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职业学院 常 红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会计岗位工作的高技能型和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即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并进行适当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应用性会计人才。高技能指的是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高技术应用指的是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注重智能运用,能根据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原有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看,在技能和应用方面,目前并没有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缺陷 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来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审计等。这些课程从内容看往往是本科教学内容的简化版,并没有体现出高职的特点;虽然近几年在课程教学中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但往往是围绕某一门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从整个课程框架体系来看,并没有根本的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虽然非常成熟,但缺点是各课程相对独立,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课程体系中的各课程是以“点状”分布的,每一门课是一群知识点,而没有将这些知识点连成线,从而使学生难以对所学专业形成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高职会计课程体系重构的必要性 要改变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开发。以往的课程在开发时,一般都是独立完成的,各自按课程教学要求、知识技能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大纲,这样设计的课程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不能使教学内容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它要与其它部门合作共同完成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会计是动态的工作过程,只会做会计分录不等于会做会计,必须把会计看作整体化的活动,把会计放到企业活动的大背景中去,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工作流程,了解会计核算内容的来龙去脉,了解各个岗位的协作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懂会计,从而会做会计。为此,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进行系统的一体化开发。所谓课程一体化开发,是指将会计看作完整的系统工作,课程是这项系统工作要完成的任务,所有课程要对应到会计工作过程的某一个环节,课程教学内容要能相互呼应,利用统一的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工作,从而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课程体系。不仅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体现一体化的要求,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也要按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进行重新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工作,实现培养高技能、高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目标。
进行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对专业教学内容的简单重组,而是对原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教学要素的根本性变革。这项工作有两个关键:一是将会计看作一项完整工作,打破原有的以学科为基础的偏理论的课程体系,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重建课程体系;二是以工作过程建立各门课程的纽带,将各门课程整合成一体化的整体,从而使各课程不再各自为战,做到彼此联系,相互融合。
进行课程一体化开发的首要工作,就是按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的重建。这项工作要将会计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具体实施中可以对会计就业领域及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来明确会计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即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会计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其行动领域,从而确定学习领域的课程。
(一)按就业岗位进行课程一体化开发不合适 从就业领域看,高职会计专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培养能从事会计核算、税务申报、财务管理、财务监督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在就业领域中最直观的就是企业设立的各个会计岗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部管理的要求,会计工作会有非常明确的职责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会计岗位,随之产生了岗位职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一般情况下,企业会根据自身规模大小、业务量多少等具体情况设置会计岗位,大中型企业应设置会计主管、出纳、固定资产核算、材料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收入与利润核算、资金核算、总账报表和稽核等会计岗位。小型企业因业务量较少,会适当合并减少岗位设置,如,设置出纳、总账报表和明细分类核算等会计岗位。由此看出,企业不同,其所设置的会计岗位也会有所区别,因此按岗位直接设计课程是不合适的。
(二)按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课程一体化开发 各单位会计岗位设置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会计人员要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对会计各岗位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找到各单位会计工作任务共性的内容,这就是会计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的来说,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任务包括:货币资金的日常管理、经济业务的核算与报告、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税费计税与申报、资金筹划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审计监督等。这些应该是企业会计岗位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与企业的会计岗位分工挂钩,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工作程序及工作要求。因此会计核心专业课程可根据这些基本工作任务进行设置,可以将会计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依次确定为:《出纳实务》、《会计核算与报告》、《成本计算与控制》、《税费计算与申报》、《资金管理与控制》、《会计信息化组织及实施》、《审计监督》等。在确定了核心课程后,还要注意虽然这些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对独立,但彼此之间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会计这项企业的管理活动,是一项工作的几个环节。因此必须将对应的课程按统一的思路进行一体化的开发,强化其内在联系,使学生站在整个经济活动的角度去认识会计,而不是只对应到一项工作或一个岗位。
确定课程体系只是确定了课程的框架,还需对每一门课程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进行设计。会计工作的各项典型工作任务都有其相对独立的工作程序,在课程设计时如果仅考虑每一项典型工作任务独立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将无法在课程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要实现将各门课程整合为一个整体,实现一体化开发的目标,就必需找到各项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纽带。业务循环是指处理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工作程序和先后顺序。会计工作与业务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会计业务工作流程是企业经济活动业务循环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可以按业务循环来组织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企业业务循环,按业务发生顺序来进行课程的讲授。这样各门课程就有了统一的思路,学生很容易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弄清楚所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对应关系,所学内容在企业业务活动中所处的位置,怎样与其他工作衔接等。按业务循环组织教学的优点有:
(一)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形成系统的认识 企业中的业务活动往往是依业务循环进行的,业务循环来源于实际,符合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按此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将会计与业务循环挂钩,可以使学生了解会计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了解业务的来龙去脉。如哪些职责是采购部门的,他们应该填制哪些单据,会计应该作哪些工作,又应该填制哪些资料。会计是企业的一部分,不能让学生只知道理论上的会计是如何做的,更应让其知道在企业大环境中,会计如何与其他部门配合,完成实际的本职工作。
(二)有利于各门课程内容的融合与统一 只有将各门课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实现课程内容的对接,才能使学生对会计形成整体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各课程内容的掌握。由于会计的各项典型工作任务都是伴随着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而产生的,因此可将课程与业务循环联系起来,如将成本计算与控制及生产循环相结合、资金管理与控制及投资与筹资循环相结合等,同时利用业务循环建立各课程之间的联系。有了这样的内在联系就可以按统一的思路进行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从而使学生对各门课程在整个会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更清晰地认识,能更准确地将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结合应用。
(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往教学中受教学内容所限,对与会计相关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涉及较少。而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环,要求从业人员要成为内部管理出色的执行者甚至是制定者,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业务循环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岗位分工有着必然的联系,依业务循环开展会计教学,可将内部控制的要求、岗位职责的内容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业务流程的同时,了解各岗位、部门的分工和职责,从而培养懂管理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
确定了课程体系的框架,明确了一体化开发要以业务循环作为纽带之后,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程开发的实施工作:
(一)确定业务循环的内容 对所有课程统一按业务循环进行设计,其关键环节在于业务循环的划分,这直接决定了下一步设计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及完整性。可以开展广泛的企业调研,深入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现场体验,召开行业专家座谈会,确定业务循环的各个环节。在不同企业的业务循环中找到共性的内容,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由于制造业的业务循环较为完整,并与认知习惯更相符,所以建议选择制造企业业务循环作为课程设计依据。一般情况下,典型的制造企业业务可以划分为资金筹集、采购、生产、销售、投资、利润分配等几个业务环节。之后的课程设计就可以围绕着这几个业务环节来进行。
(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确定了业务循环后,各课程就可以按这些业务循环来组织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首先应完成的是《会计核算与报告》,该课程与业务循环关系最密切,涉及的业务循环最多,是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应进行优先开发,其他课程可以比照该课程进行相关开发。本课程开发中,先按业务循环设置学习情境,再按该情境中应完成的专业工作明确学习任务,从而确定教学的章节。如可按业务循环确定8个左右学习情境:筹集资金业务核算、资产的购建与使用业务核算、采购与付款业务核算、生产业务核算、销售与收款业务核算、投资业务核算、利润核算与分配、报表编制与报告等。然后再对每一个学习情境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如可将筹集资金业务核算进一步划分为借入资金的核算及权益资金的核算两个学习任务。有了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就确定下来了。同样,其他课程也要按业务循环组织教学内容。其他课程专业化程度高,可能不能将教学内容对应到所有的业务环节,但课程内容会与一个或几个业务环节密切相关:《出纳实务》与业务循环的各环节都有着密切关系;《成本计算与控制》与生产循环密切相关,教学内容可以与生产循环工作内容结合进行开发;《税费计算与申报》涉及的流转税、所得税往往是在采购、销售及利润分配环节体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与这几个循环结合进行开发;《资金管理与控制》与资金筹集、利润分配、投资循环有着密切关系,可以按这几个循环的工作内容组织教学内容;《审计监督》贯穿整个业务流程,可以按业务循环内容划分教学章节,组织教学;《会计信息化组织及实施》也要结合业务循环介绍会计信息化技术在各业务环节中的应用。
(三)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后,要按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对各课程围绕业务循环进行教学设计。围绕业务循环的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熟悉业务循环,通过业务循环掌握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及业务流程,将课堂学习内容与企业实务结合,使学生在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大背景下学习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让学生学会工作”这个课程开发目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让学生熟悉业务循环。通过参观企业、社会实践、搜集企业资料等方式使学生对企业业务活动有必要了解,然后通过流程图等方式对业务循环进行描述,使学生熟悉业务流转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仿真的企业环境,各种业务循环中业务流转需要的真实凭证,使学生明晰在进行业务处理时需要的凭证单据,并了解这些单据在业务流程中的传递顺序及填制内容与要求。然后将教学内容与业务循环结合,在仿真的环境下,依托这些仿真的单据,按企业经济活动发生的情形组织课堂教学,专业知识有了企业业务循环这个载体,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
(四)建设一体化教学平台 一体化的课程开发必须要有必要的软件及硬件的保证。硬件方面要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室、要联系企业作为校外的实习基地;软件方面,要编写符合一体化要求的教材、教学大纲等,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体化的教学平台。一体化的教学,除了通过业务循环实现课程内容的一体化外,要想更好地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还要通过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将各门课程联系在一起。以往课程教学的习题、案例往往围绕本课程教学自成一体,为本课程教学服务,不能与其他课程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断裂感”。因此,要实现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教学平台,为各门课程的教学提供支持。这个教学平台实际就是一个资源库,包括企业会计工作各环节涉及的各种业务,处理业务需要的各种凭证、表格,各环节涉及的内部控制的要求等。资源库的建立要以一个企业为背景,来设计各种经济业务,涵盖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满足各课程教学的要求。有了这个教学平台,各门课程的教学习题、案例均可以从这个平台中获取,通过教学平台将各课程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这样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程时,学习、练习始终都有一个统一的企业背景作为支持,一笔经济业务在《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中用来学习了基本的账务处理方法,在《税费计算与申报》中又可以用来学习税费的计算。这样学生仿佛始终在一家企业中学习各环节需要的知识、技能,很容易就可以将各门课程联系在一起,从而在整体上掌握会计工作的要求。
(五)要求教学手段符合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中更强调整体性,因此在教学手段上更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将一个企业的整个业务循环当作一个大的项目,然后再按业务环节设置小的项目,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个别业务的处理,又能兼顾企业全面业务的联系。教学中要合理安排课程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介绍业务循环背景及本业务循环涉及的知识点。之后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利用教学平台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再通过完整的教学项目,让学生自主计划、实施相应的工作。然后通过教师检查工作结果,反馈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完善。最后,通过总结归纳完善本环节的知识及技能。另外,基于业务循环一体化开发课程,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将教学与企业真实的业务环境结合,使学生把会计工作看作企业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模拟教学就成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充分利用模拟教学法,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下,利用仿真的资料进行学习。而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模拟教学提供了背景支持,在教学实施中,可以利用教学平台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模拟业务循环的过程,帮助其进一步了解企业经济活动。还可以模拟会计工作程序进行分岗位的实践训练,使学生体会会计工作的要求及各岗位之间的关系。
当前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技术和社会过程相结合的过程。在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才能更好地被认识和理解。高职课程只有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及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按照这一思路进行课程开发时,要将会计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使教授的内容符合实际工作要求,保证这些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构上的系统化。以业务循环为主线对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一体化开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虽然要对以往教学内容进行大范围的重新整合,给以往的教学模式带来新的挑战,但这种尝试也给高职会计专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使之焕发新的活力。
[1]欧盟Asia-Lin 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袁桂萍:《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