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 付示威
(东北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819)
丰富的稿源是办好高质量学报的基础,而高质量的稿源是确保学报学术质量的关键性决定因素。
作为高校学报的编辑,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学术优势,跟踪校内的国家和省级的基金项目,与这些项目负责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争取基金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学报上发表。因为这些基金项目前期都是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而设立的,他们所研究的问题也正是社会极大关注或极大需求的,并且这些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其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一领域的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一般来说,学校的重点学科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学科,因此,重点学科方向的论文能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水平。作为高校学报的编辑,要及时选择这些重点学科方向的论文在学报上刊登,以提高学报的影响力。
作为高校学报,不能只为本校服务,应扩大稿源,选用外稿。选择外稿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搜索作者本人发表过的文章,判断其学术水平,还可以辨别是否有重复发表现象;(2)搜索相似选题的文章,看是否有抄袭现象;(3)尽量选择重点院校的稿件特别是与本校学科互补的稿件,可以充实学报的内容,提升其影响力;(4)选择反映社会热点或学科前沿的稿件,增加被检索收录的机会;(5)选择文章内容充实,逻辑结构紧密,语言流畅的稿件,提高学报整体质量。
提高学报的质量,关键是要组到高质量的稿件。因此,要具有开拓意识,根据选题计划向专家、学者约稿。具体可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1)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会议,向专家约稿;(2)可向审稿人约稿;(3)利用友情发展一批优秀的作者群,发掘校友中在国内外科研领域里有出色成绩的人才,用真正的友情去感动他们,让他们为母校贡献一份力量。
学报的质量取决于所刊登论文的学术水平,而审稿的制度性和客观性又直接影响着所选论文的学术水平,东北大学学报始终坚持“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初审、专家复审、总编辑终审,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
责任编辑在初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能简单依靠审稿专家判断论文水平,让编辑初审成为鸡肋;二是不要在编辑初审阶段主观臆断,脱离专家评判论文质量。前者会增加审稿专家的负担,延长稿件的审稿周期,影响论文的时效性;后者势必造成高水平论文的流失,使期刊错失优质稿件,因此,编辑把好初审关,至关重要。
一位合格的编辑在初审时,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首先,从基本要素方面,如题目、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等方面,审查是否缺项,是否符合标准。其次,鉴别文章的深度。通过通读全文,上网搜索同类选题的文章和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对稿件作出基本判断:是否有创新点、是否是学科前沿、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并且可以发现是否作者已发表或抄袭其他文章的现象。再次,判断文章的精度。一是判断文章是否框架合理,层次分明,内容充实,论点明确,论据确凿;二是判断文章是否简明扼要,语言流畅,能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决定退稿、修改后复审或直接送审,这是编辑充分发挥能动性的关键所在。确无新意,纯属应急之作,应坚决退稿。如文章修改后,符合上面基本要求,就可以寄给专家审查。对于初审通过的稿件,编辑应根据文章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挑选同行专家,找出真正对口的评审人进行复审。
1.建立动态的审稿专家数据库。编辑部应建立完备的审稿专家数据库,审稿专家数据库应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研究领域;学术成果;审稿态度;审稿结论是否科学、客观、公正。一支优秀的审稿人队伍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需要编辑部逐渐发现、积累并不断补充、优化和动态调整。审稿专家可从以下几个途径获取:首先,从网上高校的教师库中挑选,一般都有详细的个人资料。其次,参加学术会议,挑选优秀的学者。第三,通过文章的参考文献,可查找与所选论文研究方向一致的专家来审稿。
2.优选审稿专家。由于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有较强的理论性和专业性,因此,评审人选得准,就能对稿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这对进一步提高稿件学术质量至关重要。为优选审稿专家,编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从年龄层次,最好选择中青年审稿人。虽然一些年龄大的审稿人审稿很认真,回复也很及时,但知识结构有些老化或交叉学科了解不深,势必会影响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接受,难以对新观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作出正确评价,不利于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2)从认真态度上,最好选择审稿意见详细,能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的审稿专家。他们对作者修改稿件、提高学术质量帮助很大。有一些审稿专家只是重复摘要或结论中的有关字句,没有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3)从时间上,选择回稿比较快的专家。这样可以缩短发稿周期,增强文章的时效性,从而提高学报的质量。[1][2]
编辑加工在编辑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高水平的编辑加工能够明显提高学报质量,同时,这也是编辑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因此,编辑在加工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负责审读。编辑加工如同艺术家雕刻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必须反复琢磨,细心斟酌。首先,要将文章分清层次,理清逻辑,沿着每级标题层层深入理解,环环相扣,给予读者一定的启示。其次,编辑加工过程中编辑还要起到“清洁工”的作用,把文章中的错别字、病句以及错误的标点一一修正,坚决避免错误的表达影响文章的学术性。
2.熟练掌握规范化标准。保证学术论文的严谨、准确,体现学术论文科学性、规范性。
3.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专业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对文章产生敏锐的反应力和精细的洞察力。[3][4]
校对是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编辑加工的继续,是期刊印刷前重要把关点,如果出现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学报的质量及在社会上的影响。
我们学报实行三校一核红的交叉校对制。首先由栏目编辑对自己编辑加工过的文章进行一校,查找自己在编辑加工中的疏漏。其次,在二校时,栏目编辑先把自己在一校中的红核对一次,同时,从宏观上,再对大、小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等再进行校对一次,然后在互相交叉校对,弥补对方在校对中的疏漏。再次,由编辑部主任进行终校。最后,每一位编辑和主任分别进行核红,力求把差错率降到最低。[5]
总之,只有严格控制选稿、审稿、编辑加工和校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才能提高学报的内容质量,才能被更多的读者关注、引用,进而增强学报的影响力。
[1]杨有为.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选文和加工质量[J].中国体育科技,2000,(5).
[2]王福军.刍议医学期刊如何提高审稿质量[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6).
[3]康淑云.夯实业务基础,提高煤炭科技期刊内在质量[J].中国煤炭,2008,(10).
[4]白发秀,王菊香,颜巧元,等.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提高期刊整体质量[J].编辑学报,2001,(S1).
[5]何英.强化编辑创新意识,提高期刊质量[J].编辑学报,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