农村经济,城市的大学生自幼生活在繁华的城市更不愿到落后、不发达的中西部和农村。另一方面,在职位选择上,大学生对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青睐有加,而不愿到一些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农村乡镇企业中工作。从每年异常火爆的“国考”中就可看出,大学生更倾向于那些有编制的正式工作,对于一些临时性和短期工作很少关注,在就业选择上普遍希望“一次就业定终身”。
2.就业观念落后,不健康就业心理普遍存在。
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实行就业分配制,这严重束缚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自主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也做了相应调整,取消原来的分配制转而实行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制”,这给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很大自由空间,但同时这种制度也加剧了一些部门和职位的竞争,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不适应这种自主择业制度,相反更倾向于“分配制”。此外,毕业生更热衷于一些“铁饭碗”职业,对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态度冷淡,没有意识到市场经济的流动性,任何职业只要适合自己的发展就可以选择,这些落后的就业观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择业。在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形成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在:过分自卑,对自身认识不足,对自身素质及就业竞争力评价过低,不能主动、积极、自信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在激烈的竞争面前退缩,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自负心理,一些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对自身价值估计过高,不切实际,在就业时百般挑剔;盲从心理,很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盲目从众,缺乏对就业目标的科学分析,在职业选择上,忽视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盲目跟随同学到处应聘面试,结果错过了很多机会;依赖心理,很多大学生把找工作的任务丢给父母,期望父母托关系、找朋友,送礼给自己找份工作。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③
3.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社会价值观逐渐淡化。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倡导爱岗就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④其中“爱岗就业”侧重做事,“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侧重做人,“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侧重崇高的职业价值。然而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在就业过程中“注水”简历、伪造证书、虚构社会经历、假学历、假档案等问题很多,而且很多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在找到另一份满意的工作时会放弃原来的工作,随意撕毁协议,有些人用一些假的就业协议书,这些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在大学生就业中已屡见不鲜。虽然当代大学生主流积极,热爱祖国,甘于奉献,但不可否认很多大学生没有从国家大局出发,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决定自己的就业目标,而是只注重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他们没有意识到国家培养他们是希望他们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没有意识到自己是21世纪的接班人,更没有意识到现在基层需要他们,农村需要他们,西部更需要他们。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大学生的个人问题,但实际上,大学生存在这些问题有多方面的现实原因,要把这些原因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才能科学认识并合理解决这个问题。
1.背景因素:转型期复杂的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生处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正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转型期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功利价值的最大追求,这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而且在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思想指导下,以先富带后富,率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水平也远远高于农村,因此导致大学生就业热衷于选择薪水高、环境好、前景好、机遇多的大城市,而不愿到贫困地区与艰苦地区工作。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大学生接受到了西方一些正确的就业观念,如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公平意识等,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西方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现在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使得这些思想很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使得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注重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复杂的社会环境是造成就业价值观问题的重要原因。
2.潜在影响:家庭环境及教育的不正确导向。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婴儿出生后逐步具有社会性,这主要是社会相互影响和学习的结果,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往往给子女留下深刻印象,“家庭环境及教育对子女的影响具有普遍性、长久性、渗透性、针对性和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⑤因此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对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取向有很大影响作用,影响他们对职业的评价和选择。在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里,自古存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思想,很多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信息就是指向权利、地位、财富、荣耀,带有明显的欲望色彩,尤其是贫困落后家庭出生的学生更是具有强烈的光宗耀祖的思想,辛苦读到大学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份在大城市的收入高、地位高的工作,也算对得起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他们往往会选择留在大城市找工作,更希望能进国家机关做一个“机关人”,即使在大城市找不到合适工作也不敢回乡,怕同乡人笑话。此外中国自古就具有浓厚的家庭观念,许多毕业生工作的选择往往是由父母来决定的,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和特长,很多农村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就已经为他们选择了未来的路。以上这些思想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观有很深的影响,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取向,因而会产生很多问题。
3.直接原因: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及高校教育制度的不合理。
自2005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突飞猛进,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的“精英型”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精英型”教育下的大学生找工作很容易,在2006年之前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都能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然而从2007年开始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很多毕业生仍固守传统的“精英”岗位价值观,没有及时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向,择业期望过高以至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现在大学教育制度仍不合理,尽管高校现在实行专业化教育,但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远远高于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导致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仍采取传统试卷考试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教师没有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够重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等工作不尽完善,把找工作作为学生自己的事,而没有真正纳入大学教育的一部分。
4.根源所在: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合理,对就业缺乏科学认识。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大学生个人因素是形成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内在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必须通过大学生个人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就业价值观问题形成中尤为重要。个人因素包括个人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兴趣、爱好是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前提性因素,能力是形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因素,气质、性格是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稳定剂,大学生个人因素直接决定其就业价值观。“然而据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所的调查,有五分之一左右大学生对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素质等个人状况说不清楚。”⑥目前大学生对自我的定位不合理,在就业问题上比较盲目,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家庭、同学的影响,而没有真正切实考虑自己实际需要与能力。此外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对就业市场的状况缺乏深入调查了解,对当前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缺乏全面的、科学的认识,因而导致盲目就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就业心理问题,不能科学合理就业。
为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就业问题,必须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及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多方面共同努力,整合教育资源。
1.放眼未来:引导大学生适应国家发展潮流。
要正确处理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必须引导当代大学生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把目光指向未来,而不是只看重眼前利益,科学合理选择就业目标,适应国家的发展潮流。目前我们大中城市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的空间已经很小,然而农村却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迫切要求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响应国家号召,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自己就业观念,要认识到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现状,蕴藏着极大就业空间,大学生在基层还有广阔天地,要引导大学生转变死守城市的观念,到基层,到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其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位不分高低贵贱的观念,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要看重长远利益,要通过正确的价值取向教育,引导大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只瞄准“机关人员”,当前我国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发展迅速,很需要大学生的支持,要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出状元”的就业价值观。再次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自主创业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⑦要引导大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大胆创新,勇于追求。
2.及时疏导:加强就业心理辅导。
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普遍关注的焦点,关注的强度越强烈,就越容易失去心理平衡,产生一系列相关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在就业前,就业过程中,就业后及时开展心理辅导,以使大学生能始终保持健康平和心态。在大学生准备就业前,就应开展就业相关知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使其熟悉整个就业环节,做好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环节的预先心理准备,培养大学生自信心,克服畏惧就业的心理和盲目自负心理,使大学生能以一种健康心态去迎接就业。其次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也要予于及时心理疏导,要使学生在受挫时认识到竞争是残酷的,自然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不要灰心丧气,偶尔几次失败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能力,要鼓励学生保持信心,失败乃成功之母,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一定会找到满意的工作。再次对已成功就业的同学,也要教导学生不要盲目攀比,每个人根据自身状况不同对不同工作岗位有不同适应能力,重要的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竞争成功者不要骄傲自满,失败者一定要认真分析原因,调整就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
3.素质保障: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大学生在就业时出现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保障因素。我认为主要应加强两方面教育: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岗就业意识,即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工作、培养高尚的职业尊严感和荣誉感,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的选择,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二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规范意识,引导大学生倡导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团结互助。文明礼貌是任何人都必须注意的,作为就业中的大学生更应关注,诚信意识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人们十分重视的问题,很多工作单位很看重毕业生的诚信意识,因此教育大学生培养诚实守信道德品质,正确理解“先就业,后择业”,避免随意毁约现象的出现。此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意识,很多工作不是单个人能完成的,必须加强团结合作,但是大学生普遍表现为协作能力低,因此要加强团结精神教育,以辅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4.能力提升:加强就业能力教育。
就业能力教育是就业价值观教育的延伸,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与就业能力低密切相关。我认为就业能力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教育,任何职位都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任何用人单位都希望找到一个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较强的人,因此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教育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是求职能力教育,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简历制作的指导,帮助大学生增强就业市场信息科学分析能力,传授学生面试应聘时的技巧,以及与用人单位沟通洽谈能力,使大学生在求职环节中不要出现失误,提升其求职应聘能力,以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工作,也有助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的解决。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是当前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尤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科学分析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注释
①刘广珠,赵淑萍.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与应用[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②刘淑艳.大学生择业观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0.
③胡萍,陈娟娟.大学生就业形势与价值取向分析[J].科教文汇,2006(11):24 -25.
④《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9:2057.
⑤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5.
⑥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⑦1998年2月4日江泽民对中科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的批示[N].中国剪报,1998.
[1]周桂英.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创新[J].湘南学院学报,2008(1).
[2]刘淑艳.大学生择业观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王健.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J].高教论坛,2008(2).
[4]胡亚丽.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引导[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5]马先波,鲁红.就业压力大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6]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杨红艳,杨艳秋.关于就业价值观问题的探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3).
[8]杨秀红.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1(9).
[9]汪晓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及其引导[J].教育与职业,2008(11).
Analysis of Employment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Zhang Ning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the graduates has been attracted much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As for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the key is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which is urgent and imperative for college students whether they can find a better job or not.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carry out the employment concept education and the paper focuses its attention on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to be handled in the employment concept and the solutions proposed.
employment concept;issues;cause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G641
A
1672-6758(2012)05-0007-3
张宁,在读硕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湖北·武汉。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邮政编码:430079
Class No.:G64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