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现代外语教学法的流变

2012-08-15 00:52赵雅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学派

赵雅君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 030031)

简论现代外语教学法的流变

赵雅君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 030031)

关于现代外语教学法的争论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各种流派交替更迭,然而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仍然是困扰学界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的视角归纳总结了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的脉络,力图阐释出其对未来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

外语教学;行为主义;认知;人本主义

现代外语教学法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语法翻译法之批判”,至20世纪60年代“二语习得理论”从一般的语言学习研究中剥离出来,进而逐渐发展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态势。直至21世纪初,现代外语教学法经历了从方法论到后方法论时代[1]的转变,外语教学法的争论依然不休。在现代外语教学法发展的过程中,发端于心理学的行为主义、认知论和人本主义无一不对外语教学法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基于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的外语教学法流派进行历时的审视和回顾,阐释其对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

一、外语教学法与行为主义

(一)行为主义语言观

早期的二语习得论普遍受到行为主义语言观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Skinner提出“语言也是一种行为,语言行为与老鼠在条件反射下拨动实验棒的行为如出一辙”[2]。因此,行为主义观强调行为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意义,认为借助行为在无意识状态中习得的东西刻骨铭心,有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在此种背景下,结合当时盛行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演变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外语教学法有听说法(Audiolingual-method) 和全身反应法 (TPR)。

(二)听说法的缘起

听说法的前身为军中教学法(the Army Method)。二战期间美国派往海外的军队人员为搜集情报,请当地人提供重要情境所需的语言词汇和句型,请考古学者提供驻地的文化习俗,请语言学者协助设计编排教学对话及督导学习。参与的结构语言派的语言学者受当时盛行的行为学派的学习理论影响,认为学习遵循刺激(stimulus)-反应 (response)-强化 (reinforcement)的过程,并且鼓励重复,以形成语言习惯。二战后这一方法便被引入了外语教学领域,并发展成听说法和视听法。听说法和视听法主张听说能力先于读写能力的发展,用句型操练和模拟会话代替语法翻译,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思想。

(三)全身反应法——以理解为先的行为主义

在乔姆斯基理论重创听说法之后,外语教学曾经历了一个“困惑期”,听说法解体了,认知法尚未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法,这时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心理语言学,以调动学习者的主体性来提高教学质量,全身反应法进而产生。其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阿歇尔。在课堂上,教师先发口令,并用动作把口令的意思表现出来,在学生理解后也跟着做动作,再学着把口令说出来,反复循环直到全部听懂学会,才进行书面练习。全身反应法强调理解的重要性,先听懂再反应,进而内化为语言能力。在学习策略方面借助姿态、感官、行为的参与降低了学习压力,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这种方法将“语言”化为“具体行动”,其行为主义语言观的影子可见一斑。

二、外语教学法与认知学派语言观

(一)认知学派语言观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心理和认知研究重新受到重视。维果茨基于1956年重新发表了《思维与语言》,这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发端。与此同时,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对结构主义语言理论进行驳斥,提出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并认为人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学习者通过内化规则可以创造出许多新言语。根据这种假说,人从孩童时期就能习得语言,关键在于人脑中存在着与生俱来的语言机制。他甚至认为,语言学应该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正是由于乔姆斯基革命性的理论的提出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语言学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生发出认知学派理论下的外语教学法理论。

(二) 认知法 (Cognitive-code method)

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J B Carroll)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认知法。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它企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代替听说法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的反复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坚持“有意识地依据语法大纲组织教学内容,对使用的语言进行精选”[3]。教材要按照语音、单词、短语、简单句、复杂句的次序编写,教学环节讲究语言难度的递进和知识的衔接。

由此可以看出,受认知理论影响产生的教学法流派强调心智(mental)的创造性,倡导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掌握语言能力。有了语言能力,语言机制自然会将语言能力转化为语言行为。这是认知学派区别于行为主义的关键。

三、理论融合下的交际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4]的培养,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便缺一不可。而传统的教学法总是把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相分离。如前所述,行为主义强调语言行为,认知学派强调语言能力。两种语言观互相撞击便产生了交际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的教学思想。

该范畴下具代表性的有功能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和“社团语言学习法”。

交际法范畴内的外语教学法博采众长,提倡把教学融入生活,把目的语作为教学的媒介和工具,把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的习得融入话语分析中。其方法是行为主义和认知学派的妥协,同时也体现出许多新人文主义的思想,提出语言教学不仅是信息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自此百家争鸣的外语教学方法论从行为主义和认知论派逐渐走向了人本主义为导向的“后方法论”时代。

四、人本主义与后方法论时代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在纷繁的教学理论下,外语教学理论也试图从迷茫中找到最终的归宿。合作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式、模拟法以至交际法背景下的社团语言学习法等无一不渗透着人本主义的精神。

(一)人本主义教学观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者所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从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来看,它彻底批判了单一的行为主义教学观和认知学派教学法的观点,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需求为主,鼓励自我探究式的方法。

(二)人本主义影响下的外语教学法

以盛行的合作法和自主学习法为例。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美国学者威廉·格拉塞 (William Classer)所倡导的。合作型学习的模式,是以组群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而Gardner和Miller的自主学习理论(Self-access language learning,简称SALL)主要从分析学生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利用学习中心的资源,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和签订学习合同,并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估学习效果,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法等理论应用到我国外语教学领域不是近日之事,对这些领域的研究也成果颇丰。笔者检索了1990年至今的中国学术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合作、教学为主题的论文达1105篇;以自主学习为主题并包含外语教学的研究论文达1361篇;以任务型为主题并包含外语教学的研究论文达480篇;以社团语言学习法为主题的研究论文为11篇。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人本主义观在外语教学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五、结语

纵观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国内外外语教学论的发展,外语教学流派及其主张不断受到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心理学人本主义的影响,而生发演变出千变万化却又交叉重叠的外语教学方法。按照哲学的观点,任何理论的产生和方法的选择都是诸多偶然撞击而为的必然,外语教学方法随时代发展而变、最终走向人本主义的倾向是一种必然。只有研究个体学习者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从而促使研究重心向学习者转移。研究的领域涉及语言学能、人格特征、学习兴趣、家庭环境、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等(束定芳,2009)。可见,真正从中国外语学习者出发的外语教学法研究是我们教学研究发展的方向。

[1]束定芳,华维芬.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六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2009(6).

[2]Skinner,B.Verbal Behaviour[M].Appleton-Century-Crofts,1957.

[3]Richards,J.&T.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ADescription and Analysis[M].NewYork:Cambridge,1986.

[4]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Gumperz&Hymes.Direc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70.

H319

A

1008-178X(2012)10-0162-03

2012-04-21

赵雅君(1977-),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讲师,硕士,从事二语习得、翻译学研究。

猜你喜欢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学派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行为主义的兴起与转变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民事法律行为类型化的创新与完善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