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裕富
(大连教育学院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1)
关于新加坡教育文化的思考
夏裕富*
(大连教育学院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1)
新加坡是一个包容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国家。新加坡的教育文化独具特色。在新时代背景下探寻新加坡教育文化方面的特点及其产生的根源将对我们有所启发。
新加坡;教育;文化;思考
新加坡风景美丽,治安良好。在这里,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国家的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了新加坡与众不同、包容万象又独具特色的文化。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三大种族占新加坡国家人口的大多数,华族占74.1%,马来族占13.4%,印度族占9.2%,其他种族占3.3%。华人是国民的主流,华人文化也应该是新加坡的主流文化。但是,我们在新加坡通过观察、学习、交流,深切感受到在这个国家没有民族歧视,种族间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族间和平共处。在包容的教育文化背景下,新加坡的各个民族都有个人和种族的尊严。马来族和印度族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种族信仰的影响,相对而言不够开化,但是在这样一个文化包容的特殊国度里,人人都能平等地参与国家建设。
为了使得种族间能够和平共处,真正做到互相融合,新加坡政府采取很多包容和融合措施,例如在一栋住宅里,必须按一定比例分配住房,此举意在消弭种族间的隔阂。此外,社区的教育文化中,用法律形式将种族的平等确定下来。社区教育包含两大内容:一是老年福利院,不管什么种族,只要生活需要照顾,福利院都一律平等对待;二是学校教育延伸,将种族的融合和平等灌输到社区教育的始终。
这种包容的文化给我们的启示是:种族间实际能够和平共处,种族的进步靠的是国家的教育政策,包容的文化可能是新加坡经济发达、社会进步、国民文明的根本动力。
在新加坡,从国家到学校尊孔尊儒——即儒家思想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孔子塑像,孔子塑像底座两侧刻写的内容是:“见贤思齐,唯贤是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到新加坡对教育和中国儒家思想的理解。对比中国现行教育,我们不仅感叹:中国现代教育已经淡化了儒家教育,而新加坡尊孔尊儒却并没有影响国家的发达。这个现象值得思考。毫无疑问,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时代有其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面,在各国都想称雄天下的背景下,孔子的思想也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奈。但是,这不是说孔子思想尤其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就一无是处,中国几千年教育中独尊儒术,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一定有值得独尊的一面。剔其糟粕、取其精华,是我们对待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曰儒家教育思想,在新加坡教育中表现为三点:
新加坡的学校小学四年级的就开始分流,按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兴趣向三个方向分流。10%进入各级各类大学继续深造,中间的大多数学生进入工艺教育学院,为技术工种就业做好准备,这就避免了大学毕业不能就业的弊端。也就是说,根据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新加坡从国家实际出发科学分布国家各类学校。
在中国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中,我们过多的关注平等和幸福教育,以为不管学生如何参差不齐,都要接受优质资源的教育。乍看起来似乎很平等,但实际上违背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发展优势是不一样的,人本身有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运动智力、节奏智力、交流智力、自省智力、自然智力,当人的个性和智能发展不同时,“因材施教”才成为必然。所以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认真研究“因材施教”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由此出发,思考和研究我国基础教育的分布,让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真正在本土发扬光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这些至理名言大多出自《论语》。在新加坡,这些至理名言不是摆设,我们从新加坡工作人员的身上,看到了“君子风范”。这说明,新加坡的儒学教育不是复古,而是融合时代追求做人风范的践行。在我国教育中,尤其在基础教育中,不是从培养学生的君子风范的教育入手,而是过多空洞的说教,德育教育一直在进行却未收到良好效果,我们该有所借鉴了。
在新加坡,无论政府机关,国家公务人员,学校管理人员,用人的标准就是“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这样一套用人制度,杜绝了“任人唯亲”的弊端,杜绝了买官卖官的弊端,为社会管理的高效运转提供了用人制度的保障。国家管理人才“任人唯贤”,这是民主的最好注解。真正的民主,在用人上的最好体现就是唯贤是举、唯才是举,反之就是对民主的践踏。因为国家管理人才是为民服务的,不贤不才就不可能为民服好务。在中国,如果在学校教育中,从学生的做人教育开始,就灌输贤能、仁义、廉耻思想,带着这些思想去选拔人才,是否还会“任人不贤”呢?
新加坡历史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由于英国的文化影响,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英语文化属于西方文化,西方的文化对新加坡教育和国家发展曾经起到重要影响,例如新加坡的政府实行“三权分立”“民主选举”就是借鉴了西方的政治体制。
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优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最好的方法就是“拿来”,最好的正如鲁迅所说——瞪大眼睛、放出眼光,我们自己来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西方拿来很多,但要拿到最好的、最有用的,好还是不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比较中鉴别,例如监督,例如选举,用什么办法好呢?借鉴一下、实践一下就知道了。我们的教育要开放学生的思想,要提供选择的几种可能,要提供鉴别的方法,世界在变、时代在变,答案不唯一应该是我们教育的新思维、新观念。全球是地球村,村落间融合和借鉴是不可逆转的,以开放的自信、以包容的自强之态度,我们可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加坡的教育除了尊孔尊儒教育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就是“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以培养国家和国际人才。
新加坡的课程设置,与国家和个人发展密切相连,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即课程”。新加坡是一个没有资源的国家,这成为国家的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在学校教育中处处都能看到,即课程设置与国家实际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例如,在机场我们看到圾分类搜集设施;在新水厂,小学生就进入新水厂参观考察学习。
新加坡教育文化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性,不照搬照抄,也不盲目排斥,而是在东方西方文化中找到最适合新加坡发展的具体部分,并加以适度的糅合和改铸。其总体教育目标是明确的,它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和文化的多元性,强调教育的目的即造就良好的、有用的和忠诚的公民,因此其文化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有国家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和有正确价值观念,明辨是非的良好公民。这一点,无疑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地方。
Thoughts on Singapore’s Educational Culture
XIA Yu-fu
(Libraryof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
Singapore is an inclusive,open,pluralistic country whose educational culture is unique.In the context of a new era,exploration of the features and provenance of Singapore’s educational culture can be our inspiration.
Singapore;education;culture;thought
G451.2
A
1008-388X(2012)01-0065-02
2011-11-22
夏裕富(1959-),男,辽宁大连人,助理政工师。
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