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信仰离不开现实。任何信仰的形成都有认识论、实践论和价值论的基础,它不单纯是人们认识领域的概念,还有着明确的实践基础,它根植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与行动和实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信仰活动的系统构成来看,它包括信仰主体、信仰客体和信仰中介。信仰主体是指坚持某种信仰的主体,这个主体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信仰客体是指人们信仰的对象,从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信仰对象具有多样性。信仰中介则是指连接信仰主体和信仰客体的特定关系,信仰主体正是通过信仰中介这一特定关系与信仰客体相互作用的。这也正体现着影响信仰主客体关系的种种因素,这些因素既包括客观方面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也包括主观方面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因素。事实上,坚定而又专一的信仰是靠长期艰苦的主体认同和情感体验而获得的。
对于个体而言,信仰具有塑造个体人格的作用。科学理性的信仰不仅能够为个体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理性的指导,同时还赋予个体以人生之意义。对于组织或团体而言,共同的信仰则是组织或团体凝聚力、向心力产生的源泉,是他们得以维系和长久的灵魂。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或团体都不能没有信仰。信仰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精神和社会生活,它“是人们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是人类精神领域的核心和精神世界的灵魂。信仰一经确立,就会对人们的社会实践起指导作用并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人们正是借助信仰的力量赋予社会实践以目的性和计划性,也正是借助于信仰的理性指导作用追求着一个又一个理想和目标。
共产党人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同时也对人类的社会实践具有现实有用性。它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存在和奋斗的灵魂,它赋予每一个共产党人生命之意义,为每一个共产党人提供先进的思想之源,指明社会实践的方向、提供现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能量。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驱动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能量,共产党人也是在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信仰是心中的绿洲”,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共产党人“心中的绿洲”,它倾注着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乃至献身精神,而且还是共产党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进步的力量之源。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共产党人最大限度地实践和实现自我的动力,同时也充满了对于人类和世界的终极关怀。
党的先进性主要是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保持党的先进性首先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前提是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其核心则是保持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纯洁。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保持我党纯洁性的思想本源,是永葆我党先进性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他信仰,从理论形态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集科学性、实践性、人本性、现实性和批判性于一体的科学而理性的信仰体系,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从理论性质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对人类历史规律的应有感受,具有理论的科学合理性;从主体地位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变革了传统的信仰本体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人的本质回归,具有鲜明的人本性;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所倡导的最高意义和价值不是在超世脱俗的彼岸中实现,而是在现实和世俗的此岸中实现的,具有实践基础上的批判性。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个科学合理的信仰体系不是华丽空洞的说教,它所指引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社会也不是虚无缥缈和遥不可及,它既是崇高恢弘的,也是具体真实的。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理论体系方面,还体现在社会历史和实践的扬弃之中。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人类自从有了思想意识便有了信仰,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发展,信仰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简单的图腾和对物的崇拜发展到具有一定体系的宗教信仰,经过无神论的批判和一度自我意识的膨胀,人类的信仰逐渐地世俗化,最后在批判宗教信仰和超越简单世俗化信仰的基础之上,诞生了回归人本、指导现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从主体对信仰客体选择的历史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社会发展对信仰扬弃的结果,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历史检验与证实。从列宁在给波·尼·克尼波维奇的信中首次公开使用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概念开始,共产党人的信仰便锁定了马克思主义,其先进性也得以全面地体现和完善。
信仰对人们的“三观”的树立具有指导作用,并且具有对人类崇高理想的终极关怀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集中而强烈地反映了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对于共产党人“三观”的树立具有思想先导作用,它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理想则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永恒目标和理想蓝图。思想的纯洁是肌体和组织纯洁的先导,而信仰的纯洁则是思想纯洁的核心,因而坚定而纯粹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保持我党纯洁性的前提和根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普遍的认识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信仰成就了建国大业。“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是革命烈士方志敏同志在英勇就义时所说的话。一群革命者正是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才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因为有了对这个共同信仰的坚持,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危机四伏的年代中领导人民冲破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理想,这个共同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而理性的信仰,它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立党之源。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思想,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使得我国的建设和改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梁启超说信仰是神圣,是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是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对我党的信仰问题都有许多重要论述,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习近平同志在《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一文中强调指出“保持思想纯洁,最重要的是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纯洁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纯洁”。“共同的信仰是一个政党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思想基础”,正是因为我们在国家建设的道路上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高地,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如前所述,信仰不仅具有崇高的精神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共同的信仰不仅可以对一定组织的成员发挥导向作用,还能够对整个社会发挥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一种模范带头力量。作为中国第一大党,共产党人信仰的纯洁和党组织的团结具有巨大的意义。用党员的信仰带动整个社会信仰团结统一向上,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功能所在,即实现理论实践化,引导个体实现人生价值,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先有信仰的纯洁,才有党组织的纯洁,才有可能获得群众的支持,进而才有可能保证党组织、人民和国家利益的长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纯洁,我们党组织的灵魂将被浸染,肌体也将不再纯洁,我们的社会将是“一盘散沙”,失去发展的动力。
如果一个政党失去了对其最高信仰坚定而执着的追求,失去了对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的信心,这将意味着它的精神的衰败和肌体的消弭,意味着它将失去人民的支持,失去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前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先从思想上丧失了阵地的苏联共产党,如同丢失了它的灵魂支柱,党员们对其信仰不再热诚。苏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思想工作的空白使广大普通民众失去了对于苏联共产党的信心,对党的宗旨冷漠、唾弃,甚至加以反抗。”“一个有着将近2000万党员的大党,就这样在执政74年之后丢掉了执政地位,整个党也随之溃散。迄今为止,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的历史档案中,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没有发现共产党员们有组织地集合起来为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或州委而举行任何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也没有发现人民群众为支持、声援苏共而采取任何有组织的记载。”
人类历史和社会实践证明,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会迷失生活的目标与价值;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就没有民族的灵魂,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而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信仰,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难以集聚智慧和力量,难以担当历史的使命。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引导和激励广大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明灯。我们党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永葆纯洁性,必须牢牢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高地,保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