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437100)
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谈判成为继WTO 国际多边谈判和活动之后的又一全球关注的焦点,每年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都要围绕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进行谈判,并达成相关的气候协议。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CO2导致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气候变化问题从一个全球环境问题演变为影响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问题,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降低由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为核心,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贸易政策工具——“碳标签”应运而生。
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是指为了减少商品在其生命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产品标签中以量化的指标标示出商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显示该商品的碳信息,从而引导消费者选择和购买更加低碳的商品,促使企业采用各种措施减少碳排放,达到缓解气候恶化的目的。而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的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例如核算一包薯片的碳足迹,从土豆种植、采购、运输、生产到销售,生产企业要对整个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作细致调查,确定估算方法,计算出产品准确的碳排放数据。
目前国际贸易中碳标签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各国对低碳环保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关注日益加强,以及碳标签在推动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巨大潜力,碳标签在国际贸易商品中的推广和应用将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由于环保水平更高,更加积极设置广泛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标志要求,其对碳标签制度的适应性相对较强,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相对落后,产品的碳足迹往往较高,若出口产品被发达国家强制加注碳标签,则容易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碳标签要在国际贸易中得以广泛应用并达到其既定目标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要有简单透明、准确有效且成本较低的碳标签认证体系,以降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成本负担;二是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生产者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接受碳标签制度,并把使用碳标签作为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消费者则应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改变传统的消费习惯和购买方式,更多地选择低碳商品;三是相关的国际机构应制定合理的碳标签制度和标准,在减少商品碳排放的同时避免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20 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温室气体减排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自2007年英国政府率先推出产品碳标签制度开始,国际上有关碳标签的讨论就不断升温,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宣传和推行碳标签。实行碳标签制度,鼓励企业向消费者承诺降低产品的碳排放,并在生产的产品包装上标识碳标签,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选择同类商品中碳排放较低的商品。
截至目前,英国、日本、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十几个国家都已经推出了碳标签制度。英国最大的连锁企业特易购公司在2007年1月表示,其超市货架上的所有商品都要标注碳标签,如一瓶罐装啤酒的碳排放量是120g。继英国之后,其他国家也随之积极推广碳标签。法国Casino 公司于2008年6月推出的“Group Casino Indice Carbon”碳标签,其适用于所有Casino 公司的自售产品,并邀请约500 家供应商参与了该碳标签计划,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碳足迹计算工具。日本在2008年7月由其内阁出台的《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建立计算产品的碳足迹系统,以了解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德国也于2008年7月推出了碳足迹试点项目,目的在于为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碳足迹的评价方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美国则推出了三类碳标签制度:一是由Carbon Label California 公司推出的碳标签,主要在食品中使用;二是由Carbonfund 公司推出的美国第一个适用于碳中和产品的碳标签;三是Climate Conscious碳标签,由Climate Conservancy 公司推出,旨在帮助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选择较低碳足迹的产品和服务,培育环境友好型的市场机制,从而减少碳排放。此外,瑞典、加拿大、韩国和泰国等国家也在国内推广使用碳标签。实行碳标签制度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也必将成为今后国际商品流通的通行证之一。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主要贸易对象中的英、法、美和日等国家都纷纷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碳标签制度,其涉及到的商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波及到我国出口商品比重较大的有服装、农产品和日用品等商品。以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为例,其全球10 余万家供应商都被要求完成碳足迹验证,影响波及全球超过500 万家工厂,而这些生产企业一半以上都在中国。所以我国的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受碳标签的影响较为明显。
我国出口商品中的服装、家电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在生产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造成了出口商品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同时产品的利润较低造成企业资金匮乏,因此在短时间内没有足够资金获取先进的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如果发达国家强制要求对商品加注碳标签,那么我国的出口贸易将面临严峻挑战,相关产业也将遭受巨大冲击。如果再加上碳标签的认证费用,将导致企业的成本大幅增加,企业竞争力将大幅下降。一旦国外的消费者接受了碳标签和碳认证的理念,这既有助于发达国家实现制造业回归,还会大大削弱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据统计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世界上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一旦发达国家在世贸组织对碳标签制度的实施还缺乏完善的环境与协调机制时,强制要求商品加注碳标签,则容易使其成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从而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发达国家在国内推行碳标签、碳认证渐成潮流,对其国内生产和消费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发达国家由于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西方消费者对低碳产品有需求偏好,在碳排放方面有能力出台高于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由于国内技术水平较低,生产的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碳足迹,但是环保型的生产方法和技术需要较高的投入,又难以在短期内引进和采用。碳标签就可能会被某些国家或商家滥用来设置技术贸易壁垒,使之成为贸易保护的有力工具,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虽然目前世界上并没有碳关税的征收范例,但不排除未来个别国家单边征收的可能性。如美国众议院在2009年6月通过的一项征收进口产品“边界调节税”法案,实质就是从2020年起开始将对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实施“碳关税”。发达国家已实施的碳标签及其认证制度能够为进口商品碳排放量的核定和计算提供支撑,一旦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我国大量的高能耗出口产品,如纺织品、机电和原材料等都将成为碳关税的课税对象。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出口产品可能将面临平均26% 的关税,出口量可能会因此下滑21%。除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外,征收碳关税还将对我国的就业、劳动报酬以及居民福利等方面均产生负面效应。
碳风险将是企业未来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碳标签制度的实行,可能会淘汰我国部分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但同时也应把握“碳标签”制度给我们提供的机遇。
首先,碳标签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我国出口产品中低附加值的商品比重较高,而随着消费者对低碳环保商品的关注不断加强,加注碳标签的商品能够比传统的同类商品带来更高的利润。例如国际市场上,一件贴上碳标签的T 恤衫,其价格比同类服装高出2 倍以上。在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八成以上纺服企业愿意贴上碳标签,四成以上企业认为碳标签表明了新商机的来临。因此,低碳产品在未来能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碳标签制度所创造的新市场,从而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运输是产品碳排放的主要环节,我国应以碳标签为契机,大力发展低碳运输。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国际货物运输方式中,空运是产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碳足迹”是陆路运输的10 倍,是海洋运输的50 倍。而海运是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运输方式,目前我国的港口和集装箱吞吐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海运船队规模居世界第四,因此,“碳标签”制度的实施为我国海运运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发展绿色航运,实现低碳国际物流。
碳标签制度在世界各国的相继实施对于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巨大,它对我国出口贸易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我国出口产品既有可能因碳排放过高而被发达国家市场拒之门外,我们也可利用它推进我国的低碳减排工作,以顺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并扭转我国长期以来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局面,进一步扩大出口贸易额,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种种迹象表明,碳标签之战可能随时打响,从现在起我国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应该加强低碳环保意识;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碳标签认证体系和机构,在国内开展碳标签的试点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谈判,争取参与国际碳标准的制定;不断关注发达国家碳标签的实施和运作情况,减少对外贸易摩擦。在碳标签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变被动为主动,适应未来低碳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更持久、顺利地发展。
[1]吴洁,蒋琪. 国际贸易中的碳标签[J]. 国际市场,2009(7).
[2]陈洁民. 碳标签:国际贸易中的新热点[J]. 对外经贸实务,2010(2).
[3]陈泽勇. 碳标签在全球的发展[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