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展望

2012-08-15 00:44
电子世界 2012年17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联网智能

一、引言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它的应用遍及我国的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农业系统、图书管理、智能消防、国家安全等多个领域,与国家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掀起了信息产业的又一次浪潮。我国在十年前就开始对于物联网的传感器进行研究,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物联网应用标准体系的框架。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对于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物联网的日常应用

物联网的日常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安全防护、智能农业系统、智能图书管理以及智能环境检测,为人们提供了快速、准确、安全而又智能的服务。

(一)智能交通管理

我国交通部门已经利用物联网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了较为智能的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由远距离读写器、车辆电子标签等设备组成,可实现对车辆和司机的自动识别和收费,免除了人工工作效率低而导致通行速度缓慢的问题,同时对于车速、道路车辆密度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视频监测。物联网系统的全天候自动管理,避免了交通阻塞现象,保证交通的正常运营,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乘坐公共交通时应用的智能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同时,智能防盗系统可以减少车辆偷盗行为,即使车辆被盗也可以通过GPRS全球定位系统快速跟踪并且追回被盗车辆。

(二)智能安全防护

1.公共安全防护

物联网广泛应用于居民小区的公共安全防护与监测。在网络边缘设置的多个公共安全防护装置,各公共安全防护装置通过信息交互构成公共安全防护网;所述公共安全防护装置,用于将根据小区安全事件信息获取的安全策略保存,并分发给根据安全事件信息确定的目标公共安全防护装置;将接收自外部的安全策略保存;根据自身保存的安全策略对于一切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监控。

2.消防安全防护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科学的消防安全防护系统。该感应器遇到浓度过大的烟火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及时疏散群众。同时提供火灾的实际数据便于消防部队快速做出灭火的最佳方案,科学地调配消防资源,保证人员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轻损失和危害,保证社会安定;灾后分析系统可以帮助专业人员快速寻找到火灾的起因以及蔓延过程,为以后类似案例的发生提供辅助预案。

3.食品安全防护

食品安全一直是是百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建立起一套规范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于食品生产、存储、运输等环节的全程监控。这样,消费者一旦发现食品质量问题可以立刻联系生产厂家并且通过物联网系统快速召回,从而保证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4.国家安全防护

物联网在国家安全防护系统中主要用于侦查敌情以及搜集情报,进而构建出严密的国家防御网络,从而保证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

(三)智能农业系统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也较为普遍。通过安装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信息传感器,实时农业现场内环境参数的监测与远程控制,实现对于数据集中分析与管理,构成自动化的控制网络,给农作物营造一个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缩短作物的生长周期,避免了因为高湿、高温、低温状态下的植物生长作物生病、烧苗、生长缓慢等状况,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只许一两名管理员通过查看视频和信息数据就可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有效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对于超出正常范围的环节,系统则会发出报警提示,并且实时连接管理员,从而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的农业系统,减少经营风险,保证经济效益。

(四)智能图书管理

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型图书馆已经开始运用基于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该系统集合了自助借还系统、快速查询系统、智能分拣系统以及实时预警监控系统,构建起来一个物物相联、物网相联的信息化系统。所有操作由图书馆物联网中的管理信息系统指挥,完善了图书馆现行的管理模式,加强了图书

馆图书的藏、借、阅一体化的功能,方便读者的查询与借阅,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图书借阅卡还具有身份识别的功能,能够快速核对信息,从而保证读者的根本利益不受侵害。

(五)智能环境检测

1.家居环境检测

居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人们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于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方面进行有效地监测,进而创造出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居家环境。

2.地球环境监测

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利用物联网系统对于臭氧浓度、可燃气体浓度、太阳辐射强度、湿度、噪音等方面进行监测,形成了全球型的监测网络,有助于建立有关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动态数据库,从而更好的监测全球变化情况。

三、物联网的前景展望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大型企业、医院也开始应用该技术,建设内部物联网应用平台,以提高其行业竞争力。物联网的产业链也将不断的延伸,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据有关专家预测,物联网在十年内会在中国大规模的普及,其应用也将遍及各行各业,进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预计到2015年,我国会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系统化的物联网发展格局,并且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一定成就。

但是,物联网的发展仍然受到研究成本过高、编码不统一等问题的制约。只有通过政府、企业、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多方努力与合作,进一步解决物联网技术的资金和成本问题,同时充分发挥人才的力量,共同协商进而统一物联网编码的技术标准,同时实现重点行业的突破,才能推动我国物联网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最终进入“全智能”时代。

四、总结

虽然物联网仍是一个新兴产业,但是它的产业关联度强,应用范围广,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也方便了人们对于物品以及数据信息的识别与管理,符合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已成为振兴全球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利用物联网的技术优势,统筹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应用,加大科学创新的力度,大力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1]成亦农,陈瑾申,龚蔚.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架构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01).

[2]王晓静,张晋.物联网研究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2010(37).

[3]孙其博,刘杰,黎羴,范春晓,孙娟娟.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03).

[4]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01).

[5]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

[6]田美花.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执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01).

[7]李文.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J].福建电脑,2010(09).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联网智能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抢占物联网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