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微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安徽亳州 236800)
华夏民间神话传说叙事范式的生命旨趣
李微微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安徽亳州 236800)
中华民间神话传说的文化特质具有其他社会诸多要素所无可替代的演绎功效,使得华夏民间神话传说文化势必演进为社会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隐藏不露的一种社会教化样式。可以说,华夏民间神话传说的生命叙事范式也将作为一种原初化、群体化、自娱化、怡情化的约定俗成的心灵期盼、行为界定、伦理准则、品位解读,而始终蕴藉着韵味隽永的生命旨趣。
神话传说;民间叙事;清新醇厚;生命旨趣
中国传统民间神话传说所演绎的文化性灵范式是炎黄子民自身造就的一种颇为本源的群众文化。它始终体认着古老又年轻、传统又现代、高雅又通俗、精英又大众的生命标识,且将随着华夏悠久文化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加以延续拓展,贯通融合于国人的血脉流程,并存储映射在社会各阶层百姓的心理结构中,终归蕴藉了温馨恬适、广袤精髓、清新醇厚的艺术凝聚力。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栖息于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的众多民族皈依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和睦大家庭,使各民族绚丽多姿的古代神话传说最终构成了中国民俗民间文化的生命整体。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主要是按照血缘与地缘关系为纽带加以聚合而成,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观念渗透、融入、契合到中国传统的社会心理与生活组织的众多层面,从而形成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崇尚自然、注重人伦、讲究礼仪、孝亲敬祖、修己务实、皈依性灵等审美特色。
民俗以民族的群体为载体,以群体的心理结构为依据,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1]民俗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审美范式。
华夏民间文化传统架构中的内容和形式势必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有所变迁。正如《诗·周南·关睢序》所载:“美教化,移风俗”。[2]为此,民间文化在与其他文化融合的同时又一脉相承、历久弥新、意味隽永,并表现出了历史传承性与时代变迁性的有机整合。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嵇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励志勤读、精通玄学,因受魏宗室赏识而被封为浔阳长,后又升任中散大夫,娶魏文帝异母兄弟穆王曹林女为妻,世称“嵇中散”,并排位于“竹林七贤”序列。嵇康崇尚老庄,尤好道家导气养性之说,并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嵇康极力反对名教思想,不满司马氏集团篡权,并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终为司马昭所杀。嵇诗长于四言,善鼓琴而以弹奏《广陵散》著名。[3]亳州百姓为纪念这位著名的古代文学家而在涡阳县城中心的乐行公园修建一座“嵇康阁”,以表达民众的敬重情愫。
中华民俗文化中强烈的地域性、民间性、娱乐性体现了一个地区生活方式、心理素质、文化情趣的积淀,是该地区最直接、最生动、最真实的特色表征。故而,民间神话传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传承行、集体性等生命情韵。每个地区和民族皆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时尚习俗、风土人情,孕含了独特俊逸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基因,养成独特而亮丽的生命个性。
中国传统文化包容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无论人类如何选择生存方式,世界未来怎样快速嬗变,民间传统文化心理模式将终究伴随炎黄子孙而世代承续。华夏民间神话传说势必演进为社会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隐藏不露的一种社会教化样式,并终归是最走向凡俗、最愉悦情感、最恪守行为、最近乎民众的生命陶冶范例。
钟敬文曾经凭借“三分法”对中华民族文化加以划分,他认为:“第二条是中层文化干流,它主要是市民文化。第三条干流是下层文化,即由广大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而其中的中、下层文化就是民俗文化。故而民俗文化就是广大群众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继承和发展而成的民族文化。范围很广,包括我们常说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社会组织”。[4]由此可见,民间神话传说理当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现象。中华民俗文化是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土壤中生长而来的,带有先天独特的个性特征,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嬗变。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加以孕育、发展、拓进的,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构建着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文化体系。中国神话传说始终以原始信仰范式承传于后世,且成为生命佳话。譬如说,原始神话传说在传承中始终表现出浓重的神秘性,使世人总是生存于难以捉摸、无法解释、神秘莫测的气氛中,而产生的恐惧、敬畏、崇奉心理,并导致了盲目信从的民俗行为。相传项羽有一天逃难来到楚殿集,正赶上阴雨连绵、道路阻断,盐商被困于旱路而难以入夏水乘船贩运。有一盐商愿出高价雇人用独轮车把盐推到西淝河上船,因雨水太大而无人应承。项羽当时虽说十几岁,却生得虎背熊腰、力大无穷,在泥泞坎坷的土道上推起车来不觉费力,一口气推了三十多公里直到河岸,将盐送到船上。项羽推车过后的路陷数尺,导致雨水顺车辙向南回流而越冲越宽,周围百姓乘势顺车辙疏浚,且越挖越深,年复一年便成了一条大沟。随后乡民知道推车的是楚霸王,就礼誉此沟为“霸王沟”,以示尊崇敬重。[5]
华夏古国在民间深藏着博大、雄沉、恢宏的优秀文化因子,构成了绵延不断的历史信息链。它传递着中华民族心理的生命密码,成为民族个性特征和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并终将为民族精神提供了品性的培育、性灵的认同、浓厚的营养、彰明的昭示、存世的启迪和审美的意趣。像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的老子就诞生于楚国地界的涡阳县境。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藏室史,潜心研究各类经典,学识渊博。后见周室衰微、诸候争霸、内乱迭起,遂归隐而骑着青牛西游去秦国,至函谷关时,为关令尹喜挽留。经尹喜再三劝说,将其道学观点加以总结整理,写出了五千言《道德经》。老子因其广袤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奉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随后为庄子所承传,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内核。可以说,中华民间神话传说是民族精神、个性特征、生命情趣的审美载体,并蕴含着凝聚社会的融汇力、亲和力和生命力。
中华民间神话传说的文化特质具有其他社会诸多要素所无可取代的演绎功效,如若建构起一种适合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型民间文化,此类文化理念便会深入于人心,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道德规范的层面上发挥广泛、稳定、持久的作用,对国人综合素质的陶冶升华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16.
[2]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7:59.
[3]罗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81.
[4]吕微.民间叙事的多样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59.
[5]廖群.神话寻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77.
I106.7
A
1008-178X(2012)10-0077-02
2012-03-17
李微微(1976-),女,安徽蒙城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员,从事图书管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