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正阳,肖 鹏
高校订单教育模式探析
邱正阳,肖 鹏
分析了订单教育对合作企业、高校和学生三方的意义,阐述了制约和影响订单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保证订单教育质量、推动订单教育发展出发,提出了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优化订单教育模式、加强培养过程监控、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措施。
高等教育;校企合作;订单教育;教育模式
订单教育,是指高等学校在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按照企业提出的所需人才培养规格、标准和数量,实施的人才教育培养活动。企业、学校及有关学生共同签订培养协议。学生在学校修完相应的课程,这期间可能到合作企业实习一段时间;毕业时,经企业和学校双方考核合格,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到企业就业。
学校实施的订单教育主要两种情况:一是学校与企业先达成协议,然后自愿参与的学生在协议上签字,表示认可协议,毕业后则按照协议规定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这种情况下参与的学生较多,一般可以形成“订单班级”。二是学生自主联系,直接与企业达成培养与就业协议,学习期间则会有一段时间既在企业实习,同时又接受学校教师的指导。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第一种模式。
高校实行订单教育,可以同时发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受益。
(一)有益于学校
可以促使学校改变办学理念,进一步与社会相适应。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教育,学校将从根本上由过去的“计划驱动”变为“市场驱动”,变单纯的“服务企业”为“借企发展”,变单一的学校培养为校企共同培养,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
有助于避免办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根据学校和企业长远发展需要,校企联合研判区域、行业经济的发展形势,从而按市场需求决定办学规模。按照市场经济评价机制,搞好教育质量、服务质量,以质量取胜,促进专业学科的建设。同时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佳配置,降低办学成本。
有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有更多机会和条件以调研、兼职的方式走进合作企业,了解生产现场,与企业共同解决一些管理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毕业生有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将不必再为找工作犯愁。另外,合作企业大多数是知名企业,因此也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学生免费到合作企业实习,也节约了学校为学生联系安排实习单位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增加了学校的办学经费。合作企业可能资助学校一定的费用,补充办学经费。同时,企业可能设立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有益于企业
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性增强。校企双方协商共建“订单专业教育指导小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计划过程、教育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监督和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等,提高学生专业知识针对性、实用性,同时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培育了学生对企业的感情。
降低了企业人才培训的成本。学生毕业前在企业进行实习,对企业的生产运行、工艺操作、安全要求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企业可以缩短对毕业生专业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的时间,降低培训成本。
有助于企业形象建设。企业通过与学校联合设立奖学金或助学金,并参与奖学金、助学金的管理活动,可提高企业在学校和社会的知名度。
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高校教师走到企业生产一线,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有利于技术人员对新理论、新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三)有益于学生
学生签订订单教育协议后,正常情况下在毕业时均可去合作企业工作,不必再为找工作耗费时间和精力,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
通过这种针对性更强的培养方式,学生也可提前认识到今后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能快速适应现场工作的需要,会更容易受到企业青睐,缩短成才的周期。
(一)企业方面
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决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转的企业,始终会面临经营和生存风险,而企业的运营状况良好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人才需求量。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很多产业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就大幅下降。我校具有很强的行业背景,其中石油和冶金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企业良性发展,就会不断地产生人才需求,订单教育才有持续发展的基础。
另外,订单教育对企业来说,是解决其几年后的人才需求的。这样,订单教育便涉及到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同时又与学校的招生规模直接相关,而且这两个方面会相互影响。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供大于求现象比较普遍。面对这种局势,企业选拨毕业生余地变宽,尤其是知名企业更甚,这就会降低企业参与订单教育的热情。
(二)学生方面
订单教育有赖于学生积极参与。从近两年我校的就业状况来看,学生就业率均在90%左右。在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的情况下,学生对于就业去向便会持观望态度,在临近毕业时才最后选定就业单位。这就会对企业订单选拔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来进行订单教育选拔时,学生的参与往往是被动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够了解,因此对企业的选择就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在面临就业时有实力挑选企业或有更加宽阔的选择平台,往往也就不愿意很早便被“预订”。如某企业2011年在我校2013届毕业生中举行订单教育选拔活动,原准备在3个专业各挑选30名学生,但参加应聘的只有20余人,最终被选拔出的学生只有4人。
订单教育对部分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学生进入订单教育班级后,虽然学校和企业有关于课程及学习的相关要求,但由于就业有了基本保障,部分学生学习的紧迫感便没有了,自我要求不高、不严,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专业课的学习都没有了激情。这些学生则可能到毕业时无法履行订单教育协议,因为不能达到协议提出的要求。如我校2011届的某订单班,29名学生中就有5名学生学习成绩不合格。
(三)学校方面
进行订单教育,绝大多数企业都强调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因此,可以说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是影响订单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还希望毕业生上岗后能够“独挡一面”。在教育培养环节,便要求任课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目前很多任课教师到校任教后,对企业的生产实践情况了解甚少。订单教育对学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订单模式方面
在目前毕业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学校为了给学生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主动与企业合作的愿望一般较强。而企业在选聘学生时处于主动地位,参与订单教育的愿望就弱一些。因此,校企合作订单教育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也就是说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具有不稳定性。
从培养模式看,学校目前进行的订单教育程序一般是:企业提出毕业生需求计划→校企达成合作意向→选择合适的专业→选拔学生→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签订协议→组班单独培养或在原专业班级培养→学生达到企业要求顺利毕业→学生到协议企业就业。在这种模式中,有两个重要环节被忽视:第一是缺少外部评价机制。学校的培养方案和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可能存在差异,协议纠纷便没有可行的解决机制。第二是缺少学生到企业实践的环节或者实践时间太短。这样,校企合作培养的针对性就没有保障。
(一)建立合作长效机制
学校首先应调研有合作意向企业所在的行业、区域情况,分析企业的基本情况,做好对企业的筛选工作。一般应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中型国有控股企业或人数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根据用人单位数据库,可重点关注近3~5年每年需求毕业生量均在20人以上的企业,建立起有初步合作意向的企业信息库。然后详细了解有初步合作意向的企业的详细情况,深入调查其发展潜力、经营能力和参与订单教育的主要动机等。在实施合作订单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产学研合作和就业基地建设等开展工作,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对于强调实用性的企业,学校要想做好订单教育,其一是必须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实习实验基地等硬件设施;其二是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让教师在教好理论课程的同时,一定要具备比较扎实的实践能力。
(三)优化订单教育模式
从现有的模式入手,将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合理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既能达到学校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师资配备可采用学校选拨理论教师加企业选拔专家的方式进行。学生考核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教学方面,实行学校教学与企业现场教学相结合,对专科生可采取5学期理论+1学期实践或4学期理论+2学期实践的模式;对本科生可采取7学期理论+1学期实践或6学期理论+2学期实践的方式进行。
另外,要合理确定学生参与订单教育的时间。刚进校的大学新生处于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阶段,对社会、企业、专业缺乏了解,不适合参与订单教育。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有了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对岗位和事业的基本定位,这时参与订单教育,学生的盲目性就会少一点,稳定性就会强一点。
(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共同对合作企业相关岗位所需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和专项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出所需知识点和技能点,从而制定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标准、教学方式与要求、成绩考核方式等在内的培养方案,并将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职业素养要求等直接列入培养方案。其中要重视课程设置与开发,打造专业特色。学校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要共同参与课程及教材的开发,共同参与课程任务、教学大纲的制定,共同参与有关教材的编写及审核工作,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内容任务化、任务内容过程化。以教师和学生在企业工作(实习)和调研为契机,促使教师在“做中教”,提高专业水平;使学生在“做中学”,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开设的所有课程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创新性学习和运用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中要有适当范围和一定数量的选修课。选修课既要符合学生以后在合作企业内部岗位转换的需要,还要符合学生适应整个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五)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学校应从就业入手,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了解就业现状和合作企业情况,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职业倾向和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参与订单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在挑选参加订单教育的学生时,必须向学生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订单班的培养目标,然后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校企共同对报名学生进行知识测试和面试。学生被正式选定后,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签署协议。
订单教育协议中要明确学生、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确定对学生的激励办法。比如:由企业和学校提供奖助学金,奖优助勤;合作企业给到企业实习的学生一定报酬,并根据学生实际表现进行奖励或处罚;将学生在企业实习和在学校学习期间的表现作为学生正式工作时定岗定薪的依据;企业根据学生综合表现,决定缩短、免除或延长毕业后的试用期。
(六)加强培养过程监控
协议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各方履行协议情况的考核。对违反协议的行为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确保订单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可能到合作企业实习,然后又回校学习,实现“工学交替”。学校要把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请来,让他们在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担任主讲教师或指导教师,保证学生在校的学习质量。企业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校内外学习和实习的管理以及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学生校外实习的顺利完成,达到订单教育的要求。
学校和企业应该联合组建订单教育评估小组,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对学生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可定期调查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跟踪学生状况,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已经到岗的订单教育学生,也可继续适用跟踪评价机制。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合作培养水平。
在培养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学习成绩多次不合格或者严重违反法规校纪,则应该及时解除与学生的协议关系。
[1]王丰艳,吴焕.高职教育中订单教育模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8).
[2]程忠国,符裕,施伟.实施订单培养,创新校企合作机制[J].职业,2011(9).
[3]陆计明.对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3(11).
G642.0
A
1673-1999(2012)11-0170-03
邱正阳(1967-),男,重庆潼南人,重庆科技学院学工部副教授,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