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东
(福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党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这个问题,我党走过了从学习苏联的经验到自己探索的过程。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中,作为“一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宗师”[1]的张闻天付出了巨大努力。建国初,根据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在国内的调查研究,张闻天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庐山会议及其以后,张闻天受到错误批判,逐渐离开了政治舞台,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他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关注。他重新研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开展了广泛的社会调查,进一步深化了自己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考,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其思想成果主要体现在“青岛笔记”和“肇庆文稿”中。本文主要探讨建国后张闻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张闻天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斗争,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这种状况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认为,自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起来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与个人的需要。矛盾的性质,“不再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了。”[2](P384)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因此,“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首要任务。”[3]
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生产力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是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张闻天认为,如果不能迅速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无产阶级政权就不可能有强大物质基础,就不可能得到巩固。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需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条件。张闻天指出:“共产主义的理想,就是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度,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大幅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2](P486)三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张闻天认为:“发展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2](P347)没有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就没有吸引力。
“瞎指挥一定要破坏生产力”,[4](P417)因此,发展生产力必须遵循生产力的规律。根据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需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重视人的因素,特别要重视发挥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生产力构成的三个要素中,人是主导因素,因此最重要。没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可能有生产力的提高。其次,重视生产工具的变革。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张闻天认为,那种以为靠手工劳动,靠很低的劳动生产率就能建成共产主义的想法,是“幼稚的”,大搞技术革命和革新,“这根本不是什么‘见物不见人’而正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工具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4](P1296)再次,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作用。张闻天提出“要学会做经济工作,必须向经济科学进军”。[2](P41)因为发展科学技术,“就会无可比拟地加速我们工业化的速度,节约我们的人力、物力与财力。”[4](P924)此外,把自力更生同外界的援助结合起来。如果只依赖外界援助而缺乏自力更生的精神,社会主义的大厦是不可能建立的。张闻天提出在力所不能及的但关系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大工厂,“必须依靠苏联的援助。”[4](P924)在轻工业工厂的建设和各种日用的机器与工具的制造上,“我们应当尽量自力更生,自己设计,自己生产”。[4](P924)这些建议在当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今天的经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利用多种经济结构发展生产是张闻天在不同时期的共同思想,其根源在于不同时期生产力的多元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需求。
在中央苏区,大量的经济成分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了突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经济,张闻天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利用私人资本来发展苏维埃经济”的著名思想。除此之外,中央苏区还有“小生产的商品经济”、“集体的合作经济”和“苏维埃的国营企业”。[5]解放战争时期,张闻天根据列宁的经济学说,结合中国东北的实际情况,提出东北经济由五种经济成分构成: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小商品经济。张闻天的论断和分析,为我党制定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提供了新的依据。
张闻天在庐山会议的发言中指出,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存在着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消费品个人所有制三种经济形态。针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刮“共产风”的错误做法,张闻天警告说:“集体所有制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它还有生命力。现在的问题是把它巩固稳定下来。目前是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将来发展到基本公社所有制,也还是集体所有制。发展到全民所有制时间还相当长。现在不要改变它。”[2](P234)他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就要强调保护消费品个人所有制,不能取消,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还存在消费品个人所有制。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结合的,集体利益不能否定个人利益,否则,社会主义也建设不起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张闻天进一步详细分析了当时我国的经济结构形态。他认为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是由国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的公社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等三种经济成分构成的。国营经济的产值占工农业总值的大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应处于统治地位。公社经济的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小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张闻天特别重视小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商品经济虽然在商品交换中占极小的分量,但也是国民经济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今天我们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政策来看,张闻天七十年代的思想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且与他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思想也有差距,但是能在“文革”那种极“左”的背景下提出发展小商品经济的思想是很不容易的。
1946年11月7日,张闻天在起草《发展工商业的若干政策问题》的决议中提出应该鼓励私人贸易的发展,坚决废除一切妨碍发展贸易的障碍,“凡是遵守政府法令的贸易,在我们地区内是应该自由的。”[6](P329)这是他最早提出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的思想。列宁关于经济发展中的流通、市场的问题给予张闻天很大启示,他曾提出:“谁能够更好地利用物资,利用市场,谁就能得到更大的好处。”[7]
经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1962年,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张闻天向中央提出了《关于集市贸易等问题的一些意见》。他比较深入地谈到了发展集市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集市贸易的扩大要求“突破妨碍物资交流和商品周转的一个地区内或各个地区之间的各种人为的限制障碍”,[8]发展集市贸易,搞活市场,可以极大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克服财政困难的局面。
在《意见》中,张闻天提出了一系列突破限制和阻碍集市贸易的建议。首先,他认为,参与集市贸易的主体可以多元化,特别是提出“容许和利用合作商店、夫妻店、个体手工业者以及小商小贩的合法的买卖活动。”鼓励国营商业和合作商业在“谁把生意做得更好”的要求下同私人商业进行竞争。[2](P435)其次,集市贸易的产品多元化,他特别强调可以允许农民“在完成其交售任务后,有在集市上按照市场价格自由出卖其农副产品(包括粮棉油在内)的权利”。[2](P433)再次,就市场范围而言,他主张在“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基础上扩大、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各地集市“成为全国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对集市贸易的管理,他主张可以更多地采取纳税等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将其“管死”,“要尽量灵活,尽量主动,不要僵化和被动”。[2](P436)关于市场价格,他认为只要有利于产供销三个方面,“应该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调节作用”,而不应该过多的行政干预。对个体商人的投机倒把行为,他认为应该将其“限制在违法乱纪的范围内,不要扩大化”。[2](P434)
张闻天提出的关于发展集市贸易的思想在当时对发展已经十分困难的国民经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由于八大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张闻天关于集市贸易的建议不仅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视为“复辟资本主义纲领”遭到了批判,未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在庐山会议发言中,张闻天强烈呼吁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认识和掌握运用客观经济规律。“正确认识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就会得到积极的结果。否则,就相反。”[2](P345)这些规律主要有: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统筹兼顾、经济核算和利润原则。
第一,应坚持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原则。党的八大确定了在经济建设中坚持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这一基本方针。庐山会议上张闻天坚持八大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在不平衡的运动中,要求平衡,要求按比例。”[2](P366)做好经济发展计划是保证经济综合平衡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经济发展计划不能随意改动。改变新中国成立后十分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因此,张闻天特别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手工业,半机械化条件下,不可能太快。”[2](P418)同时指出,经济工作“不能象政治军事工作那样迅速达到目的。它不能凭一时的热情前进,也不能跃进,计算时期,不是几个月,甚至几年,而要以几十年计算。”[2](P404)
第二,要统筹兼顾。一是要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不到改善,因而会挫伤积极性,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如果光讲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那么,就不能提高人民的觉悟水平,社会主义建设也会缺乏后劲。二是要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张闻天认为要承认局部利益的存在,同时也要以大局、全局为重。在合江省委工作期间他明确表示,要考虑局部利益,但反对牺牲全局利益来照顾局部利益的做法,认为那样“容易与民争利,破坏政策”。[6](P329)三是要兼顾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张闻天认为只有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我们的经济工作才能蓬勃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第三,坚持经济核算和经济利润的原则。生产不能只满足于得到产品,还要考虑成本,要计算,尽可能做到以较少的投入或耗费获得较多的产出或产品。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资金短缺,更应该严格核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张闻天指出:“不算账,社会主义是建设不起来的。”[2](P332)进行经济核算,不仅要算投入产出的账,还要算社会效益的账;“不仅要算今天的账,而且要算明天的账。”[2](P332)
作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积极成果,建国后张闻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新中国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开拓、敢于突破、善于发展的结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张闻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董伟.张闻天——一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宗师[J].党史文汇,1993,(3).
[2]张闻天.张闻天文集(四)[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3]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4]张培森.张闻天年谱(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5]张闻天.张闻天文集(一)[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
[6]张闻天.张闻天文集(三)[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
[7]程中原.张闻天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8]张闻天.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