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嘉
(四川师范大学 文理学院,成都 610101)
中小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组织,危机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扩散性等特点,一旦发生校园危机,轻者影响师生的心理情绪,重则威胁师生的生命健康,导致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学校的形象受到损害。因此,学校建立危机管理机制迫在眉睫。校园危机预警管理是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校园危机预警管理关系到校园危机能否顺利化解,关系到师生生命健康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秩序是否井然,更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根据校园危机预警管理的基本组成要素,本研究设计了成都市中小学校校园危机预警管理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问卷共31个调查项目,主要对成都市中小学校在校园危机预警管理中的危机预警管理意识、危机信息监测系统、危机预案编制、危机的教育培训4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是成都市30所中小学校的30名校长,150名教师和150名学生,同时对部分校长和教师进行了实地访谈。
发放校长调查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为93.33%;发放教师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7份,回收率为98%;发放学生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3份,回收率为95.33%。对这些问卷,借助Excel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访谈调查记录,进行了分析。
危机预警管理意识是危机初始阶段的一种感知,是应对危机的方法、能力和思想。危机管理意识有2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学校管理机构的危机意识;二是个体在集体中的危机意识。无论何种层面的危机管理意识,都是人们思想层面上的感知和应对,主要体现在是否具有完善的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危机预案,对危机预警相关举措的知晓程度等。
调查显示,83.6%的被调查者认为校园危机预警管理是很重要的,但对于学校危机预警管理的具体内涵,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其理解都停留在表面。在被调查的学校中,95%的中小学均设置了相应的危机管理小组,校长为危机管理第一责任人,但小组成员多由学校管理人员兼职,这些成员对于校园危机管理的相关知识不熟悉,且在应急指挥体系中,很少涉及班主任层面,因而导致一些教师在应急处理的程序和方法上有所欠缺。专业人士的缺乏使现阶段的中学危机预警管理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上。由此可知,学校对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大幅提升,但这种重视对学校危机管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重要的认识是似是而非的。
校园危机信息检测与评估系统是揭示并预报学校组织安全状态的信号系统,应涵盖高危学生档案、学校软硬件安全状况及危机的警度判断、警级确认等,其建立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危机预案中。
在被调查的4所学校中,各学校均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危机预案,包括校园危机工作临时小组的组织结构、部门分工、处理程序、警级确认依据及过程等。调查显示,在危机预案的知晓程度上,64.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学校的危机预案,32%了解一些,仅有3.8%的被调查者对于应急预案有较为清晰的把握。而且,校园危机预案多只是涉及应急的处理,对于前期预防和后期处置则涉及较少。
1)预案总则编制方面的问题。危机预案总则应规定危机预案的指导思想、编制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以成都高新区某9年制学校为例,该校的应急预案没有体现出“立法原则”,即没有言明订立该预案的法律依据。不过该校对危机事件进行了分类,但没有按危害程度对事件分级。被调查的教师中有68.3%的人认为学校的危机预案是应上级部门的要求编制的,仅有26%认为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编制的。由此可见预案制定还有很大的应付成分,这样背景下制定的预案的实际操作效果较差。
2)预案管理流程编制方面的问题。每一级别的危机事件都有发生、发展、减缓的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应急管理流程的设计正是基于对危机事件周期的认识。学校总是习惯在事发后,仓惶应对,而对危机事前的预警和事后的恢复很不重视。且由于危机预警管理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用,所以大部分学校不愿意为这种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付出金钱与精力。如成都市A学校的16类专项预案都涵盖了预防预警,应急响应2个阶段的工作,除学校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中规定:火灾发生后,学校现场应急小组负责人负责对火灾原因的调查,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机关查明火灾原因,提供必要的信息,属人为的火灾事故,坚持做到“三不放过”(原因没有查明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查明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外,其他均未涵盖“后期处置”阶段应做的工作。这样就容易错过危机事件处理的最佳时机,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不利于对危机事件的反思和总结,为再次爆发类似危机埋下隐患。
3)危机预案与实际操作层面割裂的问题。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教师中有55.2%的表示不清楚是否建立了心理异常学生档案,异常家庭结构学生档案,有44.8%的被调查者表示有但不详尽。在对学校有关部门求证后发现:高危学生档案保留较少,且内容较为粗略。由此可见,学校并未根据自身情况梳理出本校的潜在安全隐患,更不要谈分析出管理每项风险可能需要耗费的时间和资源。而危机警示判断等则多是在危机预案中得以呈现,教师和学生对具体的警级确认程序、依据和处理方案多不甚清楚。当危机发生时,非专业的预警产生的谣言和恐惧无疑会大大加强危机事件造成的破坏力和杀伤力,影响师生对于危机事件的判断和处理。同时,学校在处理危机时,如果缺乏正规的信息发布和媒体应对技巧就易产生谣言与恐慌,使危机事件的信息扩散速度加快。
调查显示,仅有20%的学校定期开展了应急演练,16.9%的学校从未组织过应急演练。47.7%的学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过危机教育,如通过公安部门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消防等方面的培训,通过班会的形式加强安全宣传,进行安全演练等。但是日常的培训主要是通过讲座、宣传片等灌输式的形式,教育效果十分有限,也缺乏体系性和连贯性。如成都市A学校由于师资受限,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仅采取个体辅导的方式,大规模的团体辅导无法开展;心理讲座或心理辅导也仅是应上级要求由班主任承当的非专业引导。在问到学校是否开设过有关“自救与救护”知识的课程或培训时,46.1%的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当问到能否正确使用灭火器时,高达61.5%的同学回答“不能”。
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来看,有些事件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小损失的,但由于思想意识上的轻视,导致了事件的发生或恶化。学校环境单纯,长期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在思想上极易形成惰性。近年来虽然各学校都重视学校安全的管理,对危机意识的重视程度虽有提高,但仅止于能够确保安全,不出事的层面,很少有学校将之提升到生命教育的高度来看待。认识上的不到位,也就决定了工作开展的深入程度不够。
1)建立健全危机信息收集系统,完善危机预警信息体系。信息系统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在危机事件来临之前提供一些预警,在事件发生后又可以全面收集、分析事态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为公众传递适当的信息,促进公众沟通。
2)健全学校危机管理机制,完善沟通机制。成都市高新区某9年一贯制中学的危机管理机构与日常行政管理机构是合二为一的,以行政工作为主,只有当危机发生时,才体现出危机管理的效用。这就意味着,该机构在危机预警工作中的缺失,意味着该校未将危机管理纳入常态管理,未形成日常工作机制,因而它在危机预防中的作用非常有限。学校只有将危机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体制之下,在学校的正常运转中加强疏导防范工作,防患于未然,才能真正起到危机预警效用,从源头上遏制危机事件的发生。
3)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规范的危机预案。危机预案是危机管理中的纲领性文件,详尽描述了危机管理的责任分配、管理机构、战略及资源状况,极大地确保了危机的有效预警,有序救援,从而减小事故的损失。现实中,学校往往忽视危机预案的作用,编撰预案,多出于应付上级部门要求,流于形式,没有制定出贴合自身实际的预案,这样的预案在危机处理中的指导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就大大降低了。
1)将危机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普及危机知识。据了解,目前我国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危机常识教育,四川地区更没有一所中学将危机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应将危机教育纳入中学的校本课程范畴,根据各校的具体特点来设计课程内容,这个环节对于培养全民危机意识、公民危机处理技巧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中学危机预警管理的关键性环节。
2)加强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检测危机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好度量标准,是评价应急预案准确性的关键步骤,更是学生与管理人员学习和提高的过程。研究表明,对个体而言,当危机发生时,个体的行为常常是自动反应和控制的。应急演练能够帮助个体提前知道如何应对危机,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如前所述,很多学校仅仅是一次性的、临时性的演练,基本没有形成制度化的防灾疏散演习体制,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也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经常性的培训和演习,因而普遍缺乏灾难应急、避险自救常识。因此,应通过演习来增加师生的感性认识,训练师生在危机事件中的心理状态,学会在危机中以何种方法来保持冷静,进一步提高其在处理类似危机时的及时反应能力。同时,通过应急演练可以促进危机受众的合作与沟通,锻炼管理者的协调能力。在演练中,学校管理者和学生通过共同处理危机事件中的各种情况,使每个人深刻体会到危机情景下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在不断地合作中提高部门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3)整合资源,建立校园应急避险示范基地。中小学校由于自身资源限制,没有充足资金建立专业的应急避险基地,没有专业人员对基地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这是各学校不能开展应急演练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从根源上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才能真正将校园危机演练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消除法规的制定与具体实施之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帮助学校建立应急避险基地,定期开展演练,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也可与当地消防部门合作,协助学校开展消防知识讲解、消防器材的应用等讲座。同时,可联系相应的实训基地,开展专业化的应急避险演练,提高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危机管理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危机处理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应急避险能力的合格公民。
[1]李兴贵.四川省中小学危机管理机制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6.
[2]杨佐廷.中小学生危机预防与干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9):23.
[3]彭学君,李志祥,李彭城.学校危机管理预警与处置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15.
[4]胡平.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及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2-43.
[5]朱晓斌.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政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4(12):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