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沈旭伟
价值观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价值观的不同将直接导致实践主体——人的行为的不同,从而影响整个群体的行为,最终影响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而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就更为重要。
当代青年大多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学校的教育下成长,所以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之中,加上国外的各种思潮和国内的传统思想相互碰撞,因此青年的价值观处于复杂变化之中。
概括地讲,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价值主体由社会主体向个人主体转移,青年价值主体性意识增强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重整体轻个体。在这种理念下,使得个体重视集体利益,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价值的主体是社会主体。但也正是这种社会主体的价值观,使得个体价值观在整体中消失,严重阻碍了中国人的创造力。改革开放后,西方价值观理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思想强烈碰撞,从而使得个体价值观在中国的价值观体系中生根发芽。青年作为接受新思潮的尖头兵,这方面的特征就更加显现。
当然,青年的这种价值主体意识的增强是积极的,是社会进步民主的表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但若不加控制引导,使青年个体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会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逐步淡化,从而影响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前途。
所以,我们应引导青年将个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相结合,实现自我和社会、义与利等问题上的融合。
(二)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计划经济时代,政治上高度集中,思想文化一元主导,青年价值观比较单一,由于思想观念的统一,行动会相对比较一致,容易形成合力。但也是思想保守、封闭的表现,会使自己固步自封,不能融入世界,无法面对各竞争与挑战。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想的涌入,加上经济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体制的改革,青年的思想不断解放、发展,价值观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他们能够多渠道地了解各种思想文化,视野更加开阔。也使得青年独立思考,自主判断,选择自己认可的价值观,但也造成了青年行为选择的多样化,使得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甚至一些人出现了“信仰危机”。同时,也使青年对某一种价值观念把握的不确定性增加,让青年在价值观念的认同与行为的选择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差距。另外,不同价值观的并存,对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所以,在现阶段我们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使大部分青年在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能够有一个大体的方向,形成一种以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为主体,多种价值体系共同发展的趋势。
(三)价值目标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或实用主义)转变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曾经是青年群体的内在价值体现,也是当时社会的主导价值。但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转型,促使当代青年的价值观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这种转变,使得青年更注重眼前的局部利益和物质利益。这种变化是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建设,但也使得很多青年走向价值误区。如一些人把金钱作为地位、能力的象征。另外,这种变化也使得部分青年享乐主义膨胀,如“超前消费”、“月光光”等。这些都是精神追求平面化的表现。
所以,我们国家一直强调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要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两手都要抓。
伴随三十余年改革开放造就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变化速度之快,超出了预料。究其原因,主要是全球化带来了西方文化冲击、经济发展影响了人的意识和传统文化,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西方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文明不断地冲突与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以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碰撞最引人注目,它深刻地影响了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变化与发展。
首先是各种学术思潮的影响。青年思想活跃、易接收新事物的特性使他们成为西方大量学术和文学作品的主要接受者。这些学术思潮一方面增强了青年的主体、独立意识等,另一方面消极地表现为集体观念的淡化,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和道德价值淡漠等。
其次是文化艺术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和影视作品等。网络是当代青年的第二生存空间,影响最大。而网络信息生产权主要掌握在少数西方国家中,他们制造和传播的信息中渗透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
最后是商业、经济活动的影响。这主要是外资企业文化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外资企业是通过企业组织、运作和管理背后体现的价值特征来对青年价值观产生影响的,主要影响职业价值观、恋爱价值观等。
(二)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着人们活动的情绪、交往和行为,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在社会价值多样、各种不同思想观念相互影响的社会中,当代青年都需要辨认和说服自己哪一种价值观是值得奉行的,才会自觉地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社会风气正是铸就青年心中对他人行为的预期以及对自己行为可能后果的假设。青年周围的社会风气良好,一般就会促进他选择正确的或者积极的价值方向,如果周围是不良的社会风气,就会负载颠倒的思想观念,对青年的价值选择和行为起一定的负面导向作用。
所以说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不能在社会上形成风气,成为青年、其他社会成员习以为常的惯例,再好的价值导向也难以落实。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私人教育,情境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个人的愿望和利益,在没有规划和特定情况条件下,把自己的价值理念、思想灌输给青年。所以,教育者本身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被教育者(青年)。
(四)经济发展的影响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期间,我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高度集中统一,思想文化上也是一元主导,所以当时集体价值观就是青年的是唯一选择。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生产资料由公有制一统天下转变为非公有制经济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利益分配方式由单一按劳分配转为按资本分配、按股权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多种利益主体、多种文化并存,使当代青年价值观自然而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中庸,追求平稳平和,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青年价值观念往往会产生“不敢为天下先”的惰性思维,严重阻碍了青年怀疑批判精神的形成,也使得青年缺乏应有的冒险精神和创新开拓的意识,从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以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盛,则国家盛!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青年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
(一)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和政府管理,为青年价值观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当代世界各个国家的青年价值教育几乎都是由政府领导、政府组织管理的。无论从方针政策的制订到对价值观教育的组织管理,还是从设施建设和软、硬环境的塑造到经济、法律和制度等手段的建设与保障,都离不开政党的领导,需要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在中国这样特殊的国情下,当代青年价值观教育也必须走政党主导、政府管理和社会参与的道路。党的领导是青年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力量,是搞好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政府强有力的管理是青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充分发挥社会的价值导向作用
青年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在中国,青年的价值取向直接受中国社会转型、价值导向的折射。
我们根据中国改革开放后这几十年青年价值观的变化、发展来做一说明: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刚从十年动乱中复苏。“普遍信仰”时代的终结、青年自主选择人生价值观到来,国家利益成为个人奋斗目标,政治体现出很强的主导价值倾向。是当时青年价值观的一次重要转型。
90年代,改革开放处于历史的最高潮,中国正从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社会导向趋于实用主义,青年也逐渐确立了能力本位的价值观,也是当代青年价值观从理想主义向实用主义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3年,SARS事件也对青年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SARS之后,社会普遍对人类本身的健康问题十分关注,正是这种导向,使得青年价值观向健康型价值观转变,健康型价值观成为青年价值体系中新的重要成分。
可见,社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间接会对青年价值观念造成影响,所以通过社会的价值导向能够对青年价值观教育起到预警作用。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导向功能,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启发,帮助青年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从而启迪思想,开拓视野,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防止他们被各种错误、腐朽思想侵蚀。
同时,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鼓舞和教育规范功能,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并动员青年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四)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提高中国青年价值观念素养
青年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事业是当务之急,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事。所以,加强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是青年自身的迫切期望。
青年职业价值观是指青年在人生的特殊领域——职业生涯中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活动特有的价值取向,职业价值观包含社会价值层面和自我价值层面。从社会价值层面看,任何个人的职业价值观都应包含着对一定社会责任的认同,体现着社会对个人职业角色安排的价值认定。从自我价值层面看,职业是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实现自身潜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职业价值观是青年价值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响青年生计的最基本问题。
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提高职业素质,本身就是提高价值辨别能力、坚定价值信仰的事。
(五)加强家庭教育,构建家庭素质教育体系
家庭素质教育就是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各种要求与理念。根据当今国际形势,中国国情及当代青年的实际情况,对当代青年的家庭素质教育(主要是价值观教育)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改变家长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孩子观和成才观。中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传统家庭教育中,自己的孩子自己养,与国家、社会无关。这种教育方式,严重忽视了孩子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及国家的发展,致使中国青年与其他国家比较,独立性和创造性不足。至于成才观,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加上近年来就业竞争的压力,使得很多家长的成才观出现了偏差,如认为只有考大学才是成才唯一之路等。正确的成才观应该是尊重孩子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特点或特长来培养孩子,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实现自身价值。
提高家长素质。家长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品德素质等,主要是品德教育。
重视青年的非智力家庭教育。非智力主要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的总称,具体包括兴趣、理想、信念、态度、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1]侯丹娟.关于价值观教育的多维度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2]石文娟.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
[3]陈波.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年价值观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1.
[4]郭志新,马兴亚.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解析与教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