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 萍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式的进一步严峻,用人单位对新上岗大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职业化素质能力缺失已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这一点尤其在地方经济、在中小企业中反映的更为强烈。职业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高职教育所定位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会计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质量;会计职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具备不被各种利益诱惑的职业品格,才能适应繁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和艰巨的工程。为适应这一要求,会计教育的理念应从单纯的技能培养向素质教育转化。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会计人才的高职会计教育应该顺应这种要求,转变传统的技能教授思路,走以知识素质为基础、能力素质为条件、职业道德素质为保证的全面培养模式。
知识素质的具备是基础。会计专业知识,是指会计学科体系内的具体知识,是直接指导具体会计工作的理论和技术规范。这类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税法等系统的理论知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基本上都能够以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为出发点。课程的设置基本上符合职业化对知识素质要求。但是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向学生讲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此还必须解放思想,开拓思维尝试项目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保证传授给学生必需、够用的知识。
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标准和要求,会计职业界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提出了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等项目。
特别指出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在目前高职会计教育中,是最薄弱的环节,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不是单纯开设一门财经法规或思想道德就可以解决的。由于会计岗位具有极其特殊的性质,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从小的方面说是对工作的负责任,从大的方面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部分。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避免一系列错误乃至犯罪行为的发生。高职会计专业作为向社会输送会计人才的重要培训地,必须肩负起职业道德培养的重任。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应该合理、巧妙地借助案例、新闻、社会实践等诸多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能力素质是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和转化的过程。会计人才的能力素质,是从事会计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近年来得到普遍认可的会计职业能力素质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等。由于会计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重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趋复杂。因此,未来的会计人才应该有接受挑战的勇气,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在紧张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应付自如。当然从事不同层次会计工作应具备能力素质不完全相同,也要适当地关注差异性。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和教育环境的特点,结合会计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依据会计人才素质培养的理念,高职会计人才素质培养的实施思路应包括如下内容:
首先要明确高职会计教育和本科会计教育在会计职业化素质培养的目标方面是有区别的,两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是有差异的。在确定人才素质要素和目标时一定要立足各学院的实际情况,立足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好高骛远,全才、通才在高职教育阶段是不切实际的。
根据具体的会计人才素质要素,整合教学资源,调整会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内容。会计教学课程体系及其内容应该是相互交融与促进的,需要从会计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等具体方面进行整合。其中会计知识掌握主要以《会计基础》课程为出发点,将各门会计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逐渐融合起来,积极推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素质的培养是有差异的,正如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一个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未必能够胜任会计工作,反之在校表现平平的学生也许在工作岗位上会游刃有余。这种现象的出现揭示了学生能力素质的高低。对能力素质的培养不像知识素质容易量化考核,在当前的高职会计教育中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部分。而能力的高低会决定学生未来的职业前途。因此有必要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一贯的“我讲你听”的授课方式。创设情境,以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寻求知识、拓宽知识领域,逐渐形成独立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还要锻炼团结协作、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不是毕业前的几次讲座就可以涵盖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并且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分支,它存在于会计教育的各个学科并受之影响。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深入到每一门课程的传授当中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对习惯于传授专业知识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专业课教师转变思路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体系当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会计专业学生在正式上岗前的实习环节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因为此阶段学生处于课堂和社会之间,需要教师更细致的指导和关注,但是由于工作地点的分散,给教师的指导工作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来自社会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伦理、法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学生知识内化、能力拓展、创新精神的形成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实习教育应围绕会计人才素质构成要素设立具体教学目标。为了及时掌握会计实务的最新动态,把握会计理论的研究方向,将最新的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规范传授给学生,高职院校应该有计划地派送教师到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以更高的业务水平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习活动。
[1]张志祥.加强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
[2]潘序伦.中国之会计师职业[A].潘序伦文集[C].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3]王本贤.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