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飞
(安庆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运动队目标管理模式探讨
王 飞
(安庆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探讨运动队管理,旨在提高运动训练成果.运用文献资料法,将目标管理模式引入运动训练领域,得出结论是:运动队管理有必要设立目标管理模式;围绕运动训练目标,明确管理者、教练员和运动员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出训练成果.
运动队;运动训练;管理;目标管理
运动队管理是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和成功率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控制活动.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运动队,要靠选材,要靠训练,也要靠管理,科学管理出成果.因此,认识运动训练管理的意义,探讨新型的管理模式,对提高运动队管理水平,促进运动训练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管理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等人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时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1].目标是指组织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目标对管理活动有很大影响,有目标的管理活动是有导向的管理活动,无目标的管理活动是盲目的管理活动.目标管理要求管理活动以目标为依据,以目标为导向,无论是决策执行、协调、监督,还是考核、升降、奖惩,目标是唯一尺度.它强调三个方面,即人、工作和成果.目标管理的程序包括目标的制订、目标的实施、成果的评价三个步骤,其中以目标的制订这一步骤最为关键.这种新型的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突出工作的中心,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分清职责,强化责任.它一经问世,就受到世界瞩目,而且被各行各业所广泛采用.我国现在有不少的行政机关和企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而在运动训练领域的运用却并不多见.
2.1.1 设定目标,下放权力
管理者对于目标的设定应该是一个量化的过程,应该在调查研究(包括反馈)的基础上,根据运动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潜力来制订,切不可不顾客观情况,好大喜功,盲目下达根本无法实现的目标.目标的下达应以书面合同的形式,下达目标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一种新型的责权利关系建立,部分权力也随之过渡和交接,同时需要给教练员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权,这样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2.1.2 组织协调,监督管理
管理者完成在目标制订和权力下放后并不意味着任务的结束,相反在各单位执行目标的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分配有时候还需要管理者协调和协商解决;管理者还应定期对下级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察,发现实际困难,给予帮助.在下放目标和权力到各具体单位的同时,可以选派一至两名专职人员,在各单位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搭配、场地使用、运动员管理等出现问题时候,可以出面帮助协调解决,这样能够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加快各分目标的完成进度.
2.1.3 检查评估
当目标活动实施活动已按预定要求结束时,就必须按照定量目标值对实际取得的成果做出评价,并使这种奖励与评价挂钩.同时要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实施者,让其主动总结经验教训.由于起初比如在体校、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俱乐部等运动队下放目标和权力的同时设置专职人员,这样评估起来就比较方便,而且对各单位负责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负责和付出情况也比较清楚,这样既看能到集体的努力,又能了解到个人的付出,全面而细致.当然,作为管理者也应该接受各单位的评价和意见反馈,自觉接受自下而上的监督,注意总结经验,强化措施,纠正偏向,以期取得良好的检查、评估效果.
2.2.1 科学选材
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就好比下棋者和棋子的关系,因此对棋子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材选得准,选得好,对以后的育才和成材关系极大.科学选材主要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从纵向出发,解决在什么时间进行选材的问题;二是从横向出发,解决采用什么指标进行训练的问题.刘献武认为,初级选材的适宜年龄一般是根据各运动项目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和所需训练的年限而确定的,两者之差即为该项目的初期选材的适宜年龄[2].田麦久等认为,选材的指标因素应包括形态、机能、素质、协调、技术、战术、心理和知识.这其中应注意选材指标的遗传性、特异性、变化性和运动发展中的补偿效应,而且心理选材越来越受到重视[3].
对运动选材作如下思考:一是重点突出、兼顾一般.重点是指先天体育运动能力较好,体育专项比较突出的运动员,这部分运动员一般在初中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经过3—5年的系统训练和指导,体育专项成绩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一般是指专项运动成绩和能力并不十分突出,身体素质较好,运动积极性高,训练自觉性强、能够刻苦训练的运动员,这部分运动员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和教练的悉心指导,也能有所造就.因此,这两方面都应该兼顾.二是选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的运动员.这部分运动员一般身体发育较晚,目前运动水平不太突出,但其形态、机能、身体素质、专项运动能力大有潜力可挖.经过几年的系统训练,运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这类运动员因其目前成绩不太突出,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科学检测,同时还应对其父母的身体指标和运动能力进行调查,因为父母的遗传因素非常关键.三是年龄较小和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就水平而言,一些队员完全具备了拿世界冠军的实力,但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与冠军失之交臂呢,很大程度上都是心理素质差,每每关键时刻疲软.一般而言,心理素质较好是建立在运动技术水平相对较高,发挥比较稳定的基础之上的;但一些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尽管现有运动成绩一般,但是其好奇心强,训练欲望很高,而且往往在重要的比赛中能够表现出超出一般成人的心理素质,关键时刻不慌张,能够保持镇定和冷静;如果能够选出这样的苗子加以精心培养,成材的机率往往很大.这就需要“伯乐”有慧眼识“千里马”的本领.
2.2.2 科学训练
“选材是一半,育才也是一半”.既然选好了苗子,能否真正成材,就要看如何育才,进行科学训练了.对于如何科学训练,传统的方法如: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变换练习法,以及比赛训练法等,在此我们有必要对运动训练新思路—“专项限定原则”[4].它强调一切训练活动均应在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项目范围内进行运作.以往所说的“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其要害是一般训练并无明确的指向,但又总觉得并不可少;专项训练即便从中受益,也是以低效、过劳,无从预期为特征.相比之下,一切从专项需要出发,就令人头脑清醒:运动训练就是为加速特定的机体有序状态的整合进程,以发挥运动员的竞赛潜能.此外,教练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动训练要求进一步重视个性化,也就是说,教练员必须进一步遵循因材施教、个别对待的教育学原则.个性化训练,在选择训练方法中可以说是个重要依据,一个训练方法的好坏及正确与否主要是看这一训练方法是否适合队员的条件,因此,教练员必须对队员的各种条件了如指掌.队员的条件通常包括:年龄、训练水平、身体和心理素质、悟性和体型.二是教练员应该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遵循科学训练的原则和规律,切忌受竞赛制度所带来的短期利益的影响而拔苗助长,导致运动员过早夭折.三是爱护运动员,注意观察运动员的情绪和反应,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教练员注意在平时训练和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了解运动员,应该做到严中有爱,严爱结合[5].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像原世界跳高冠军朱健华和他的教练胡鸿飞,奥运冠军刘翔和他的教练孙海平.
2.2.3 提高自身素养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主导者,一个好的教练员可以培养出一代甚至几代高水平的运动员.所以身为教练员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就目前运动队的教练员总体情况看,敬业精神不够,业务水平不够精通,输送成绩不理想.有的教练员刚从体工队退役,还不能够完全胜任教练员的角色;有的教练员观念落后,训练手段单一,完全还是凭自己原来当运动员时的经验在带队训练.如何提高自身素养呢?首先,思想要明确,要富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其次,要虚心学习,及时充电.特别是青年教练员要向那些业务精通、运动成绩和带队成绩突出的中老教练员讨教执教经验和心得.还应该主动参与到教练员业务培训,高校体育院系教师进修队伍中来,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有能力和有时间的应该积极从事科研,不断提高训练质量和战术水平,提高自身素养.
对运动员而言,主要的任务就是搞好运动训练,争取出好的运动成绩.运动训练客观存在的竞争的残酷性需要运动员全身心投入训练和比赛中来,运动员必须在教练员的精心培养下付出百倍的努力,甚至要承受伤病的袭击和困扰,才有可能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创造好的运动成绩.一个运动员能否取得成功,与教练员的水平、家庭的支持程度、外界条件的影响都是密不可分的.这些都关系到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以及未来能够走多远的问题.当然,运动训练不仅要培养具有体育特长的专业人才,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与普通学生相比,运动员的学习时间相对紧张,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好宝贵的时间认真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和技能,比如英语、计算机等,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以后寻求好的就业出路打下基础.
由于受我国传统行政体制的影响,管理者总是高高在上,爱打官腔,指手划脚.而在目标管理的框架之下,主要以是否完成预订目标为考核标准,只要目标能够按时按量完成,管理者便不好越俎代庖.而只有在人才使用、资源调度等出现困难时,管理者才出面干预、协调,这样有利于各个分目标的顺利实施.
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好比下棋者和棋子的关系,一盘棋的输赢与下棋者的心态和对棋子的运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些教练员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或为片面追求竞赛制度所带来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讲究科学训练,不注意因人而异,不关心运动员的营养状况,不了解运动员的思想状况,也不顾运动员的伤病,盲目地拉着运动员到处去参加各种奖金丰厚的职业性比赛或表演活动,结果往往造成运动员身心疲惫和损伤,早早夭折.而像刘翔和其教练孙海平这样的师徒,又形同父子,应该值得我们的一些教练员好好借鉴和思考.
目标管理方法强调以人和工作为中心,二者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目标管理既是目标的分解,也是责、权、利的分解.它落实到个人,强调责、权、利三者统一.也就是说,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都必须关心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因为它和自己的责、权、利直接挂钩,和自己的升降、奖惩、经济利益、出路等直接联系在一起.同时,运动训练的总目标又使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容易形成团体凝聚力,这样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与运动训练无关的内耗和无效劳动,便于统一行动,也易于协调.
目标实施后,在一定期限内要进行评价,检查目标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并把成果评价和人事考核结合起来,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评价方式一般先由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自我评价,上报评价结果,然后再由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评定,或组织单位内部进行相互检查评价,再根据事先制订的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等一系列奖励办法进行分别奖励.在评价和奖励的过程中,除了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投资,谁受益”,“多付出,多回报”的利益分配原则外,还应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运动队的管理有必要设立目标管理模式;围绕运动训练目标,管理者、教练员和运动员各自职责和任务必须明确;管理者应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做好服务工作,教练员又以运动员为中心,服务于运动员,三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出训练成果.
〔1〕巫成功.目标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2〕刘献武.运动选材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钟枢秉.教练员如何做好工作[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1).
G808
A
1673-260X(2012)02-01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