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建宝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7·23讲话,一条贯穿其中的红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话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同时又用新认识、新概括、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在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党的命运、国家前途和人民幸福。
讲话明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题。讲话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题一脉相承。
讲话以“三个毫不动摇”来表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鲜明态度。一是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三是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三个毫不动摇”实际上也就是,毫不动摇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自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中国特色的内涵在党的重要文献中还没有一个全面的权威的解释。十七大报告曾经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特色”。7·23讲话进一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四大特色”的新诠释。
这“四大特色”可以从两个层面、四个维度来加以分析。一个层面是实践与理论的层面,包括实践和理论这两个维度,对应于实践特色和理论特色。实践的特色就是怎么做,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走的道路、所形成的制度;理论的特色,就是以什么理论为指导去做,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另一个层面是空间与时间的层面,包括空间和时间这两个维度,对应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空间的维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落脚到中国这块大地上,尊重本国国情,结合本国文化传统;时间的维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相一致,与世界文明发展道路相接轨。实践特色与理论特色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同时四个特色互为参照、互相支撑,结合在一起,确立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走向、动力和形态。
自2003年提出科学发展观,至今有近十年的时间,7·23讲话总结了十年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拓展。
讲话肯定了十六大以来十年间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根本原因在于“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有力的理论指导”的提法看似普通,实则寓意深刻。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当时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经过十年来的成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确证。
在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的十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推动科学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承认,目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破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为此,讲话对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做到“三个更加”,决心更坚决,措施更有力,制度更完善,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指导。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拓展,7·23讲话对此又有新的突破。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格局,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形成“三位一体”的总体格局。随着“社会建设”的提出,“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格局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生态问题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已有“生态良好”的提法,十七大报告则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提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要求,但此时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单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总体格局的一个方面。这次7·23讲话,生态文明建设已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布局的一个部分,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又有新认识。
讲话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到生产方式,还涉及到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提示人们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性和相关性。
讲话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作为一个独立的方面来突出出来,但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方面,而是渗透到其他建设诸方面、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讲话提出“三个发展”的理念。讲话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相一致,吸收了建设“两型社会”思想,又融合了当今的低碳理念,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态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7·23讲话,重申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并提出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新要求。
邓小平认为“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江泽民同志提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胡锦涛同志提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7·23讲话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重申并强调改革开放。
讲话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论断在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来,“七一讲话”再次强调,这次讲话又进行了强调。讲话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这是“七一讲话”首先提出的,这次讲话又加以重申。讲话还在改革开放前面加上“毫不动摇”来加以强调。讲话指出:“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对改革开放的强调,绝不是语义反复,老调重弹。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每当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重要时期,每当党代会召开前,总有对改革开放的质疑声,总有一些杂音来混淆视听。走新路还是走老路,走正路还是走邪路,严肃地摆在党的面前。所以,在十八大召开之前,讲话重申和强调改革开放,表明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寓意深刻,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怀疑改革开放本身的正确性,就动摇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坚定性。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必然要面对一些难啃的骨头,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改革开放,态度必须更加自觉,信心必须更加坚定。讲话中胡总书记提出“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这“两个更加”就是对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只有按照这个要求,我们才能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奋力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