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娇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教务处,吉林 长春 130028)
多媒体教学是通过学生——计算机——教师之间的交互运作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式,指运用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即计算机辅助教学。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地运用于高校教学实践当中,成为提高教学实效性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1]这种教学方式将多种媒体信息相融合,包括计算机综合处理、控制符号,以及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影像等要素。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要求将多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在屏幕上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并辅以声效,同时借助使用者和计算机间的人机交互运作,来完成整个教学培训过程。[2]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带来了教师教学手段的根本性改变。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它将计算机、投影机、录像机和录音机的技术融为一体,形成电脑与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并通过多媒体及时向教师反馈问题或成果等有关学习信息。因此,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环节,以此充分形象地模拟教学环境,综合应用多种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更直接地达成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当前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忽视了这一原则,本末倒置。一方面,过度使用多媒体手段,使教师的定位从主导者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演示者”。教师将一堂课中所要讲述的内容全部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过度依赖课件,教师上课不停地演示,使辅助性的多媒体器件成为了课堂主角,上课变成了放电影。对多媒体技术的过分依赖,也会导致教师和学生思考意愿和能力的弱化,不能针对某些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弱。同时,多媒体课件的易复制可传播性,也降低了一些学生做笔记的主动性,直接复制教师的教学课件,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对学习的倦怠情绪。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而不是取代教师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工具。
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目前,重形式、轻内容成为许多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通病。一方面,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表现形式上的新奇动感,只强调夺目的色彩、丰富的图片、有趣的动画和强劲的音乐,却忽视了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提炼,结果是课件形式花哨而内容单薄,导致教学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反而会分散学生对于教学重点的理解与关注,背离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在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升教学实效的过程中,必然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和制作课件,导致对其他教学环节准备的忽视,最终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自身水平的局限性也会直接影响课件制作质量,低质量的课件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造成教学方式和效果的南辕北辙。因此,多媒体课件并非适用于所有教师和生,教师过度追求多媒体教学,而放弃自己原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
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技术在授课中的作用,一节课中的精彩内容都来自于大屏幕上的图像,而使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和体态与学生的沟通则效果大大削弱。这种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非但没有丰富教学,反而将教学手段单一化。从而削弱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个人的教学素养和沟通水平能更真切地展现其人格魅力,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不仅更有利于学生的认同,潜移默化也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但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矛盾,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教师的教育经验依然起着决定性作用,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首先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必须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性的教学手段,既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性,也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性。[4]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应重点关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创新性思考,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这种主导性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辅以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适当有效的多媒体教学必须建立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
多媒体教学具有其鲜明的特性,凭借其生动形象的情景再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实例和灵活互动的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另一方面,过于频繁多变的演示也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模糊教学重点、脱离教材本身。因此,适度使用多媒体,必须把握好有效的时机,达到既丰富课堂,又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实现寓教于乐的良好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为了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克服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合理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现代化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改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效。结合目前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计算机技术是教师进行多媒体制作的基础,因此学校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技能水平。在制作课件时,应以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素材,突出重点,强调难点,灵活应用多媒体相关元素;根据教师讲授风格,使知识点衔接更加紧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形成结构严谨、系统全面的思维习惯。课件内容既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又要充分体现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地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特色,并依据实际的情况,对课件做适时调整,做到不断改善和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研究者、组织者、引导者、管控者等多重身份的作用。一方面,必须牢牢把握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准则。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对多媒体要素的选择,还是对演示时机的把握,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服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同时,将多媒体教学提问、讨论、辩论以及案例分析等多样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表现在,时刻注重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出发,激活与学生的直接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认真分析,提升学生识别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传统教学,每一种教学都各有特色,在传递范围、表现力、重现力、参与性和受控性等方面均有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每种教学特性,努力寻求两者的结合点,优势互补,真正提高教学效率。[5]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各种教学的使用技巧和策略,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
:
[1]吴虹.对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7).
[2]魏彩萍.多媒体教学现状与改进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6,(1).
[3]刘文.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堂教学系统的应用[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4]陈伊琦.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5]崔建弘,宿敬肖.浅谈多媒体与教学的有效整合[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