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龙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对策研究
戴云龙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和特点,从学习目的、诚信环境、学生评价体系、就业、考试管理等方面分析产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大学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校园诚信考试文化氛围、尝试建立诚信档案等多种形式和措施,以及加快考试立法、进行考试科学研究、规范和创新考试管理等多个方面研究防范考试作弊的对策.
考试;考试作弊;诚信教育
目前,大学生取得各类证书以及国家对各类人才的录用和选拔,主要是通过各种考试进行,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招录公务员考试、国家司法考试等,几乎是逢“证”必考、逢“进”必考.高校对大学生的在校学业知识的评价也是通知考试进行的.无论是大学生参加各类选拔考试、水平考试,还是学校本身的学业水平测试等,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屡禁不止,尽管采取各种防治措施综合治理,但效果并不显著甚至作弊现象在某个时期或某个区域愈演愈烈,过去传统的夹带资料、偷看他人答卷、前后左右互通暗语等作弊方式,已被手机、无线耳机、电子词典等高科技手段取代,甚至出现职业枪手、以及产业化运作的作弊团伙.考试作弊是社会难以根治的顽疾,也是大学校园里的毒瘤.考试作弊现象由来已久,自隋朝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历代考试都有舞弊.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防范考试作弊、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已经是摆在大学教育管理者以及全社会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大学生参予考试作弊,其原因一般分析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动力等因素,通常认为是成绩较差、表现不好为了考试及格过关的学生,但事实并不全如此,平时成绩较优秀的一些学生干部甚至学生党员为提高成绩或取得证书同样参与其中.可见原因复杂,不能简单一言概之.
我国经济社会已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受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的冲击而逐步瓦解,社会伦理道德出现唯利是图、趋利忘义的倾向,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新的道德和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和完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个市场经济的准则成为一些人评判事物是非的标准.大学校园不是一方净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袭,他们很容易把这些消极现象看作社会的本质和主流,从而失去应有的诚信品质,甚至做出诸如考试作弊等违背公民及大学生道德规范的行为.
首先,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大多以考试为导向,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而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过程和方法、应用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则很少作全面的综合评价.从而误导学生单纯追求考分,不注重追求能力的全面提高.其次,大学奖学金评定、综合评优、研究生免试入学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行为主要以学生考分作为主要依据.从而导致学生片面追求考分,甚至不择手段.
近年来,一方面普通出现“民工荒”,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依然困难,这与我国产业结构以及大学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密切相关.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很多毕业生把功夫下在个人简历制作以及诸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一大堆证书上.同样,用人单位也把毕业生在校成绩和得到的证书作为录用的重要标准,从而导致学生追求考分、追求考证,致使一些学生不通知正常途径取得这些证书.
考试由组织命题、试卷印刷、试卷运输保管、监考等各个环节组成,整个组织考试工作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缺陷和不足,就会存在试卷泄密的风险和让作弊者有机可乘.从以往考试试卷泄密和考生作弊现象分析,尽管情节、做法各不相同,但无一不和考试管理存在漏洞有关.
应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首先要抓住问题的本质,从源头即大学生本身这个群体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考试作弊现象虽是极少数学生的行为,但折射了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部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公民道德规范水平的低下.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高校要齐抓共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大学生诚信品质、道德素养,改变目前不容乐观的现状.
学校要把诚信考试,严肃考风考纪,作为加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保证和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大事来抓.目前大学都开设一定数量的政治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要结合学生实际,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和考风.优良的校风、学风和考风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对大学生有正面导向、激励和规范作用.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考试态度.明确主流社会对个人诚信品质的要求,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和和诚信行为养成.
首先,高校可通过团组织、学生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考试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班级召开倡导“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为主要内容的诚信考试主题班会;其次,倡导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签定“诚信自律,信守承诺”诚信考试承诺书;第三,利用标语横幅、布告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平台或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无所不在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第四,考风考纪作为考核各学院年终量化指标、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高校可尝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包括学术诚信(如考试、选课等)、经济信用诚信(如助学贷款、交纳学费)等.学生诚信记录作为大学生奖学金评定、助学贷款、就业推荐以及学生保研等的重要依据,甚至一票否决.学生诚信记录将跟随学生档案,接受社会的监督.通过这些强制措施,促进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诚信品质的形成.
考试是一种测试活动,与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同时其本身也有内部规律性.目前,考试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各方面还很不完善,需要大力研究.既要研究其如何科学、合理、准确地测试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办法的内部规律,又要研究影响考试活动的外部规律,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考试制度、考试政策以及考试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发挥考试的功能.高校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重要手段,是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主要内容.高校则应着重研究如何通过考试这个手段,引导大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目前,对大学生考试舞弊的处理,一般通过校规、校纪或者教育部相关文件加以规范和处理,这些非法律规范虽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对“枪手”和考场外幕后“黑手”无能为力,特别是目前规模较大的国家级教育考试,作弊呈现有组织、有分工,以及面积大、隐蔽化、高科技的特点,产生的后果严重、社会影响大.显然,这些“违规处理办法”既缺乏硬性指标和法律的权威性,又未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缺乏针对性,因而难以遏制目前考试作弊行为.因此,考试迫切需要一部统一的、规范各类国家考试的《考试法》.当然,防范作弊要将非正式规章制度的弹性约束和国家层面法律的刚性规范相结合,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又能依法治考.
首先,从源头入手,公安、工信、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彻底清查无线作弊器材的源头及销售渠道;其次,要针对校园小广告、网络广告进行跟踪追查,加强对网上线索的追查;第三,坚持考生入场使用金属探测仪逐人检查的办法,尽最大努力杜绝无线通讯工具进入考场;第四,考场要安装无线电屏蔽仪,进行全方位覆盖;第五,为考生统一配备答卷用笔、橡皮、格尺等考试用具,以防考生带入作弊用品.另外,要增加投入,加快标准化考点建设,这种集电子摄像、指纹采集、电子监控、身份证识别等为一体的全程考试监督设备,既有效监督考生,又能对监考教师履行职责情况的进行观察,对防止考场舞弊有较好的效果.
不断总结研究,进行考试管理方式的创新.如运用计算机技术,随机报名和编排考号,打乱报名顺序;现场报名,采集相关信息,防止了冒名顶替;随机编排监考,监考教师所在考场实行考前抽签确定;实现考教分离制、监考回避制、学院之间监考老师轮换制等.
建立健全组织考试各环节规章制度,明确每个环节的目标和要求,重视过程,重视细节,使考试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领导重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坚强保障,考点工作目标责任制是保证考试质量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社会考试还是校内考试,考试组织需要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配合默契,需要建立任务具体,责职明确的组织机构,保证考试各项准备及考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考风考纪是考试工作的生命线,考点及考场是考风考纪的前沿阵地.考点领导是考风考纪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阵地前移,在考试管理工作的第一线.
监考教师是考场的管理者、考试实施的组织者和考试纪律的监督者.要选聘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作风过硬、监考经验丰富、敢抓、敢管的同志担任监考员.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在以往监考中有违纪或失误的则列入黑名单,不允许选聘.要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监考人员队伍.不断加强监考教师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强化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明确操作规范和要求,突出主要环节和步骤,针对以往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要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业务熟练、作风过硬、经验丰富的专职考务人员队伍.既要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思想素质和责任意识,也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及规章,掌握考试的各种操作规范和要求,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规范化管理的主要依据就是制度.组织考试工作有若干的环节,各环节的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到人,责任到人,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保证考试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要对考试组织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监控.监考是考风考纪好坏的关键,要把监控的重点放在监考上.学校各级领导、监察部门、教学督导要巡视考场,对考试实行行政监督;学院可组织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巡视考场,检查是否有代考现象.巡视督查要定点、定场包干,规范考场管理、严格规范监考员及考生的行为.还要设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增强考试工作的透明度.
首先要强化保密意识,安全保密工作贯穿于从组织出卷、印刷到开考的全过程.其次要制定和严格执行各环节严密的保密规章制度.
总之,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是系统、长期及艰巨的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诚信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公民道德水平和诚信品质将不断提高.高校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考试管理和综合整治,相信考风考纪会得到根本性改变.
〔1〕洪倩,杨优,王飞,等.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9(1):77.
〔2〕贾文静,冯利,葛庆平.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101-102.
〔3〕李丽.考试作弊的防治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89-90.
G642.47
A
1673-260X(2012)07-01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