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亚莉
(赣南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如何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薛亚莉
(赣南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热点话题,异地高考的争议又将该问题继续加热.到底应该怎么样,也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教育公平问题具体表现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阶层差异.从资源配置,教育政策等进行了对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如改进制度政策,异地高考与把名校迁出所属地等.
教育公平;异地高考;效率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于今年3月3号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伴随着政协会议的召开,关于两会热点话题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教育问题一直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尤其是近来频频出现的高考加分乱象、重点高校自主招生、择校费、校车安全、贫困学生大学难等问题,不断困扰着民众的生活.截止至今日,根据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展开的网络调查显示,在十大候选项热度排行榜上,“教育公平”位居第四位,成为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及网民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界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文中从现状出发对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策略.
公平与发展的关系是发展观演变的重要内容.早期的发展就是增长,就经济增长而言就是GDP的增长.从增长到发展,就从经济总量的增长,到质量、结构、效率和发展成果的分配.可持续发展则提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则总结了发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其教育的水平,因为经济是教育的保障和基础.2011年1月19日,CNNIC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称截止201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4.3%;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6.2%.但在全国互联网总体发展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各地区发展依然不均衡.东部及沿海的上海、广东、浙江等14省市发展水平较好,其中上海互联网普及率为69.4%,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55.3%、42.9%和53.8%;每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上海486.7、广东 1400、江苏 1048.4、浙江 869.5;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的西部地区,宁夏互联网普及率为28.0%,甘肃、广西分别为22.4%、和25.2%.每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宁夏43、甘肃112.2、广西330.1.
高等学校:最高北京30633元,最低贵州8103元,相差3.6倍;
普通中学:最高上海11547元,最低贵州1290元,相差9.4倍;
小学:最高上海9083元,最低贵州819元,相差11倍.
去年,初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东部地区平均水平比西部地区多了800多元,两地区之比为1.8:1.东部地区的公用经费平均为300元,而西部地区则只有120元,两地之比2.5:1.和2000年的两地区初中生均拨款之比有所扩大.小学情况也与之类似.2011年,东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均仪器设备值分别为382元、266元和213元,东部地区与两地区之比是1.4:1和1.8:1.三地区的初中生均仪器设备值则分别是474元、289元和242元,东部地区与西部之比为2.0:1,与中部之比为1.6:1,均高于2002.
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部属高校对属地考生的倾斜度有所调整,招生比例明显下降,但是由于基数大,所以该比例超过40%的高校仍有20所左右,其中比例最高的竟达54%.那相对来说,偏远地区和高校聚集地之间高校招生与高中阶段毕业生数之比就会有明显的差距,比如东北三省:66.5%,东部地区:55.5%,西部地区:44.3%.
农村教育一直都是被忽视的,这就导致了教学条件的不足.
首先是硬件上的不足.比如生均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就远远没有达到与城市水平,农村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然较低,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差距均较大.2011年,农村的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167元,城乡之比为2.9:1;初中的则为269元,城乡之比是1.4:1.
其次是软件上的不足.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在教师的拥有和配置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别.2011年,全国农村的小学教师中高级教师占了35.9%,城市的是44.8%,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为32.3%,而城市的则为46.8%.而这两个比值,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相差12个百分点.
由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是我国的户籍制度所造成的.因为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区别,所以农民工子女上学较困难,甚至上不了学.据统计,该群体人数已达到280万人,但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90%左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失学比例逐渐上升.主要原因就是上学负担较重.因为农民工家庭的收入水平不高,孩子的上学费用又比城市孩子的更多.据调查,在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每学期要多交三四百的借读费,中学阶段要交五百左右.户口之间的差别不仅体现在费用上,还体现在高考上.农民工子女高考的时候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去参加高考.孩子在哪读书就在哪高考,这是非常天经地义的一件事情.不应该拿户口来卡学生,把户口作为高考报名的防火墙.高考指标向大城市倾斜,所以有人到北京、上海参加高考.在陕西能上二本的,在北京能上一本,所以才引起大家千方百计转户口到大城市报考.问题的根子在这儿.而农民工的子女根本没这种财力去转户口,没这个财力,更显得不公平.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加速,一个身份证管到底.孩子去高考,起码让他报名的起点是公平的.再来说非义务教育阶段低收入群体的现状.这里涉及到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包括高中阶段、大学阶段.高中阶段在校生约4800万,其中普通高中困难生约400万人,所占比例为17%.职业高中贫困生约480万人,所占比例为30%.遗憾的是高中阶段还没有建立相应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大学阶段中,全国公办院校中,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约为1450万人,其中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有300万人左右,占20%,特困生120万人左右,占8%.但是获得审批助学贷款的学生只有92万人,仅占贫困生的31%,占特困生的也只有75%.
随着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优质资源进一步集中,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上脱节了、滞后了.教育部需要调整什么?城市化率更高的地方,你的教育设施的供应量一定要提升起来,否则就会供不应求.农村义务教育出现这样的困境,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受到了农村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经济的变化,使农民负担不起义务教育的经费.然后是政府的一系列体制调整、结构变化,使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体制没有着落,那农村义务教育就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和发展.
重点学校的优质资源引发教育领域的激烈竞争.优秀教师的占有比例和先进的教学设备更大的提升了学生及其家长对重点学校的热衷.曾多粥少必然引发更多的不公平:重点学校的优越使其尽情挑选分数高成绩好的学生,家财万贯的家庭可以用钱敲开重点大学的门,权倾一方的显贵可以用权打开重点大学的门.这就是优质教育的供求不平衡,出现了“上学难、上学贵”的现象.
高等学校招生的有关规定其招生指标应对所在地有所倾斜,这就不合理.比如说北大清华虽然在北京,但一不是地方大学,二不是私立高校,而是属于全国的公立名校,招生名额分配如此厚此薄彼,是对其他生源大省学生的歧视.
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部属高校对属地考生的倾斜度有所调整,招生比例明显下降,但是由于基数大,所以该比例超过40%的高校仍有20所左右,其中比例最高的竟达54%.那相对来说,偏远地区和高校聚集地之间高校招生与高中阶段毕业生数之比就会有明显的差距,比如东北三省:66.5%,东部地区:55.5%,西部地区:44.3%.
教育问题一直都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地区与地区之间、城镇与农村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教育的不公平,直接影响社会公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照常理来说,教育机会也是越来越多,其公平程度为什么会不降反增呢?如果只从数学上来考虑这个问题,那是不会有答案的.不妨以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不管是什么领域,都存在市场,有市场就有供求关系.在教育领域,就是学校的教育供给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刚开始教育的不公体现在数量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数量上的不公的确得到缓解甚至解决,可是经济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此时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仅在量上,更在质上,就是优质教育的供给不能满足急剧增长的社会需求.所以事实就是,教育上量的不公平还未解决完,质的不公平又引发了.所以教育不公平就不降反增.
原因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就是因为效率的问题.在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时,只是静态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动态解决.忽视了优质教育需求的供求矛盾.所以说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既不能舍弃公平,片面追求效率,也不能一味追求公平,无视效率,在发展基础上找到一个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
教育资源是公共物品,它的这一属性就决定了其分配和享有的平等性,而这也是衡量教育公平的标准之一,所以要想实现教育公平,就一定要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说促进教育公平必须由政府主导和负责.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教育不公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不等.解决城乡、地区差异,建立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是一个较好的措施.教师的工资要有保障,使其全心投入教育.还有,要建立教师激励制度,促进其成长创新,完善教师管理与培训制度,提高教育水平.
要增加教育经费总量,使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同等国家的水平.设立独立的教育财政制度,确保教育经费落实到实处.使信息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对于弱势群体要给予最大的帮助,比如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强化政府的责任,开放城市公办学校,取消借读费,方便农民工子女入学,减轻教育负担.允许农民工建立民工子弟学校,并给以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对于西部地区等教育薄弱的地方,要增加教育投入,增建高中院校,增加入学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政府对公办院校的倾斜度下降,导致教育经费的减少,所以农村义务教育就更得不到保障.比如说教师工资,就不能保证准时足额发放,那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这就会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严重的困境.
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给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平等教育造成阻力,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区域差距.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专升本”等,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的源头.
高等院校投放招生指标时,要尽量合情合理,使一些地区的考生享受平等的入学机会,如生源大省河南,西部地区等,应适当酌情增加名额,而不能一味的照顾属地考生,毕竟大学应是全国性的,不是地方性的.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讲,异地高考是应该要推行的,但存在技术上和制度上的障碍.一个地方有多少高中生入学,就有多少地方财政补贴投入,这样一来,本来输入地投在本市孩子身上的财政,就变成了还要增加一块投入到异地的考生上.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要靠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来解决,上面要给政策,因为地方财政是没法解决的.异地高考要推进还有大量的配套政策要跟上,包括高中教育、基础教育,怎样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配套.完善政策法规,加速依法治理招生工作的进程.
不过我个人认为,异地高考这条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走通,并且走不走的通也很难说.首先,异地高考的实施,很可能给那些大城市带来人口上巨大的冲击.现在北京上海的居民以达到饱和,很难再接纳再多的人口.其次,异地高考的实施,损失的将是北京上海等那些城市户口的居民的利益,而那些人则是大权在握的高官公务员等国家人员.所以,与其逼迫他们更改制度,不如把北大清华等院校迁出所在地,让那些官员主动去改变那些不公平的制度法规,更能减轻这些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教育是否能公平,一套有力的监管制度是保证.因此就要成立专门的机构,独立公正的去履行职责.该机构不仅要做到有力的监管,还要定期报告,做到信息公开.有了监管机构,相应的也要有惩处机构,保证监管的力度和效度,建立完善的政府教育工作问责制度.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知教育公平的实现还需要很艰难的一段路要走.不过我相信只要全社会凝神聚力,教育公平的阳光必然会越照越温暖.
G40-052.2
A
1673-260X(2012)07-02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