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容
(长江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8100)
□武陵论坛
“后三峡”时期库区农村移民致富问题研究
杨小容
(长江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8100)
库区农村移民能否安稳致富直接关系到整个三峡库区的和谐与稳定,事关三峡工程的成败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建成,意味着 “后三峡”时期的到来,实现移民脱贫致富成为三峡库区后续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措施,变得极为迫切。
后三峡时期;库区农村移民;农村移民致富
三峡库区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迁建区,库区移民的致富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库区淹没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20多个县 (区),100多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40%,而搬迁后的农村移民,约有60%仍生活在农村并从事农业生产。目前,库区移民已基本实现了 “移得出、稳得住”,但是如何让移民尤其是搬迁后仍然生活在农村的这部分移民 “逐步致富”依然是个难题。
1.库区移民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安置容量不足,农业生产整体恢复到搬迁前水平已不可能。首先,随着三峡水库蓄水水位的升高,使得大量平坝河谷地带的优良土地沉入水底;其次,淹没区的城镇和企业迁建又占用了大量耕地;此外,为保证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生态安全而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这又使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这三个因素使得移民后可耕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较搬迁前大幅降低,农民种养殖收入下降:受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制约,库区移民难以规模性的种植经济收益较高的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转而种植其他经济收益相对较低的作物;农户减少饲料消耗较多的猪、牛、羊等家畜的养殖,转而养殖鸡、鸭等饲料消耗较少的家禽。加之库区农村移民在生产上依然沿袭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经营分散,故与搬迁前相比,种养殖业活动水平有所下降,导致部分农村移民生活困难。
2.库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库区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严重制约着移民致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交通不便。现有公路等级低,大部分地区缺路少桥,水上航运发展缓慢,县与县之间、县与乡镇之间交通不畅,导致农副产品运不出去,生产和生活资料运不进来,先进农机难以推广应用;第二是缺水缺电。库区农村电网薄弱,供电可靠性差、网损大、电价高,生活用电虽然得到基本解决,但生产用电不能满足需求,常因电力供应不足给移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同时,水利设施也严重不足,库区农村地处高山、半高山地区,取用长江水成本高、难度大。而近几年来,这些地区干旱严重,导致移民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移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第三是信息传递渠道狭窄。库区农村电话普及率低,广播电视尚未完全覆盖,加上交通不便,大多数人生活在“信息盲区”。
3.库区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在三峡库区移民迁建过程中,大量的企业关停并转,产生大量的城镇剩余劳动力。尽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对口支援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库区二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产业发展水平低下,能提供给城镇移民的就业机会严重不足,更不用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了。就业机会少、收入不稳定,这使得三峡库区的失地农民等生计问题突出。
4.库区农村移民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三峡移民原籍大多地处我国内地西部山区,信息比较闭塞,导致农村移民的思想观念落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竞争意识不强。加之 “特殊公民”思想助长了对政府的依赖性,遇到困难以后不是积极主动地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而是一味要求政府优惠照顾,坐在家里 “等、靠、要”,专等政府来救助,依靠政府过日子,缺乏进取精神,养成懒惰习性,成为移民致富的严重障碍。
5.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诸多不足,对库区农村移民作用有限。对于三峡库区农村移民而言,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农业的发展对于后靠安置区农村移民的安稳致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面临诸多问题:第一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功能弱化;第二是农业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老化;第三是新技术推广经费缺乏,难以发挥效益,导致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的推广难有突破;第四是农业技术推广机制运行不完善等。难以满足库区农村移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对技术的需求,对库区农村移民农业生产活动所起作用非常有限。
1.加强农村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三峡库区更是如此。加强库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繁重的任务。现阶段,农村移民区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简陋,大部分移民生活困难。为此,应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首先,大力修建公路,建立完善的交通网,增强库区物资产品同外界的交流;其次,完善农田水利灌排系统,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村移民增收创造条件;第三,进一步完善电力、通信、医疗卫生和学校等公共设施。
2.加强农村移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着力推动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将库区农村移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推动和促进库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库区农村移民大都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技能培训机会,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受限,即使进城务工,也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因此,要推动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高质量的转移,一方面应针对库区农村移民,特别是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村移民的技能水平,为其顺利转移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引导,通过各级劳动力市场,定期发布有针对性的劳动力需求信息,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的机会,有步骤、有目的地将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另外,基层政府还可以带领人民群众积极发展本地区域经济,增强本地非农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3.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合作新模式,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是促使库区农村移民致富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产业化合作新模式,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合作模式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提供土地资源,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集约化经营。可以重点发展高价值特色产业:依托企业,发展有市场优势的高价值、高价格和生态高效益的产品;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园,促进耕地综合产出水平的显著提升。
4.发展库区新型特色农业,增加库区移民的收入水平。以增加库区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发展库区新型特色产业为抓手,促进库区农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应根据库区自身的地理环境和特点,结合退耕还林的工作,大力发展以柑橘业、畜牧业、生态渔业、特色蔬菜产业、特色粮经产业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加快形成库区特色农业发展体系;充分突出各地优势,培育形成1-3个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以特色农产品产、加、销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格局。不断提升农林牧渔等特色产业对库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确保库区农村移民收入稳步增加。
5.加快发展库区工业经济,强化库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发展库区工业经济,第一要努力加强库区重大项目策划和储备,进一步充实库区工业项目库;第二要竭力培育符合库区实际情况的特色工业,尤其要培育大量劳动密集型工业;第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量引进库区外大型工业企业,通过多种措施推动库区工业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库区农村经济发展。第四,可以国家调整或者改变三峡库区行政区划性质为引导,以提高长江三峡库区生产力发展要素的聚集度为前提,以打造 “渝涪万宜国际新型经济带”为手段,从而全面促进长江三峡库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只有库区工业经济得到良好发展,才能为库区农村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财富。因此,要加档提速库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强化库区工业对库区农业的反哺与支援,进一步推动库区农村移民致富。
6.加快发展库区旅游业,带动农村移民致富。三峡库区既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又是社会经济转型矛盾突显的集中区。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移民安稳致富,关系着和谐库区建设、三峡建设成果的充分展示和库区形象的提升。目前世界旅游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外旅游消费需求极其旺盛,三峡库区的旅游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利用三峡库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库区移民提供更多 “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必定是带动库区移民加快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径。
7.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引导移民自主创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库区移民安稳致富更要靠技术。库区各级政府应积极推动校地合作,依托库区内外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起农业部门给予政策支持,移民部门负责监管,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为一体的的新型农村科教服务体系,实行科技人员负责人制,对农村移民进行指导,切实帮助其提高致富技能。库区农村移民应主动参加各种专业的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进行自主创业,也是增加库区农村移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移民自主创业必将对库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移民致富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后三峡时期,实现库区农村移民致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努力为库区农村移民致富构建和谐的政策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合理的产业结构平台,拓展库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完善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的政策和措施,是移民实现安稳致富的有效途径。
[1]孙元明.三峡库区“后移民时期”若干重大社会问题分析——区域性社会问题凸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1,(6).
[2]段跃芳,周立云.三峡后续工作时期宜昌市三峡移民安稳致富长效机制研究[J].三峡论坛,2011,(3).
[3]林 青,覃 朕.三峡库区移民后续安稳致富问题研究——以重庆库区开县县内搬迁移民生产安置效果评价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22).
[4]麻红晓,罗仕伟.三峡库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3).
F327
A
1674-3652(2012)03-0021-03
2012-01-30
长江师范学院立项建设学科重点资助项目。
杨小容,女,重庆忠县人,主要从事农业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黄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