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农业投资对老挝社区和小农户的影响研究——基于老挝北部地区的实地调查

2012-08-15 00:45张毅路遥阚双双
当代经济 2012年3期
关键词:老挝农户社区

○张毅 路遥 阚双双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中国企业农业投资对老挝社区和小农户的影响研究
——基于老挝北部地区的实地调查

○张毅 路遥 阚双双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老挝农业投资迅速增加。在中国企业投资过的老北地区,农户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粮食产量极大提高,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扩宽,农户商品化、市场化意识增强,对罂粟经济的依赖削弱,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得到改善。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农业投资也给老北社区和农户带来一些潜在、消极的影响。因而,中国企业对老挝农业投资应进入理性和反思的阶段,注重规划和规范的阶段。各利益相关方应考虑如何在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建立起一种“伙伴式”而非“赌博式”的长期性投资合作关系。

企业农业投资 老北社区和小农户 影响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企业以农业项目合作的方式在老挝北部地区开展罂粟替代种植,之后中国投资者在老挝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投资国FDI对东道国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较易引起争议的问题。毫无例外,关于中国—老挝农业投资对当地社区和小农户的影响,国际社会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中国农业投资提高了老挝当地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改善了当地农户的生计,真正实现了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农业投资是对老挝资源的掠夺、市场的占领,并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引发了当地一些社会矛盾。

目前,关于中国企业对老挝农业投资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缺乏中国企业农业投资对老挝当地社区发展、农民生计改善方面的成效与影响的实证研究。为探讨中国企业农业投资对老挝当地社区和小农户的影响,项目组前往中国农业投资较为集中的老挝南塔省和波乔省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考察老挝农业种植基地、访问中国农业投资者及企业员工、与老挝政府官员及老挝社区农户进行访谈,获取了中国企业在老挝北部地区农业投资的相关资料,并从以下方面探析了中国企业农业投资对老挝当地社区和小农户的影响。

一、经济层面的影响

1、缓解老北地区农户生产投入不足的压力,提升农户的技术水平

老挝农业生产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较好,而生产物资和资本却极为稀缺,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中国农业投资的进入,为老挝农户带去了良种、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资料,解决了农户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节约了农户家庭的生产支出。此外,中国农业企业还给老挝农户带去了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通过企业提供的技术示范、培训和指导,提升了老挝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据某中国农业投资者介绍,他的公司进入南塔省投资后,不断引进和推广水稻种植新技术,并通过挨家挨户、手把手教授农民新技术,改变了当地耕作技术落后的状况,提高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技能。“与中国公司合作后,我学会了使用农业机械;并在参与其他中国农业项目的过程中,学会了家禽养殖、稻田养鱼技术等。”在实地访谈中某老挝农户也如是说。

2、增加老北地区农户的就业机会,拓宽农户的收入来源

首先,当地农户与中国企业的订单农业合作,为他们的农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和市场信息,订单农业合作也成为了老挝当地农户增收的方式之一;其次,农户通过出租土地给中国企业从而获得的土地租金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再次,由于许多中国企业在老挝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引进新的农业生产项目,扩展了农户的收入渠道。据某中国农业投资者介绍,他的公司在老挝社区开设了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并聘请中国国内的农业专家向当地农户传授稻田、养鱼、家禽饲养等农业生产技术,目前许多农户都已掌握了这些实用技术,独立从事着家庭养殖生产,为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此外,中国企业的农业投资还为老挝农户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使他们获得了劳务收入。

3、提高老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对解决老挝粮食安全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老挝北部地区曾经粮食不能够自给,由于中国农业企业生产物资,特别是优良的作物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的注入,老挝农户粮食生产的复种指数和单产都得到极大提高,随着粮食供应的增加粮食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在南塔省,某老挝农户接受访谈时说,按当地原来传统的种植方式,他家的稻谷产量仅为4800公斤/公顷左右,三四年前中国公司进入当地社区后,为他们带来了化肥、农药和良种等,目前稻谷产量达到9000公斤/公顷。另据中国农业投资者介绍,历史上,老挝水稻种植中85%的面积只种一季,只有15%种两季,且第二季采用的是粗放的撒播方式,而目前普遍实现了二至三季种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的企业刚进入老挝社区时,当地农民粮食需求的满足主要依靠联合国救济署发放的救济粮,而目前稻谷亩产由当时的100公斤增加到580公斤,每年农户种植一季即可实现粮食自给且还有剩余。

4、改变老北社区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户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意识

传统的老挝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为满足自身基本需求的、较为封闭的生产。中国农业企业的进入带给老挝农户的不仅仅是农资、技术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为老挝社区农户带去了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的理念,增加了老挝社区农户进入中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机会,促进了老挝农业产业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某中国农业投资者介绍,他的企业在投资经营中往往有意识地引导老挝农户种植市场热销的作物或国家储备库所需要的品种。企业的这种行为,事实上将分散的老挝农户组织了起来,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和经营,带动了当地农户进入市场。

5、快速扩张的农业投资活动可能导致当地出现劳动力供需矛盾

根据老挝政策法规,中国企业所需劳动力的大部分只能雇佣当地劳工。然而,受传统生活观念和生产习惯的影响,老挝劳动力愿意工作的时间较短且劳动效率相对较低。随着中国企业在老挝北部的农业投资活动快速扩张,特别是在小区域范围内大量投资橡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老挝北部地区劳动力需求急剧增加,出现劳动力供需矛盾。

调查中我们得知,由于劳动力短缺,目前已出现橡胶企业无法如期开割的现象。未来3—4年老挝社区将面临大面积割胶的状况,到时劳动力难以满足需要的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

6、造成老北地区对中国农业技术和商品市场的依赖

一直以来,老挝经济都比较依赖于周边邻国。例如其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品种均主要来自其他国家,其农产品市场也较依赖于外部市场。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注入,一方面给老北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了技术水平的提升、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但同时也削弱了其农业产业发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且受老挝国内市场需求的限制及销售渠道的局限,还可能导致其农业对中国商品市场的依赖。

在波乔省的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老北社区与中国企业的农业投资合作中,中国企业通常起着主导作用;对于当地农户而言,虽然获得了比传统生产更高的农业收益,但却无太多话语权。

二、社会层面的影响

1、推动了老北社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老挝基础设施较弱,部分地区甚至存在无公路、无电灯、无自来水的状况。中国公司进入老北社区后,通常都是先投资建设公路、桥梁、电力、灌溉和饮用水等基础设施。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南塔、波乔省等老北地区,许多基础设施都是中国投资修建的。

此外,中国企业的进入对改善老挝当地社区的医疗卫生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据西双版纳精谷公司介绍,企业进入南塔省勐新县时,当地正流行“疟疾”等地方病。1996年企业投入资金进行“疟疾”等地方病的防治,还免费发放防治药品。目前企业还通过发放医疗证的方式,为当地农民免费治疗疾病。

2、在老北地区的罂粟减种、禁种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挝北部地区已有近200年的罂粟种植历史,长期以来,罂粟是当地农户的传统种植作物,罂粟种植也是他们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农业企业积极参与了中国政府倡导的境外罂粟替代种植计划,在老挝北部的南塔、波乔、乌多姆赛等七省,借助替代种植的形式,通过向当地农户提供作物种苗、化肥等生产资料,采用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方式引导烟农把生产逐步转移到粮食、甘蔗、橡胶等产业上来,逐步改变了烟农的生产生活观念和生存方式,削弱了他们对鸦片经济的依赖。中国企业在老挝地区的罂粟减种、禁种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社区访谈中某农户介绍说,其居住的县城附近在1996年还有大量土地种植着罂粟,但在中国的替代种植项目实施后逐步减少了,目前仅存在极少量的罂粟种植。某中国投资者也介绍,1994年其公司进入老挝勐新县进行农业投资时,罂粟种植极为普遍,原来种植面积约有9.2万亩,而目前罂粟种植明显减少,仅为1万亩左右,为历史最低水平。

3、一定程度上使老挝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中国农业企业进入老北地区投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念和文化,从而使得中国投资者与老挝农户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碰撞。例如,老挝农户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由于生存资源丰富,老挝农户面对的基本生存压力不大,他们安于现状、生活悠闲,对未来预期稳定,愿意工作的时间较短。这样,老挝农户传统的“慵懒观念”与中国投资者努力赚钱的观念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再如,老挝是一个佛教国家,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在老挝,小偷是被严重鄙视的人,社会治安良好,甚至可以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然而,在调查中,某些老挝农户、乃至中国投资者都认为,由于中国企业的进入,老挝当地良好的民风受到影响。不过,目前老挝传统社会与文化的凝聚力并未破坏,仍呈现和谐、稳定、少市场化的传统社会特征。

4、双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可能引发的冲突和矛盾

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中国企业对老挝农业投资的主要方式中,订单农业、土地租赁及股份合作等方式均暴露出一些问题,存在某些风险。例如,订单农业方式下,由于合作中多方因素的作用,致使政府管理缺位、合同不规范、合同约束力欠缺等问题较为突出,从而隐藏着双方违约的风险。另据一些老挝农户和中国企业反映,在土地租赁方式下,某些中国企业采用非正常方式低价租到土地,从而引发了当地农户的不满情绪。事实上,土地租赁方式下中国企业也面临不少风险。在股份合作方式下,确定一个合理的,或者是使双方满意的利益分成比例较为困难。特别是在目前老挝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一些老挝社区农户对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预期收益回报越来越高,从而使他们认为当初与中国企业达成的利益分成比例过低,并认为其利益受损,因而往往产生不满意情绪,甚至也出现毁约的情况。

对双方合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风险,如果各利益相关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则在未来可能引发双方的冲突和矛盾。

三、环境层面的影响

1、导致单一植被的覆盖面积增加,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

由于老挝政府“并村连片”发展橡胶的产业导向以及生产者对橡胶种植的高收益预期,最近几年老挝橡胶种植愈演愈烈,规模越来越大。据项目组观察,南塔省和波乔省公路沿线的许多土地都种植了橡胶,在很多社区还存在砍伐森林连片种植橡胶的状况。中国企业在老挝地区的投资也主要集中于橡胶的种植经营。据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底,经中国商务部核准,在老挝已办理企业注册的90家从事种植业投资的企业(机构)中,橡胶种植企业有55家,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调查中,据波乔省农林厅厅长介绍,大规模种植橡胶,增加了单一植被的覆盖面积,这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都将造成不良影响。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生物链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后将给当地的生态和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2、导致当地水资源减少和水质量破坏

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业种植物中,橡胶对环境的影响极大,可能导致缺水和生态破坏。历史上老挝生态环境较好,水量丰富,水质良好。但自从毁林种胶以后,当地的水资源和水质量发生了一些变化。

3、导致当地土壤质量下降

人们普遍认为,香蕉种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也很大。香蕉树根扎在土里很深,通常种一季香蕉后三年内土地都不能种植别的农作物,这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浪费。

而香蕉种植是中国企业在老挝北部地区的另一主要的投资作物。据波乔省农林厅厅长介绍,在波乔市场上香蕉每公斤的售价约是750基普(老挝货币单位),而到了湄公河对岸的泰国就卖到了1500基普,极大的利润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进行香蕉种植投资。他还介绍,在南塔省勐新县,当地农户把原来的水稻田租给中国公司投资种植香蕉,当中国公司不再进行香蕉种植,把土地还给农户后,农户雇工把香蕉根从地里挖出来所用支出甚至比他们出租土地所得的租金收入还要高。而且他们发现,种植香蕉后的土壤很长时间后地力才得到恢复,才能种植水稻等其他作物。

四、结语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对老挝农业投资迅速增加。通过对老挝北部地区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农业投资对当地社区和小农户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潜在的、消极影响。从生态环境方面来看,并未获得有力证据显示中国农业投资对老挝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但单一植被的覆盖面积增加,可能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可能导致当地水资源减少和水质量破坏以及土壤质量下降。从社会性别角度观察,老挝当地妇女在家庭经济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利,并参与了中国企业在老挝的农业投资产业活动,如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出售并进入中国农业企业务工。但调查中少有见到中国企业对老挝农业投资的性别影响研究,中国农业投资的进入虽对老挝当地妇女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女性地位的改变影响不大,但也未见中国企业的农业投资行为导致当地社区妇女、儿童发展被边缘化的实例。

目前,中国在对老挝北部的农业投资活动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如企业的投资、农户的种植经营、社区的管理受市场利益的驱动较强。然而,过度注重经济利益的考量以及缺少良性的发展环境,可能最终使得多方的利益都蒙受损失。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对老挝农业投资应进入理性和反思的阶段、注重规划和规范的阶段。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双方政府和投资企业应当考虑如何在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可持续性发展之间寻找到平衡,从而建立一种“伙伴式”而非“赌博式”的长期性投资合作关系。

老挝政府应该意识到,盲目引进外资虽然短期内可以获得一定收益(例如政府税收),但随之带来的诸如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负担成本增加等问题都将在长时间内制约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老挝政府:第一,开发引资中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行为;第二,应针对国土资源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第三,应制定外国投资农业产业的技术规程和要求;第四,应加强对外资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执行力。

中国对老挝农业投资活动,应充分考虑老挝当地社区和农户利益和需求的多样性,及其社会文化的适应性。建议中国政府:第一,应倡导农业投资企业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第二,应出台中国—老挝农业投资社区工作指南,指导企业农业投资行为;第三,应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管理,规范企业对老挝农业投资行为;第四,应设立专门的投资监管机构,加强对老挝农业投资的监管。

中国农业投资企业应当意识到,当进行周期较长的农业投资时,确保投资的持续性和低风险往往比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更重要。中国企业在追求自身效益的时候要考虑其企业行为是否符合老挝当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老挝社区和农户做益事,也是投资者自己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建议中国农业投资企业:第一,应重视对老挝当地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的考量;第二,应注重“软性”投资的吸引力;第三,应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1]杨杰:西双版纳州对老挝贸易与经贸合作的对策研究[EB/OL].http://www.yn.xinhuanet.com/topic/2009-01/02/content_15344901.htm,2009-01-02.

[2]方芸:从规避到合作:老挝和东盟关系的演进[J].东南亚,2008(1).

[3]志荣:老挝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东南亚纵横,2006(1).

[4]杨洋:老挝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与挑战[J].世界地理研究,2010(1).

[5]梁国萍、黄丽:老挝企业的融资方式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4).

[6]冯正强、王文妮:刍论中国企业对老挝投资与合作前景[J].企业家天地,2005(8).

[7]唐盛尧: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战略选择[J].世界农业,2008(12).

[8]高航:在老挝淘金的中国农庄主[J].中国经贸,2007(3).

(注: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Y457)““包容性发展”理念下对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基于我国对老挝农业投资的调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胡冬梅)

猜你喜欢
老挝农户社区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社区大作战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