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桢干
(浦江县委党校 浙江 金华 322200)
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特别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浦江县杭坪镇党委、政府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进行了尝试,他们的很多做法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不谋而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个有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活动,对浦江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有了一些了解,这里就其成功经验作一个粗浅的总结。
浦江县杭坪镇寺坪村位于壶源江上游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上,全村现有174户,465人,有耕地378亩,山地185亩。1996年在杭坪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民尝试种植了80亩茄子、萝卜等高山蔬菜。由于是反季节蔬菜,十分受市场的欢迎,亩收入达到1500余元,比种稻收入增加了5倍以上。第二年,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20亩,随后逐年扩大。
2003年3月,为了进一步扩大高山蔬菜产业以及规避或减少农户分散经营的风险,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镇政府的牵头下,寺坪村成立了全县第一家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浦江县“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在合作社的直接带动下,到2003年,全村所有的田地全部种上了蔬菜,连同复种面积达到500亩,蔬菜品种有茄子、萝卜、长瓜、四季豆、蕃茄等十余个,产品远销上海、江苏、杭州等地。
在合作社的直接带动下,在杭坪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利用山区地理环境优势,杭坪镇大力发展高山蔬菜种植。2004年,全镇种植高山蔬菜4000亩,收入1100余万元;到2010年,建立了20多个蔬菜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
在合作社的直接带动下,目前,浦江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18000多亩,高峰期每天采收量达到400余吨;全县已建成山地蔬菜核心示范基地4个,面积达1180亩,其中标准化钢架大棚87亩、微喷灌设施面积1160亩;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品基地认证的面积有5000多亩,通过有机转化产品认证的面积1170亩。并且,高山蔬菜种植已经开始向杭坪镇交界的桐庐、建德山区幅射。
浦江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带动了本村、全镇乃至全县高山蔬菜产业的大发展,为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浦江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成为金华市首批农村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006年,又成为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2月被金华市政府授予金华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2007年5月和12月人,分别被市农业局和市供销合作社授予三星级(最高级别)和五星级(最高级别)合作社。近年来,“壶江源”牌高山蔬菜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每年都被评为省农博会金奖,2008年还被评为省“名牌”农产品。2010年4月30日,杭坪镇政府及其所属的浦江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同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紧密型基地对接协议书,成为该公司在金华市的第一个农副产品紧密型生产基地,拿到了“壶江源”牌高山蔬菜进入“上海世博园区”的入场券。2011年,浦江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浙江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能够做好、做大、做强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以富民强农为宗旨,发展高山蔬菜,就是因为高山蔬菜的收入比种稻收入高5倍以上;做大规模是为了降低产供销成本,增加农民收益;实行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为了让农民放下包袱,放手大干;抓质量、创品牌是为了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单位产品的收益;重培训、引技术是为了让菜农掌握科学的种菜技术,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收益……。几年来,高山蔬菜收入每亩都在4000—5000元左右,最高的亩收入达7000元以上。
合作社的所作所为,紧紧围绕“富民强农”四个字,得到了广大农户的信任、拥护、支持。合作社的威信不断提高,办事更加顺利。
寺坪村5个自然村分布在海拔600多米,长约1公里的高山上,且有较多的山垄田和旱地,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宜种植高山蔬菜。由于地处偏辟,杭坪镇的经济基础一直较差,村民渴望早日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1996年,杭坪镇党委、政府认为该村种植高山蔬菜条件得天独厚,决定把高山蔬菜生产作为该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当年就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从此,该村走上了高山蔬菜种植的路子,且越走越宽广。
2003年合作社成立后,结合杭坪镇是个山区小镇、浦江多山地以及杭坪镇还是浦江饮用水源保护区,不适宜发展工业和高能耗农业的实际,作出了千方百计做大规模,以高山蔬菜生产为契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决策。经过十来年的努力,浦江高山蔬菜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80亩,到2004年的4000亩,2010年更是发展到了18000多亩,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一是加强对菜农的技术培训。每年举办5—7期技术培训班,邀请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专家教授以及市县蔬菜专业技术人员授教,提供生产经营技术与信息,使社员和菜农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哪些农药可以用,哪些农药绝对不能用?”“可以用的农药安全间隔期为几天?”“怎样做才能达到绿色蔬菜的标准?”……这些无公害高山蔬菜生产问题,菜农们都已了然于心。
二是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合作社已建成山地蔬菜核心示范基地4个,面积达1180亩。合作社先后从浙江省农科院引进了优良品种、穴盘育苗、滴灌技术、频振式杀虫、生物源农药、避雨栽培、嫁接栽培、稻菜轮作等多项新技术。示范基地试行后每亩可节约成本1500元以上,每年可增产9600吨无公害蔬菜,增收900多万元。通过示范基地的“以点带面”幅射,带动了全县蔬菜基地应用新品种、新技术面积达85%以上,大大提升了全县蔬菜产业的绿色化程度和科技含量。
一是运作规范化。合作社于2003年3月经县工商局正式登记注册。合作社名称、股金设置、制度建设、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都符合《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要求。合作社工作责任制、理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财务管理以及二次分配等制度健全,并执行到位。合作社实行独立核算,财务公开、会计资料完整。合作社严格按照《章程》运作,社员大会每年召开2次以上,理事会会议每月召开1次以上,理事会、监事会活动开展有序经常。2003年,浦江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被金华市政府授予首批农村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006年,又成为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2月被金华市政府授予金华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是生产标准化。合作社对下属基地实行统一落实基地、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商标品牌、统一收购包装、统一市场销售。在运作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以及标准化生产模式。生产技术上全面推行《浦江县无公害高山蔬菜技术规范》等5个生产规程。合作社对社员的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采购,并调运到基地、供应到社员和菜农手中,全年投入品统一采购比例达90%以上。2005年建立完善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了蔬菜质量检测中心,配备专人对各基地产品随时予以源头抽查检测,确保产品的优质安全。
一是抓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合作社通过宣传教育使社员和菜农认识到产品质量是生命,只要有好的质量,才会有市场,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全面推广无公害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邀请专家讲课培训,聘请技术人员长期蹲点指导,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田间管理,使蔬菜长势好、产量高、质量好;统一向农户供应农药、化肥等投入品,抓好蔬菜源头检测和产品收购检测,不让不合格产品进市场。
二是抓宣传广告,提高产品知名度。合作社实行品牌化经营,统一使用“壶江源”牌商标,对社员产品实行定点收购,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品牌包装、统一调运销售,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义乌等地,并进入杭州联华超市和上海济洪农产品配送中心;合作社积极参加上海、杭州、金华、丽水等地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并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承办了浙沪绿色高山蔬菜产销对接现场会和浙江省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现场会,使“壶江源”牌高山蔬菜声名远扬,走俏市场;合作社还经常邀请上海、杭州等地大型农贸市场负责人前来基地实地考察指导,建立好市场销售网络,使得壶江源牌高山蔬菜每年都能很好地进入沪、杭等地市场和超市,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03年以来,壶江源高山蔬菜基地成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壶江源牌高山蔬菜通过省绿色农产品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论证。2005年获金华市优质农产品金奖,2003年以来每年都获得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2008年荣获浙江省名品正牌农产品称号。2010年“壶江源”牌高山蔬菜进入“上海世博园区”,成为世博园区工作者的美食。
三是延长产业链,减少蔬菜生产风险。合作社有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体系,2005年合作社建立了日加工能力达30吨的脱水干菜加工厂,2006年建造了库容为4500立方米的蔬菜保鲜冷库。产业链的延长,减少了全县高山蔬菜的生产风险,为增加菜农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浦江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到处都有政府的影子。是杭坪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指导寺坪村种植高山蔬菜;是政府引导成立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是政府制定《浦江县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等5个生产规程,统一标准,引导蔬菜产业步入正途;是政府牵头与江桥批发市场签订紧密型基地对接协议;是政府尽力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和帮助……可以说,没有政府的介入,就没有专业合作社,就没有专业合作社的今天。
目前,浦江县高山蔬菜产业已经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县高山蔬菜产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1]黄黎明:山巅“小蔬菜”做成“大产业”[N].今日浦江,2011-03-16.
[2]王卫英:浦江科技农业让“菜篮子”更丰盈安全[N].金华日报,201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