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研究

2012-08-15 00:43陈勤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调节个体心理健康

曹 亮,徐 悦,陈勤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研究

曹 亮,徐 悦,陈勤锋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大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研究成为众多心理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大学生情绪调节所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如何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等基本问题展开讨论.

情绪;情绪调节;心理健康

1 情绪与情绪调节

情绪是一种既有生物基础又受社会因素影响的过程,它是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只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社会现象.由于情绪的复杂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学家们很难找到一种科学的方法对其展开系统的研究.随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一步的发展以及研究工具的不端更新,关于情绪的研究已越来越成为心理学家们广泛关注的领域,并曾一度掀起情绪研究的热潮.

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反应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改变.这两种改变有时候是协调一致的,但很多时候会产生矛盾与冲突,这就需要个体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从而能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情绪调节是个体有意识的改变自身情绪状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某些方式或策略,使自身的主观体验、生理反应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Gross[1]从个体进化的角度将情绪视为当个体知觉到所面临的挑战或机会时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倾向,并提出情绪调节同感过程模型,他认为情绪调节产生于情绪发展过程中,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调节.

Gross[2]认为情绪的产生的主要来源于个体对情境的评价.在个体情绪产生的整个过程中,个体可以采取很多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一般来说,最为常见且效果最为明显的降低情绪反应的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是指个体对引起情绪事件的认知改变,通过改变自身对情绪事件的理解,从而改变个体对情绪事件意义的认识,如在感到委屈时,个体安慰自己不要伤心,这只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没必要放在心上.认知重评是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个体在面对引发消极情绪的事件时,抑制将要发生的情绪行为表达.表达抑制主要是通过个体的自我控制过程来实现的,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从而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黄敏儿和郭德俊等[3]在Gross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生理心理实验法,对四种情绪调节策略加以区分:评价忽视、评价重视、表达抑制和表情宣泄.研究发现,忽视有效减弱了主观感受和表情行为以及生理反应;抑制不能减弱主观感受,反而增强了生理反应;重视增强了主观感受;宣泄增强了主观感受,并相对地减弱了生理激活水平.研究表明原因调节可以更有效地调整负性情绪主观感受,反应调节使负性情绪成分变化出现“水压模型式”循环动力特点.

2 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

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操是完美人格的组成部分,情绪良好的大学生往往充满自信,求知欲强,乐于与人交往,并能与人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友好关系,对生活充满热爱.而强烈的负性情绪往往是构成不良心理品质的成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则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因此,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大学生首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要学会克制和控制一些不良情绪的表达,尽可能地保持一种良好与稳定的情绪状态.从以往的很多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而采用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魏义梅,付桂芳[4]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忧郁、焦虑)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因此他们认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和调节过多的负性情感得,很容易发展成为情绪障碍,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展宁宁[5]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正性情绪的情感分享、维持和负性情绪的转移、放松与人际关系困扰有着负相关关系,大学生正性情绪的情感分享、自我激励、维持、表露和负性情绪的重评、转移、放松与生活满意度有正相关关系.这也充分说明采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大学生能够避免很多人际交往产生的障碍或误解,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朱艳新[6]在研究中发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在愤怒、悲伤和快乐情绪诱发下的主观体验存在差异.大学生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可以有效减弱愤怒、悲伤和快乐情绪的主观体验.但采用表达抑制策略并不能有效的减弱愤怒和悲伤情绪的主观体验,但可以减弱快乐情绪的主观体验.表达抑制可以引起愤怒、悲伤和快乐情绪更大的交感神经唤醒(手指血容振幅显著降低).因此她认为,大学生在进行情绪调节的时候,要学会选择使用良好有效的策略.作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并尝试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此外,情绪调节对个体的生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有关疾病的研究表明,容易生气、发怒的人患心血管病的机率更高,压制愤怒的情绪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有密切关系.此外,压抑愤怒和怨恨,以及长期的敌对情绪,还会导致患心血管病以外的可能.对情绪的过分压抑还是产生许多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比如有发现表明消极的清绪调节策略与个体的抑郁程度加深就与有着密切关系.在面对短暂的抑郁情绪时,个体会激发适当的情绪调节过程,使个体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但若是长期使用不良的调节方式,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增强,最终发展成临床上的抑郁症.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国内外心理学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从其研究成果中我们发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钟为民[7]等在针对甘肃省西部地方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发现,西部地方大学学生由于地处边远落后地区,社会文化、生活、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较低,且大部分学生都来源于农村,学生的学业竞争和就业竞争使学生精神压力、心理负担较重,因此该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偏低.王艳春等[8]在针对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研究发现,被调查的1808名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5.93%,其中非特困大学生的检出率为14.77%,特困大学生的检出率为20.81%,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等方面,其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特困大学生.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9],在2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90%是大学生;国家教委对12.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有20.3%存在心理问题;天津市对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有26%存在心理问题;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7%存在心理问题;北京16所大学统计,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

总体看来,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学业问题.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动机功利化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没有了严格的规则约束,学生自己掌控的时间明显增多.这对于习惯了由教师安排学习计划的大学生来说,往往很难适应突然之间的转变,有时会表现出无精打采、情绪低落、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此外,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无时无刻不鞭策着学生当前的学习,特别是对于毕业期间的大学生来说,论文的好坏决定了是否能如期毕业,因此该阶段往往压力倍增,生活充满焦虑.

3.2 人际关系问题.当前大学生群体以90后为主,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依赖心理比较重,因此他们个性较强,很多时候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考虑事情很多时候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缺乏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不懂得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常常苛求他人,对他人的言行要求也过于完美.此外,他们有时候还会表现出任性、固执的性格特征.他们在很多时候也会感到无聊与空虚,也希望与他人交往,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交往技巧,有时候显得过于拘谨,不擅长人际关系,因此常会表现出合作能力差,不懂得如何经营友谊.

3.3 恋爱与性的问题.很多的大学生只是生理成熟,心理并未成熟.对于与异性交往,充满了好奇,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与异性交往.因此常表现为与异性交往困难、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单相思而苦恼、失恋的痛苦.同时由于中国的国情相对保守,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对学生的禁忌话题.由于性教育的缺乏,大学生往往会有性冲动的心理同时又有对性的否定与批判,从而陷入矛盾自责的心理中.

3.4 承挫能力问题.当前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非常高,依赖心理比较重,进大学之前,独立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机会少,因此往往缺乏足够的技巧来解决相关问题.在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会陆续面对不能独立自学,难以适应群体生活,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战胜挫折等方面的压力,常常会表现出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对生活逐渐失去信心,甚至会怀疑人生.

4 大学生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4.1 理智控制.情绪源于人对事件的认知.当消极情绪产生时,大学生要能冷静地、理智地分析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考虑消极情绪带来的后果并能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纠正认识上的偏差,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就可使不良情绪减弱或消除.如同学当众指出自己的不足,让自己下不来台,顿觉愤怒.大学生可以尝试考虑自己是否存在这方面的不足,同学的意见是否出于善意,自己这样发怒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等等.同时,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学会自我控制,不要轻易发怒.

4.2 转移注意.指大学生在面对不良情绪时,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消极事件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或是去从事其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调节策略.当大学生在面对不良情绪时,可以采取暂时回避令人伤心的情境或是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是活动中去.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缓大学生对消极事件的不良体验,同时可以让大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产生新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4.3 合理宣泄.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经常需要独立面对各种挫折与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消极情绪,很多学生会选择将情绪埋藏在心中,过分的压抑将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从积极的情绪调节上来看,大学生应该学会调整消极情绪或是将消极情绪适度的宣泄出来.使内心压抑的状态能及时得以疏导.如当对某一事物产生不满、厌恶的情绪时,不妨通过跑跑步,跳跳舞,或是寻求知心朋友畅谈等.此外,在宣泄情绪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及发泄场合,尽量能够保证不影响他人.

4.4 自我暗示.心理暗示,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像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在面对消极事件所引发的情绪困扰时,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能使个体摆脱相关心理困扰,逐渐找回自信,从而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如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暗示性的语言,来调节内心的消极认知,从而使紧张的身心状态逐渐放松,最终使胆怯的心理得到缓解,同时掌握人际交往相关技巧,在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

总之,大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需要独立面对一系列重大考验,如怎样很好的适应社会、如何独立进行专业学习、交友恋爱以及求职择业等.由于大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理性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及水平还很有限,情绪调节能力仍有待提高,在面对消极事件时,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因此,高校心理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所带来的困扰,从而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GrossJJ.Emotion regulation in adulthood:Timing 15 everything.Current direetions in Psychologieal Science.2001,10:214-219.

〔2〕Gross,J.J.Antecedent 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expressive,and physiolog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eial Psyehology,1998,74(1):224-237.

〔3〕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方式及其发展趋势.应用心理学,2001,7(2):17-22.

〔4〕魏义梅,付桂芳.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08-110.

〔5〕展宁宁.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12(6):115-120.

〔6〕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7〕钟为民,王志勇,罗文俊,沈兴珠.甘肃省西部地方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394-395.

〔8〕姜莲珍,李为.情绪调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95-97.

〔6〕黄丹.女大学生的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4):75-77.

〔7〕徐凝,田谧.浅谈情绪与大学生身心健康[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5):697-700.

〔8〕王艳春,董莉萍,杜瑞红.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69-70.

〔9〕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感变量与心理健康的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58-60.

B844.2

A

1673-260X(2012)07-0125-03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校级课题“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研究”(2011JC02)

猜你喜欢
调节个体心理健康
方便调节的课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