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宝珍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3)
创意产业作为一系列行业称谓,与国家经济及都市发展政策构成重要一环,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估计已占全球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率更远超其他行业,成为知识型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2008年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中国内地和英国的报导亦显示,创意产业是少数仍能达到正增长的行业。
各国对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定义下,不同国家便有不同产业项目的选择,具体上文化及创意产业的类别可区分为三个部分:包括文化艺术、工艺、古董等,与“文化及创意产业”同源词的产业;包括电视、广播、电影等营利性企业的产业;以及包括软件、交互式休闲软件等的数字内容的新经济产业(Cunningham)。而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内容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包括漫画)、古董与工艺品、设计、数码娱乐、电影与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与印刷、软件与电子计算(包括游戏软件)及电视与电台。
自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委托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进行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并于2003年9月第一次发表报告后,“创意产业”成为社会各界持续讨论的话题。而且一直以金融地产为发展主轴的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也发展迅猛。而官方数字显示,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每年总增值额近630亿港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1%。文化也是一盘大生意,未来为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有能力达到7%~8%。
香港的“经济机遇委员会”2009年4月把“文化及创意产业”定位为香港具有优势的六项产业之一,政府亦于同年6月1日成立“创意香港办公室”,推动香港创意产业发展。香港多个创意行业,包括广告、电影、流行音乐等,均有长远和辉煌的历史以及稳固的根基,而香港在不少方面,如信息和创作自由、社会多元化、人才、工业支持服务等亦具有相当优势。而到“创意香港办公室”成立以后,在已统筹及支持香港创意产业发展的项目中,可发现及归纳为香港创意产业的四项核心行业,分别有:电影业、电视业、设计业及表演艺术。
香港的广告设计及制作优势在于技术较先进,较具创意,香港广告人思维灵活,眼光亦较阔,设备及水准上都比较高。其广告和设计的市场化、国际化走在世界前列,其广告和设计的样式、形式以及创意新颖与独特。如2008年北京奥运,香港设计公司获选为北京奥运水上项目的场地设施项目提供相关的服务,负责设计、规划比赛场地及有关场地设计,另外亦有香港公司参与北京奥运期间如广告、纪念品设计等方面合作的例子。
香港占有文化及语言上的优势,相对外国竞争对手,较熟悉内地商家的需要,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国内地市场和客户所需要的广告和设计,也容易为国内商家所认同与接受。
据香港设计师协会2006年的统计,香港的设计公司超过1500多间,超过90%的设计公司都是当地公司,而其中68%都有出口设计服务,接近20%在香港以外设立了分支,其中设于内地的分支最多达38%。中国内地仍然是香港设计业发展的主要市场。在CEPA的支持下,再加上每年的“设计营商周”带来不少的正面影响,缔造良机,让设计业与商界人促进设计业业务的质与量的发展,并就如何善用CEPA带来的机遇交流意见。
香港设计业主要由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及时装设计等多个专业组成。近年,设计管理在香港也逐渐成为一门新兴行业,一般而言,前二者较多采用设计管理。一些香港设计公司除提供核心服务外,亦从事店面设计、广告及推广设计等其他设计服务(香港台北贸易中心,2009)。
服装设计,与特别的产品设计如珠宝和玩具都是因发展时期与历史较长,海外市场开拓得较为完整,所以整体来说规模较大。建筑设计服务业除了本地市场外,亦跟随大陆不同城市的发展带来整个市场的扩张,国际城市包括中东、印度亦令香港建筑设计领域的生意规模增长不少。一些新兴的设计服务业如多媒体设计、展位设计及网页设计等因发展时间较短,规模则较小。
另一些香港品牌策略公司,若能够为大陆企业提供设计店铺、网页、建立品牌属性等“一站式”的服务则较优胜。以总部设于内蒙古的著名品牌鄂尔多斯为例,由于多年和香港设计公司有合作,鄂尔多斯旗下新开发的奢华品牌“1436”干脆设于深圳,不但邀请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杨琪彬作为品牌总监,其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均由香港公司参与,连公司店面亦由香港的建筑设计公司全程负责。深圳鄂尔多斯公司总经理王臻表示,从最初和香港设计公司在小项目的来往到如今全面合作,正是看中香港专业人士的国际视野,以及对市场把握的准确度(熊君慧、李望贤,2009)。
在转营中港资设计公司目标客户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港资产品设计企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立志于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小型企业,因为这些中小型企业限于自身规模,不能设立独立的产品设计部门,必须将产品设计业务交由专业公司进行。其次外资生产企业也是港资设计供货商的主要服务对象。另外,进军内地市场的海外企业也可能通过港资产品设计公司来开拓中国内地市场。第二,港资平面设计企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中型内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品牌的需求十分急切。其次,中小型内资企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也是很殷切的。另外,外资企业也是港资平面设计企业的主要客户,因为香港的设计师比内地的设计师更能提供与世界接轨更能满足外资企业需求的设计。第三,在室内设计市场上,港资室内设计公司可依据各自不同的技术专业优势和特色,与内地室内设计公司组成战略联盟。这样可以做到双赢或是多赢,可以给客户带来最佳的设计和服务。与关键的合作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创建具有战略性和灵活性的虚拟的设计公司,提升公司的价值。第四,上海和广州是中国内地服装生产与出口基地之一,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聚集了大量不同层次的服装生产企业。港资服装设计企业可以发挥香港设计师的优势,服务于那些开拓世界市场和国内中高档服装市场的企业,以此来满足企业在价值增值上的需求。
在这引用《香港创意核心产业发展及交流合作之研究》(2011)将香港集思会2009年8月提出的香港创意产业研究重点建议中,用作分析创意产业总体的优劣势、挑战和机遇。
香港设计业的优势和机遇包括:自由的创作空间;信息、资金、人才及货品自由流通;社会多元化和国际化;中西文化汇集;多个创意行业均拥有长远历史和稳固基础;具经验丰富、拥有国际视野及头脑灵活的人才,擅于管理及市场推广;方便快捷的支持服务;多年来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西九文化区发展计划;较早前已往大陆发展;规范性强、专业操守高。
香港设计业的劣势和面临的挑战包括:成本高昂(尤其是土地成本);难以吸纳和挽留人才/人力资源不足;设计及品牌形象的建立依然不受重视;政府的采购制度并不鼓励创意;中小型企业难以拓展业务或采纳新科技;跨范畴协作不足;中国大陆市场的磁吸作用。
下面运用钻石理论模型作香港设计业的竞争力分析。本研究现采用Porter钻石理论模型进行详细竞争力分析,有关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三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策略、结构与同业竞争以及在国家环境与企业竞争关系两项附加因素:机会与政府,就香港设计业再进行另一角度分析。
(1)人力资源。第一,人力来源——设计相关学院及课程仍不足。香港人在国际设计及创作比赛屡获殊荣,而目前香港部分大学及学院亦提供一些设计或艺术课程,包括学位、副学位、文凭、证书课程等,譬如香港城市大学设有创意媒体学院训练培养专门人才、香港理工大学的设计学院亦提供设计、多媒体及创意课程。但整体而言,相关的学院及课程仍然不足,未能涵盖一些重要范畴。如只有一间工业学院提供珠宝设计高级文凭课程,不能充分响应创意产业的人才需求。事实上培育创意设计产业,除了需要专业人才,还要有具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多元文化的观众和市民。然而香港的中、小学教育忽视艺术文化教育,公众的文化生活亦略显单一化,阻碍创意产业市场的发展(香港台北贸易中心,2009)。
第二,人才特质——香港设计师以专业、创意及效率见称。香港设计人才前往中国大陆市场发展,具下列优势:一是沟通容易:相对外国设计师而言,香港设计师有语言和文化沟通上的优势,了解国情并能符合市场需求,且港人还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之优势。二是设计可用性:设计之产品能实质生产推出市场,符合市场、技术和成本三大要素。香港具有超过40年的设计教育历史,自港英年代开始香港便成为世界新产品的展示场,惯于吸收及接受新事物,有较广阔的视野,能配合成本效益或市场需求。三是保密性较高:中国大陆不少客户都赞赏香港设计师的专业操守,每项产品类别只替单一个客户服务,以免有利益冲突。且香港设计师惯将原创设计保存在香港,设计的保密性极高(香港贸易发展局,2008)。
香港设计师有助中国大陆企业打开本土及国外市场,他们明白,中国大陆企业所需,企业虽致力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但最终都是希望在国外建立声誉后,再攻下国内市场。香港设计师能掌握这关键,虽然在设计上非常西化,但仍保留中国元素,这是国际公司所难以明白和做到的(香港贸易发展局,2005)。由于身处香港,可紧贴国际流行趋势和设计理念,取得第一手市场消息,也是一大助力。
(2)基础建设。香港租金成本高昂,设计业又多系中小企业,因此政府在工作场地的支持上格外重要,目前虽已成立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并有数个由公营机构发起的创意园项目如数码港、香港科技园,近日也提出香港中区前已婚警察宿舍活化计划,但业界仍呼吁香港特区政府多发掘合适的地点,以提供租金相宜的群组空间。
香港特区政府一项委托研究报告也指出,香港特区政府对培养本地设计师应多加努力,而且要着重推行发展个人创意背后的配套措施。例如放宽对一些铺位或旧楼的管制,容许设计师发挥创造工作室的空间(许焯权,2006)。
香港设计业市场主要仍以出口为导向,如前所述,香港轻工业产品,如玩具、电子产品及成衣等,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其他如珠宝设计规模也较大。不少跨国公司也聘用香港设计师,设计迎合中国大陆及亚洲市场的商品。本地需求方面,较大宗的是未来西九文化区之发展,将对世界级设计服务大有需求。
香港设计业者早已前往大陆市场发展,跟随大陆不同城市的发展阶段,扩张其设计市场。目前大陆企业需求最殷的设计相关服务,据香港设计公司“卓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张晋浩表示,“这两年向我们公司查询和用我们服务的国内企业多出近一半,其中以包装、商标和品牌顾问的查询较多,连锁店形象的查询亦多”(香港贸易发展局,2005)。
大陆企业为突出产品形象,宣传企业产品和服务,目前需求较大而香港公司又具有优势的服务主要包括:包装设计、全方位品牌设计、产品外观设计、商店装璜、展位设计、互动媒体设计等,营销和设计相结合及以市场顾问作主导则是新趋势。虽然香港公司未必很熟悉大陆的营销渠道,但优点在于能提供新思维和思路给大陆企业,让他们考虑其他营销网络和安排。
总体而言,香港本地市场有其基本需求,出口导向之下,其为对外发展的开拓能力也相当强。
“创意香港”廖永亮总监表示,香港不论是设计业公司及与设计有关的生产公司都较属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其运作模式较依从“原件制造”OEM生产程序及模式经营。但为增加生产值,个别生产商在做OEM模式同时,已逐渐试验以自己的设计进行原创品牌ODM制造,或与专业公司合作进行ODM的制造模式,透过设计以大幅提高企业的营运利润。设计业与各产业密切结合,为产业加值。
设计业一向与生产制造业密切结合,有的生产商本身有自己的设计团队,设计部分是本身的业务范畴的一部分。以业别而言,香港设计业与珠宝、钟表、玩具及服装业等以设计为核心的产业合作的程度较高,产值也较高。
香港特区政府着重人才培育、推广交流、产业群聚及鼓励厂商走向ODM拓展。香港特区政府在资助设计业发展上一向不遗余力,“创意香港”办公室成立后,仍续推动设计智优计划,并继续支持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海外交流及培训艺术服务中介人才,相关政策对扶助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设计业是一大助力。还有积极与中国洽谈(CEPA)有关设计业之准入条件。
其中于2004年成立之设计智优计划,透过设计支持计划,鼓励研究、与商界的合作及设计师持续进修,资助内容相当全面,在创新中心计划部分不论是资助香港设计中心或科技园或数码港发展上,在形成设计产业群聚上,已产生相当效益。
另香港特区政府在鼓励厂商从OEM经营模式走向ODM拓展上的作法亦值称许,以提供相对的财政支持方式,最高资助可以到达10万元。执行5年来,超过250家中小企参加该项计划,并已批出3百多个项目,动用2000万元,在鼓励厂商逐渐走向以设计增加产值的产业升级方面影响深远。
香港特区政府在本地及海外市场支持业界推广市场方面的努力,以及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计划,如为目前在学的广告界、设计界大学生提供在职训练,均获业界好评。
未来香港设计业仍将以大陆为主要发展市场,如“创意香港”廖总监所言,由于大陆市场转趋成熟及开放,因此香港未来在大陆市场增长的幅度应该会比国际市场幅度高。
总括设计业关键成功因素,在于香港设计业者发展甚早,且早已在中国大陆市场发展,除设计师素质佳,以专业、创意及效率见称外,综合许焯权(2006/3)的分析,香港设计业的相对优势,还包括:香港的设计行业发展健全,老、中、青三代设计师都有所承传;相对大陆的员工,香港的员工比较愿意留在同一个岗位,设计行业员工的流动性远较大陆为低;香港的设计行业拥有历史悠久的行业协会,为业界提供支持服务;相对大陆,香港的设计业界比较自主,较少官方的管制。对创意行业的发展较有利。
香港经济崛起之后,从制造中心,20世纪80年代到开花服务业在20世纪90年代危机和恢复在21世纪初。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表现支柱产业,包括金融、物流、旅游和专业服务,各国也累积不少的宝贵经验及作相关性研究与成功案例分析,特别是全球竞争的加剧,香港已日见不足之处。由于许多亚洲经济发展及营运成本较香港便宜,星光大道的生产和服务,香港需要审慎寻找途径走出向下的价格竞争和不断上升创造新的市场空间,通过普及创造和全方位的创新。
本文通过以Michael Porter的钻石理论模型之四个基本要项对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中的设计业进行横向简析,可发现:以生产因素而言,业界都表示人力资源不足,但人力专业程度都颇高,具经营管理、营销专业及国际化经验,尤其是设计业人;在资本资源方面、基础设施方面,因香港寸土寸金,都明显不足。需求条件而言,是出口导向,大陆市场需求程度高。
香港创意四大核心产业中电影业及设计业已在大陆生根茁壮,与大陆相关产业结合程度较深。CEPA对各产业之优惠,的确为香港创意产业带来巨大效益,但亦为其产业外移根基掏空带来隐忧。香港特区政府积极与中国大陆洽谈CEPA有关设计业之准入条件,2010年5月27日签署《〈安排〉补充协议七》,正式允许香港服务提供商以独资形式在大陆提供专业设计服务,为香港带来甚大利益。
若论香港的文化及创意产业只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各方积极发展产业的大前提下,却面临不少良好发展的契机,香港设计业在承先启后的条件下,诚如香港特首梁振英在选举前的政纲中所说,香港具备一切条件成为东亚文化中心,既有中西文化荟萃的多元文化底蕴,亦有自由广阔的创作空间,正是文化产业植根、发展的丰沃土壤。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大有可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1]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Sport(DCMS).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Z].London,UK,2001.
[2]HKUCCPR(Centre for Cultural Policy Research,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Baseline Study on Hong Kong’s Creative Industries[Z].Hong Kong:HKUCCPR,2003.
[3]Jeremy,Hill.Speech.Creative Industries:an European Opportunity[Z].Conference,2003.
[4]Porter,M.E.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with a new introduction[M].New York:Free Press,1998.
[5]纽约重夺时尚之都榜首 香港跃居第二[DB/OL].中广新闻网,2010-08-14.
[6]Porter,Michael E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上)[M].台北:天下文化,1998.
[7]香港设计创意产业发展迅速[DB/OL].台湾经贸网,2009-08-17.
[8]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设计带动内地企业建立品牌[Z].2008-08-01.
[9]政府统计处:港府2009年经济概况及2010年展望[Z].2010.
[10]莫健伟: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响应“边缘化”的思考[J].香港电台《传媒透视》月刊,2006.
[11]陈炳宏:台湾媒体企业之中国大陆市场进入模式及其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新闻学研究,2006(10).
[12]许焯权: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Z].2003.
[13]许焯权: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研究[Z].2006.
[14]刘妮丽、张晓东:设计业迎来“爆炸”式发展[J].文化创意产业周刊,2010(1).
[15]熊君慧、李望贤:港设计业珠三角研讨觅商机[N].文汇报,2009-07-13.
[16]演出市场有很大发展空间[N].经济日报,2010-08-22.
[17]HKICC (Hong Kong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ulture)(立法会 CB(2)1106/03-04(05)号文件)[EB/OL].http://www.legco.gov.hk/yr03-04/chinese/panels/ed/papers/ed0130cb2-1106-5c.pdf,2004.
[18]文化产业未来可贡献7%~8%的香港GDP[EB/OL].http://www.hkcna.hk/content/2011/0606/101627.shtml,2011-06-06.
[19]香港服务及创意人才可助内地企业走向国际[EB/OL].http://www.hktdc.com/info/mi/a/hkthkc/tc/1X06X3ZS/1,2010-05-27.
[20]香港: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迎来良好发展契机[DB/OL].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官网,2012-05-04.
[21]磨砺十年——粤港澳共谋文化合作新发展[DB/OL].香港创意产业及科技创新委员会官网,201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