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

2012-08-15 00:53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周 刚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微博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

周 刚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随着社会的发展,微博应运而生,其发布渠道多样性、时效性、用户群体的普遍性、交流方式的交互性以及文字表达方式的碎片化、个性化适应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也满足了他们的个性需求、社交需求以及情感心理需要,同时,微博的广泛应用在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了一定的机遇,微博可以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成为微博的重要阵地。

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纵深发展,网络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借助于网络了解社会信息,与好友沟通与交流,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等,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正逐渐成为人们彰显个性、表达个人诉求、发表观点的重要平台,伴随而来的是网络微博的兴起,这种“草根文化”的日益繁荣也反向地促进了各地政府网站开通“政务微博”,通过微博与公众进行互动,“微博时代”正式来临。

一、微博的内涵与特征

“微博,译自于英文单词micro-blog,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如 QQ、MSN、Gtalk、Skype等)、Email、web等方式将信息发送给自己的订阅者 (follower),而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个字以内。”[1]微博 2006 年源起于国外的 Twitter,在我国兴起于2008年,随着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的相继推出,微博的用户人数不断攀升,并逐渐成为人们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其影响力不断扩张源于微博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发布渠道的多样性

微博依托于互联网载体,随着手机的普遍推广,特别是3G技术的广泛应用,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电脑在微博上收发信息,还可以通过手机平台在微博上及时发布各类信息,这种发布渠道的多样性也使得微博的潜在性的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其影响力不断扩张。

(二)信息发布的时效性

微博与传统的新闻传媒相比更具灵活性,其信息的发布与传统的信息发布渠道相比具有时效性,用户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随时随地将自己的见闻、感受、心情等信息在微博平台上更新。

(三)用户群体的普遍性

网络微博具有注册简单、进入门槛低的特点,使得使用微博的群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体都能参与到微博中来,这种易于交流、发布渠道众多的网络平台使社会中平平淡淡的个体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促进了社会中话语权的下放,也彰显了微博的“草根性”、“平民化”。

(四)交流方式的交互性

微博平台的使用并不是简单的文字、图片的发布,它更通过技术性方式加入了评论,即可以通过好友及其他用户的评论实现微博中交流方式的交互性,使得用户之间更易于通过简单的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和交流,创造性地实现了人与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直接性交流与对话。

(五)文字表达方式的碎片化、个性化

“随着资讯的膨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运转速度和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视觉化和碎片化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不适应长篇表达和阅读。”[2]微博适应了碎片化、个性化的社会节奏,人们可以通过只言片语,也可以通过图片、音频等表达方式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心情。

二、微博受到高校大学生广泛追捧的原因分析

随着微博的兴起与广泛应用,高校大学生迅速成为微博平台的重要群体,其对微博的追捧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微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

(一)微博发展切合大学生思想特点

青年大学生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思维开拓,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不愿受到传统事务、思维观念的束缚,更不愿接受传统的、灌输式的说教,而强调自我为主体的体验,具有较为强烈的创新、求新的精神。微博作为一个技术性的交互平台,能够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于这种新鲜的、功能便捷的沟通平台,恰好切合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使得青年大学生群体迅速成为微博的主要用户群。

(二)微博的应用满足了大学生个性需求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他们能够自觉地将个人的价值取向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关心国家大事与社会动态,同时,他们也是彰显个性的一代,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更加强调个人的权利,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微博的应用和推广使得高校大学生能够有效地通过微博平台展现个性,并通过其话语权的实现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3]

(三)微博技术性特点适应大学生社交需求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大多是改革开放以来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更加具有独立性,同时,在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也更加重视友情,注重朋友之间的友谊,也有意识的去培养和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圈,而微博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为青年大学生开展社交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微博在使用上注册门槛低、便捷、易于使用,并且为社交双方的交流提供了即时性的平台,使得青年大学生在休息之余通过简单的几条微博就能与自己的朋友开展互动与交流,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

(四)微博的推广迎合大学生心理情感需要

青年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除了较为独立外,心理与情感在某些时候上往往表现为害怕孤独、缺乏安全感与不自信,在处理问题和人生选择上往往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因而,青年大学生群体更需要心里与情感上的安慰,而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填补他们在感情上的需求,微博的广泛推广,也使得高校青年大学生能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表达自己内心深层次的想法,便捷地实现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中交流,也避免了面对面式交流的尴尬。

三、“微博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正如“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样,微博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同样也存在着利弊,微博的广泛应用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场所,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把握新事物、新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微博的普遍推广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挑战

1.微博的普遍推广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想更加复杂化

微博在高校青年大学生中的普遍推广在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便捷、快速地接收社会讯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外,也将网络讯息中的各种消极的思想、观念传播给了青年大学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更加复杂化,这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把握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难度大大提高,其工作对象的不确定不断增强,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了巨大的挑战。

2.微博的普遍推广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了挑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灌输、感染等方式对高校青年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方法的使用都建立在对信息的可控性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教育对象集中地、持续地、高强度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以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转变”。[4]然而,微博在高校青年大学生中的推广使他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信息量逐渐扩展,大学生群体不再单纯地依靠以往的灌输式的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也会因网络信息与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对称产生质疑[5],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探索网络微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3.微博的普遍推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带来了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依赖于一定的载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包括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等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也有意识地健全网络信息平台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目前由于网络平台建设的滞后性使得不少高校的网络建设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微博的推广将进一步促使青年大学生接受网络讯息和文化,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网络载体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4.微博的普遍推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传播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着信息的主导权,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理论优势与权威对青年大学生产生影响,更好地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微博的普遍应用将打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主导权,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微博接受各类社会信息,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与时俱进,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微博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机遇

1.微博的广泛应用可以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平台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开展需要依赖于重要的载体,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某种特殊意义的载体,引起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兴趣,从而在活动中有力地推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上主要通过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等方式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传播与灌输系统化、理论化、抽象化的理论同时,缺乏比要的思想上的互动,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对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逐步减弱;校园文化活动又难以通过有效地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使其活动的实效性不断降低。

微博的广泛应用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这种非官方性质的交流平台可以使更多地高校青年大学生参与进来,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迅速、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以利于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条件;同时,微博的广泛应用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走下讲台,深入青年大学生群体,走进他们的心理,通过便捷的微博信息实现与青年大学生的双向的、互动型的交流与沟通,这种近距离的、非面对面式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拉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大学生的心理距离,拓宽双方相互之间的交流范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大学生的有效互动,使得大学生能够在心理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产生认同与依赖感,潜移默化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2.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成为微博的重要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和方式,寻找能够与青年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网路的不断发展,高校需要对网络环境这种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进行深入探索,针对于当前青年大学生对微博的广泛使用和追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进一步占据微博这个重要阵地,广泛地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微博在技术上的便捷、简洁、易于交流与互动的巨大优势,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枯燥性,通过简短、简洁的语言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成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同时,针对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深入的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领域的弊端,可以不断探索微博的应用领域,借助微博这一重要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到青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让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大学生通过微博共同探讨如何帮助贫困生助学的问题,探讨大学生如何把握合适的恋爱尺度,探讨如何策划校园内民主选举代表大会,探讨大学生考研的复习攻略,让他们用微博记录下灵感和创作的火花,记录下成长的足迹,实现和他人的分享等等”,[6]从而有力地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简短、简洁的语言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起青年大学生群体产生一定的共鸣。

3.微博的广泛应用可以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力的重要契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的辅导员群体是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群体,他们投身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能力能够对高校的青年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前,随着网络、微博的广泛应用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日益加深,这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带来重大挑战的同时,也将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综合提供的重要契机。它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拓宽思维,勇于接受新事物,熟悉并参与到网络微博中去,了解网络特别是微博的特点,高校大学生的接受程度,从而有效地在实践中寻找微博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此外,网络微博的发展使得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更加突出,“隐性教育把受教育者的‘无意识’作为教育过程的开端,更多地运用间接的方式,从而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者的影响。”[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微博这个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改变教育手段上的强制与灌输,而更多地依靠微博去倾听,与他们交流、互动,并通过启迪与陶冶的隐形教育方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占据微博的重要阵地。

[1]潘亚楠.微博客 twitter探析 [J].东南传播,2009(12):117-119.

[2]曹玉月.Twitter类网络营销价值浅析[J].新闻爱好者,2009(12):56-57.

[3]綦玉帅.网络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3):37.

[4]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面对“微博”的挑战 [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48-52.

[5]夏天静.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的调查报告[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6—97.

[6]刘祖清,何平.借助微博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205-207.

[7]陈奎庆,张继延.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上半月),2008(9):54-55.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itter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ZHOU Gang
(School o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twitter arises at this moment.The diversity of its distribution channel,timeliness,universality of users,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and fragmented and individualized ways of expression cater for the ideological featur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meet their individual,social,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s.In the meantime,twitter challenges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Twitter can become the important platform of university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position.

twitter;university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41

A

2095-042X(2012)03-0089-04

2012-03-08

周 刚 (1977—),男,江苏南通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朱世龙)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