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冬凌,李玮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河南省中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宋冬凌,李玮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中小城镇作为社会体系的主要构成单元,对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中小城镇经济就显得更加重要。对河南省中小城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省内中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所促进。
河南省;中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河南经济在近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2005—2010年),从2005年到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由10 587.42亿元增加到19 480.46亿元,净增多达9 000亿元。在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笔者将从经济增长因素、资源利用、环境影响三方面来分析河南省中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
从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看,一是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河南省2005年到2009年投资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全社会投资总额由4 378.69亿元增加到1 3704.65亿元,平均增长率在33.7%以上,反映河南省经济总量也在不断增加。二是劳动量。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河南不仅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中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到2009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超过2 200万人,说明河南省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三是生产率。近几年河南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率都有大幅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充分说明了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资源利用情况看,河南是一个矿产资源条件好、种类多、储量大、分布广的省份,在目前世界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在河南已经发现了102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72种。但是大部分矿产资源的利用都属于粗加工的初级产品,而精加工产品很少,档次低、消耗高、浪费大、效益差。农副产品深加工程度很低,大量的资源被浪费,也没有形成规模,导致产品质量低、档次低,经济效益不明显,资源优势未能充分体现,经济发展的比较效益不突出。单纯地把提高资源开采量、完成矿产资源的初加工作为追求的目标,忽视技术创新的多元化发展,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产出,是河南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的主要特征。
从环境影响情况看,长期以来,经济发展需要依赖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生产力的支持,不可避免地对环境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几年,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凸显。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环境的逐渐恶化必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所以环境保护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从长远来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一是农业发展基础薄弱。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到2009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突破1亿吨,分别为1.049亿吨、1.074亿吨、1.078亿吨,占全国同期粮食产量的20.9%、20.3%、20.3%,均超过1/5。由此可见,河南粮食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作为第一农业大省,农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比重较高,土地利用率已经高达90%,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而且农业发展基础薄弱,特别是水利设施落后,年久失修;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现代化水平较低;科技投入不足,比较效益差。
二是中小城镇工业化水平整体偏低。2009年,河南省三产业结构比为14.3∶56.6∶29.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足20%,第二产业则为主导产业。这个数据表明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比较落后,河南工业化水平整体较低。
三是中小城镇科技教育发展滞后。由于河南省人口多,底子薄,建设资金短缺,致使投资于文化教育事业的资金较少,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导致科技人才短缺。这种情况在中小城镇更加突出,直接制约了中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中小城镇经济发展资金瓶颈问题。中小城镇经济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国家或省市财政的支持,而这些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在中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许多配套设施建设,这样对资金需求就会增加,而中小城镇的自有资金并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可以说,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第一,中小城镇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矛盾突出。这是制约河南省中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河南省中小城镇人口基数大,人口知识结构偏低,不能适应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过多的人口在就业与生存上都给中小城镇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1]。2005年到2009年全省人口从9 768万人增加到9 967万人,2010年已突破一个亿。河南省中小城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有限,直接导致人口文化素质较低,质量不高;同时,职业教育发展落后,中小城镇缺乏大量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虽然近年来河南省中小城镇人口质量有所提高,高学历人才、大中专及其以上受教育人口都有增加,但由于中小城镇积聚的人口较多且参差不齐,总体上人口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仍比较突出。
第二,中小城镇三产业结构比例不协调。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对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不协调是制约河南省中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2005—2010年),从2005年到2009年,第一产业比重均不足1/5且下降近3.7个百分点,说明其发展水平较低;第二产业比重上升4.4个百分点且基本高于50%,说明第二产业发展较好但比重较高;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说明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因此,需要调整中小城镇的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一、三产业,提高一、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工业化、现代化水平。
第三,科技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科技和教育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但科技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愈来愈重要。由于河南省科技教育水平有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河南中小城镇经济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把科技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第四,中小城镇经济发展资金筹措渠道偏少。经济要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实际上河南省中小城镇经济发展资金筹措渠道偏少。中小城镇的筹资渠道有三:地方政府一般预算资金;土地出让收益等各类政府性基金;银行信贷。但是,政府预算是有限的;土地出让收益也很有限且不是长久之计;银行信贷需要符合政府政策,而中小城镇银行的营运资金并不富裕且信贷能力也较弱,还要受很多政策的影响,所以这个渠道能筹到的资金也非常有限。
第五,支持中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主观上主要是认识有误区,政策不落实;领导更替频繁,不知有政策;开拓进取精神差,不会用政策;自身基础差,不敢用政策。客观上主要是部门垄断,缺乏配合服务;理想主义,缺乏制约机制。中小城镇政策的落实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必须有高度的认识,强有力的措施。目前政府在落实政策的时候并没有做好这些工作。
一是加快河南省中小城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促进河南省中小城镇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要关注现有的基础,又要重视新要素的引入,强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第一,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产品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科技进步,尝试通过发展生物蛋白、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扩大规模,提高集中度。大力发展工业产业,巩固其主导地位。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工业化发展进程,促使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实现工业经济成功转型。第三,突出重点,加快新型第三产业发展,必须以一、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以增加服务功能、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为主攻方向,充分调整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
二是有效利用资源。河南资源虽然种类多、含量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中小城镇经济还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大,更加剧了资源供应紧张的状况。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河南省可以把人口压力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提高教育和科技水平。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而促进河南中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已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科技教育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正比关系,反之亦然;而且科技贡献率高低与经济发达程度也是正比关系,反之亦然。因此,要促进中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第一,在经济较发达的省辖城市培养大批科技人才,扩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并把这些人才有选择性地分配到下一级城镇,并保证均匀分配。第二,培养大批技术工人,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农民也要懂科学技术。第三,政府重视培养管理人才,实行科学民主管理。
四是通过招商引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资金问题是制约中小城镇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把中小城镇推向市场,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行为市场化,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到中小城镇经济发展中。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中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新格局。第二,开辟招商引资新模式,采取BOT、BT等投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外资。第三,争取国家重点项目在河南落户,带动更多外来投资。当然资金的引进固然重要,而资金投入的效益更为重要。做好投资环境的改善工作,以最有利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投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五是完善中小城镇政策扶持体系。中小城镇经济发展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相配套的、规范而又和谐的发展环境,需要一个完整的调节机制和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为此,第一,进一步理顺中小城镇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其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第二,切实加大对重点中小城镇的扶持力度。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相应的资金扶持是加快中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第三,深化中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强有力的配套措施有利于促进中小城镇有序发展。第四,通过市场化融资,争取银行贷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畅通中小城镇投融资渠道。第五,努力提高中小城镇的管理水平,明确中小城镇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健全与中小城镇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执法管理体系。只要以上扶持体系能够完善,河南省中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就会成为促进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1]杨铭,张吉献.试论河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4).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wns in Henan
SONG Dong-ling,LI Wei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Against the upsurge of the knowledge-based society,technic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cor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Small and midsized towns as the main form of social system unit,has a critical influence o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community.For economic underdeveloped in Henan,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and midsized towns has become more important.This paper has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state of the small and midsized towns in Henan,and in view of the major problems existed.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which is worthy of learning for small and midsized towns'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Henan;Small and midsized town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12
A
1008—4444(2012)01—0073—03
2011-11-01
宋冬凌(1968—),女,河南郑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宋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