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绩效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012-08-15 00:43:5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5期
关键词:研究教育教学

丁 楠

(商丘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论绩效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丁 楠

(商丘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绩效技术源于教育技术,又作用于教育技术,对教育技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拓展了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使教育技术工作者更注重对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更注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教育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更适应社会需要,对教育技术的应用要因地制宜.

绩效技术;教育技术;影响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迅速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的领域和范畴,在企业、政府等机构的培训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教育培训及其对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教育培训的成本效益等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新的解决途径,对绩效技术的关注正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1 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概述

1.1 绩效技术定义及概述

绩效技术也称人类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缩略为HPT),其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自的研究与实践领域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远远超过了学校教育的范围,更多的是在企业、政府部门等的策划、发展与培训等.但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绩效技术概念的理解都没有达成统一的界定,本文比较认同我国张祖忻教授对绩效技术的定义:“绩效技术是分析组织和个人的绩效问题,对改进绩效的方案(绩效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其目的是取得组织目标所要求的成效.”[1]

绩效技术是以目标指导行动,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而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并对所做的行为负责.它具有结构化的实用方法与程序、强调系统的整体功能、注重投入产出比,它始终努力寻找低成本、高效益和高效率的方法,注重个体和组织的收益与价值的实现,它的目标是实现对个体和组织都有价值的业绩效果.

绩效技术追求最佳“成本-效益”比,非常重视评价,始终以评价目标为核心,以系统方法对绩效差距和系统本身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设计有效的指标体系,以尽可能理想的方式消除绩效差距.

1.2 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一般认为,绩效技术作为一个术语和实践领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起源于程序教学和之后的教学系统设计.[2]起初主要应用于企业中员工的培训,目的是把对员工的培训与员工的工作业绩结合起来,提高员工个人和整个组织的业绩效果.但是这种绩效培训并不仅仅是对员工进行知识传授,因为员工或组织的绩效不佳,不一定是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也可能是由其它的一些因素导致的,如员工自身的态度、情商,企业的文化、自然环境以及管理体制等,于是人们尝试用教学之外的方法来提高员工及组织的绩效.1962年全美程序教学协会(National Society for Programmed Instruction,简称NSPI)建立,是绩效技术演进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绩效技术开始进入专业化、高速发展阶段.后改名为“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简称ISPI)进一步强调绩效改进是最终目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了系统论、学习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优秀成果,使其理论基础更为丰富.

1.3 教育技术的定义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几经演变,其中最有影响的1994年的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即“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可以看出,影响并促进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目的和归宿,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个部分都要围绕促进学习来进行,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包括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们既是工作过程,也是工作方法.

最新的AECT'05定义为: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即“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AECT'05定义体现了从教学技术到教育技术的回归、对伦理道德的重视以及“结果导向”的发展趋势等变化,在定义中加入了改进“提升绩效(improving performance)”这一表述,体现了教育技术的价值取向的转变: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人们学习,而是为了帮助人们进行有目的、有效果、有效率的学习.这个学习的结果是可以也应该延伸到学校课堂之外的.[3]

1.4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教育技术是随着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外把教育技术作为专门的领域来研究发端于视觉教学,我国则始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即传统教育技术;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即视听媒体教育技术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即信息化教育技术.

纵观教育技术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经历了视觉教育(1920年代起)、视听教育(1940年代起)、视听传播(1960年代),到1970年代定名为教育技术.我国的教育技术发端于1920年代,1930年代中期称为电化教育,一直沿用至今.早期教育技术的重点强调的是媒体.从AECT'94定义后,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技术的结果导向由强调媒体转移到强调教学,既强调教,又强调学,认为教师的教授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个有机的统一体,教与学双方互相依存,不可分割.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具有更高的要求,教学不再强调如何向学习者传递知识和提供信息,而是学习者通过与产品的交互进行自主学习,教育技术研究转向学习.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工作者开始注意研究绩效技术的问题.数字化媒体的高度发展,必然导致更良好的“在真实世界里学习”的环境,比如,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这将使学习的过程与工作、生产和研究的过程结合起来.远程教育、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学习者将会增加.另外,企业培训也成为教育技术关注的新领域.社会需求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学习到工作的过渡缩短甚至取消,追求“工作即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

2 绩效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1 绩效技术拓展了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

绩效技术起源于教育技术,二者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习.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学习(教学)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绩效的改进;而绩效的改进,也不一定是因为学习(教学)所致.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方面,开始趋重关注并引入绩效是因为许多教育技术工作者认识到如果没有其它干预,比如管理开发、绩效评价和新政策的支持,学校中的许多教育问题通过教育技术根本无法解决,必须借助于非教学干预才能实现.学校教育是教育技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应用研究领域,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组织提供系统教育的组织层面上,也应当密切关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各级各层事业、企业组织.绩效问题受到教育技术学界乃至整个教育学界的关注,绩效技术的一些观点和方法被应用到教育技术领域,对学习者及共同体进行系统分析,一些非教学的方法被运用来解决学习绩效问题.绩效技术已成为教育技术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的研究、企业培训中的绩效技术研究以及远程教育与培训研究.[4]AECT'05定义中“提升绩效”的表述更表明绩效技术拓展了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

2.2 注重分析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绩效技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程学方法,它追求最佳“成本-效益”比.绩效技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绩效分析是这种方法的第一步骤,它是绩效技术的基础,为进一步设计提高绩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提高绩效的干预措施有很多种,如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绩效支持等,这些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把事情做对”.而绩效分析则能使我们发现绩效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决定采用哪些合适的干预措施,从而确保“做对的事情”.运用绩效技术方法的整个过程就是要“把对的事情做对”.[5]而我国的教育技术实践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媒体手段的使用或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很少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对症下药”,在实际工作中更存在设备闲置或使用率低下、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缺乏数字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问题,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这种浪费的根本原因是忽略了教育效益.然而企业组织的绩效技术帮助我们认识到教育也应该寻求绩效技术,注重效果和效率,注重用“成本-效益比”来消除绩效差距,应该始终努力寻找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对绩效技术的关注帮助我们利用前段分析找出差距、剖析原因,评估解决问题的经济性、现实性和可行性等.这可能也是AECT'05定义中增加“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的表述的原因.绩效技术引入教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使教育资源大部分能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2.3 合理运用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今天,有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把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与否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但如果过于强调教学过程中现代媒体的使用与否而不考虑技术应用的效果,其实是片面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却忽视教学效果的一种表现,会使教育技术流于形式,这是不利于教育技术发展的.而绩效技术特别注重结果,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以最佳的投入产出比来解决问题,提高组织的绩效.因此,教育技术融合了绩效技术的思想之后,既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来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能忽略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手段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但不是只要运用了教育技术,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因此,对绩效评价的重视是不容忽视的.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瑞泽(Robert A.Reiser)分析了“教学设计与技术”的内涵,指出教学设计与技术领域包括对学习和绩效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教学和非教学过程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各种情境(尤其是教育机构和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与绩效.他认为,绩效改进是近十年教学设计与技术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而且关于绩效问题的解决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6]

2.4 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

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关注并延伸到绩效技术领域.国际上许多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增加了绩效技术人才的培养,有的成立绩效技术系,如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Boise State University)设有教学与绩效技术系(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Performance Technology);有的在系下开设相关专业,如弗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有的在教育技术学专业里设置绩效技术研究方向,如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等,有的在教育技术专业开设绩效技术课程,如北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北得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等,有的在教育技术学课程中安排相关知识,如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等[7].

我国一些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也涉及了绩效技术,如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绩效技术的引入,能够使教育技术界从盲目追求硬件环境建设的误区中走出来,用绩效技术来动态调整教学过程,达到教学最优化.在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中融合绩效技术的内容,使教育技术人才适应更广泛的社会需求.

2.5 对教育技术的应用要因地制宜

由于绩效技术要解决的是特定情景下的工作业绩不佳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前端分析和干预的过程中都必须考虑环境的影响、资源的制约和用户的特点,要与员工及其所在工作环境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样的,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技术发展不平衡,因此进行教育技术实践时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从实际出发,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技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地区用系统方法工作时往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参考,它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研究”[8].

3 教育技术在绩效技术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受绩效技术的影响,教育技术学在未来发展中将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从只是关注个体的学习向同时关注社会情境、工作场所中绩效改进的扩展;从只是关注教学型问题解决方案向同时关注非教学型问题解决方案转变;从热衷于过程与资源,向关注学习和工作结果的转变;从注重方法向同时注重问题本身的转变;从热衷于设计和开发向注重设计和开发前的分析、规划及后期评价的转变;从主要关注微观教学过程与资源的研究向同时关注宏观教育问题解决的转变[9].

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除了接受传统教学型问题解决方案的训练和培养外,还应该接受非教学型问题解决方案的教育和训练(比如工作再设计、奖励等)[10].而我国教育技术多年来在企业培训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而且从事与企业培训有关的绩效技术方面研究的专家极少.教育技术专业实践人员所做的是逐步实现从关注技术本身到关注技术与绩效的转变.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企业对绩效技术专家的需求会极大增长,对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开发也会有较大的需要.教育技术走向企业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1〕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7.

〔2〕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7):5-8.

〔3〕曾祥翊.从国际学者对话透视教育技术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1(8):9-15.

〔4〕张建伟.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架构[J].教育研究,2002(4):44-48.

〔5〕焦建文.绩效技术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浅析[J].云南电大学报,2008,10(4):27—29.

〔6〕尹睿,梁贵媛.近十年中美绩效技术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发展比较[J].中国远程教育,2008(6):17-22.

〔7〕方圆媛,刘美凤.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绩效技术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9):39-42.

〔8〕潘海燕、苏晓丽,等.教育技术学科背景下绩效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7):30-31.

〔9〕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10〕王枫,江北战.绩效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对绩效技术和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18):10-12.

G40-057

A

1673-260X(2012)08-0256-03

猜你喜欢
研究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