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思考

2012-08-15 00:49张海彦王艳平
关键词:资助意识活动

张海彦,王艳平

关于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思考

张海彦,王艳平

接受资助的部分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高校应该加强感恩教育。认为可以通过搭建感恩宣传平台、感恩活动平台,形成感恩教育体系,让学生学习感恩知识,增强感恩意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把感恩意识外化为感恩行为。

感恩教育;贫困学生;感恩意识;宣传平台;活动平台

家庭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受到国家、学校、社会的关心和资助。目前,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临时特殊困难补助和绿色通道为主体,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资助为补充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近年来,有无数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国家、学校、社会的帮助下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并为社会创造财富。同时我们也看到,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日益凸显[1],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是个人对自然、社会、他人所给予的恩惠和帮助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属于思想道德修养的范畴,是我国的优良道德传统,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目前部分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价值观扭曲,价值取向直指金钱、权利和地位等,表现出了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

懂得感恩的品质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2]。进行感恩教育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有助于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感恩教育,并开展感恩活动,如在新生军训期间开展感恩征文比赛、组织学生义务献血、组织“绿色环保使者”活动等。但教育活动较为分散、临时,取得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受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在认识上,面对各类资助,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们认为各类资助政策是国家规定,自己属于资助范围,就应该享受这些资助,享有这些资助是合情合理的,因而理所当然的去享受这一切,很少甚至没有想过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应该感激国家、学校,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国家、学校、社会。校园内各类不知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挥霍助学金和毕业后不按时还贷等。

学校没有建立起感恩教育体系,只有一些短暂的、临时性的主题教育活动。由于就业压力的原因,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上,学生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取得更多的证书,如何让自己的就业简历更有竞争力方面。学校组织的感恩教育只是分散的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不高,参加的面也不广。

二、建立感恩教育体系,多渠道开展感恩教育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感恩是属于思想道德修养的范围。要完成感恩知识的学习、感恩意识的培养,必须做好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目前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较少涉及感恩专题内容。可以把感恩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专题,或在整个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感恩教育贯穿整个授课过程。这是感恩知识教学和感恩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通过教学,要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感恩这一优秀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社会上一些消极的、负面的道德缺失现象。

感恩和诚信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的。感恩教育中,要把诚信品质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一个不诚信的人不可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搭建宣传平台,营造感恩氛围

搭建宣传平台,积极营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在学校主干道上悬挂以感恩为主题的横幅,在教学楼和宿舍贴上以感恩为内容的标语,在宣传栏里张贴以感恩为主题的宣传画,定期在学生活动室播放感恩专题电影,还可以通过校报、校园广播等校园媒体对感恩进行积极宣传,扩大影响。

建立专门网站,进行道德宣传、感恩宣传。通过网站宣传全国有影响的感恩事迹,报道各类资助活动,特别是社会爱心人士的个人捐助和校友的捐助情况,报道学生写的感恩心得体会、志愿者活动记录、论坛活动等。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使学生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也可使感恩教育开展的更自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搭建活动平台,开展感恩实践

感恩教育需要活动作为载体。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各类感恩主题活动,既培养感恩的思想,也让学生体验感恩的实践。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贫困山区义务支教、义务献血、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公益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给学生提供关爱他们和服务社会的机会;开展感恩演讲比赛、感恩征文比赛、感恩摄影比赛,或写一封家书、“母亲节给妈妈的一句话”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用一个感恩的心去体验生活、看待社会,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感恩情操;还可利用学院和班级的团日活动作为平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辅导员看利用班会时间,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习感恩知识、掌握感恩方法、参与感恩实践。对个别受助学生要进行感恩引导,使感恩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做到点面结合。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要关心、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因贫困带来的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建立阳光、自信、积极的心态。

感恩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学习感恩知识,形成感恩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实践,把感恩意识内化为内在品质,外化为感恩行为。如通过假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三下乡”、社会公益活动、义工活动等,让学生体验感恩。还可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感恩实践。如我校建立的爱心社,目的就是践行感恩,回报社会。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道德得到升华。

(四)建立感恩档案和评价制度

在利用各种平台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为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感恩档案,记录他们在校期间参加的感恩主题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做义工的情况和心得体会等。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根据感恩档案记录的内容,让每一位受助者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并将其和教师评价一起作为各类奖助学金申请和评选的参考条件。

[1]张龙,等.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5).

[2]陈怡欣.如何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J].文教资料,2010(28).

G641

A

1673-1999(2012)15-0176-02

张海彦(1977-),女,四川人,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讲师。

2012-05-15

猜你喜欢
资助意识活动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