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消费滞后的原因与对策

2012-08-15 00:49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李 宁

农村居民消费滞后的原因与对策

李 宁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滞后,与城市居民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农村消费又存在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的现象。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消费环境差、企业向农村的有效供给不足、农村消费观念保守、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状况,需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扩大企业供给、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农村;居民消费;农民收入;消费观念;消费环境;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GDP以每年平均超过8%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还不到城市的三分之一。因此,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

一、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表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上升到2010年的19 109.64元,增长了55.65倍,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5%降到2010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上升到2010年的5 919.01元,增长了44.30倍,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降到2010年的41%。总体上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幅度却逐年落后于城镇同期水平。2005-2010年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一直维持在40%~45%之间,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公布的有关数据,从居民消费情况看,城乡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居民消费总额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食品支出为4 804.1元,农村居民食品支出为1 800.67元;城市居民衣着方面的支出为1 444.34元,农村居民衣着支出为264.03元;城镇居民居住支出为1 332.14元,农村居民居住支出为835.19元;城镇居民家庭设备及服务消费方面的支出为908.01元,农村为234.06元;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为871.77元,农村为326.04元;城镇居民交通及通信方面的消费支出为1 983.7元,农村为461.1元;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1627.64元,农村为366.72元。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总额为12 971.7元,而农村居民消费总额为4287.84元,仅为城镇居民消费总额的33.05%。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 109.64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5 919.01元,仅为城镇居民收入的30.97%。

第二,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有效需求严重不足。2010年,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蔬菜,城镇居民为111.61 kg,农村居民为93.28 kg;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食用油,城镇居民为8.84 kg,农村居民为6.31 kg;猪牛羊肉消费,城镇居民为24.51 kg,农村居民为15.83 kg;家禽消费,城镇居民为10.21 kg,农村居民为4.17 kg;鲜蛋消费,城镇居民为10 kg,农村居民为5.12 kg。2010年,食品消费量城镇人平总额为165.17 kg,而农村为124.71 kg,仅为同时期城镇的75.50%。

第三,农村居民消费层次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洗衣机平均每百户拥有量,城镇为96.92台,农村为57.32台;电冰箱平均每百户拥有量,城镇为96.61台,农村为45.19台;空调机平均每百户拥有量,城镇为112.07台,农村为16台;彩色电视机平均每百户拥有量,城镇为137.43台,农村为111.79台;家庭照相机平均每百户拥有量,城镇为43.7架,农村为5.17架;家用电脑平均每百户拥有量,城镇为71.16台,农村为10.37台;移动电话平均每百户拥有量,城镇为188.86部,农村为136.54部。可见,农村居民的高层次消费水平也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可谓任重道远。

二、农村居民消费滞后的原因分析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农村居民方面,主要是收入水平较低和消费观念过于保守。政府方面,主要是有效投入不足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企业方面,主要是有效供给不足,对农村消费市场不重视。

(一)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1]。长期以来,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原因主要是:(1)农产品价格偏低,增产不增收。根据对河南省民权县的调查,近些年来民权县农产品呈现总量基本平衡的局面,而丰年则有余,部分产品即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随着供求关系的转变,部分农产品便出现降价趋势,致使农产品增收带动作用减弱。(2)农村生产条件落后,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比如民权县的部分乡村,仍主要沿用上世纪的浇灌设施,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3)农民文化素质不高,阻碍了农民增收。农村孩子,能够读书上大学的,结果都变成了城市居民;能够念完高中的,大部分会进城市打工,但又没有专业技术,打工收入也有限;留在农村的青年,多半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市场意识,不能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弱势地位。

(二)农村消费环境差

农村消的费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以民权县为例,这里的基础设施落后,偏远的乡村至今不通公路,硬化路面也不多而且比较狭窄,电视和手机在这些地方也常常处于弱信号或没有信号的状态。农村的电网往往急于收回投资成本,因此农村居民所承受的电价也高于城市。对于部分家用电器,农村居民往往处于买得起却用不起的尴尬局面。农村地区产品的售后服务机构也不健全。民权县的大部分产品维修点集中在县城,农村缺乏维修服务网点,售后服务无法保证。农村地区的商业网点少,而且经营方式落后。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差,是制约农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企业供给不足

企业对农村的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性能不能适应农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二是产品的价格相对农村消费者的购买力而言偏高。大部分市场经营者对消费市场的研究和把握存在 “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很多产品的研究开发销售,只针对城市消费者。因此,缺乏适合农民消费特点的产品,缺乏适合农民消费层次、文化水平和消费环境的商品。企业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消费习惯、购买习惯等方面,没有进行调查研究的积极性。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民收入较低,而大部分商品价格往往超过农民的承受能力。笔者在民权县双塔村了解到,村里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农民的家庭年收入为1.2万元,而电脑单价大部分在4 500元左右,因此农村居民对电脑总是望而却步。企业忽视农民的实际需求,只是把农村市场作为城市市场的简单延伸,甚至是作为处理积压滞销产品的场所。这也使得假冒伪劣低水平仿制产品在农村找到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四)消费观念保守

农村长期的自然经济形态和小农经济思想促使农村居民养成了“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比如在民权县,农村地区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处于消费主体真空期:青壮年要存钱为婚后生活做准备,家中有孩子的要存钱为孩子以后的教育做准备,老年人则要存钱养老。有专家指出,在农村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不得不在消费方面小心翼翼。另一方面,农村许多地区的消费方式也不科学。一些农民认为,婚丧嫁娶的场面是反映家庭实力的重要方面,关系着自己在村里的地位与形象,所以在准备婚丧嫁娶费用方面,就存在互相攀比的风气。根据对民权县双塔村的调查,农民办场婚事最少需要花3万元。婚丧嫁娶费用呈逐年攀升趋势,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一大负担。在农村仅人情消费一项,一个家庭的年支出就在1000元左右。农村的送礼花样百出,大部分人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但碍于情面,往往不得不铺张浪费。

(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我国农村地区存在保障标准低、保障功能弱、保障覆盖面小等突出问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意愿。虽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学生家庭并非可以完全不掏钱,而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需要支付的费用就更多。当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虽然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但农村医疗合作化程度不高,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较低,看病费用仍占农村家庭消费的很大比重。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民工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工同酬的待遇,也不能普遍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福利。

三、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状况的对策

农民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主体,农村居民消费滞后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拉动内需,就必须积极改善农村居民消费滞后的状况。

(一)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完善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这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根本途径。一方面,要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产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家庭经营渠道。以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为契机,支持农民为产业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提供各类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城镇化,扩大农民就业创业空间。重点是引导各类资源向城镇和中心镇集中,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村镇为基础的城镇建设体系。通过城镇化,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从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发展农村教育,培养现代化农民

据经济学家分析,我国农民受教育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可增长3.5%~5%。如果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达到城市受教育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缩小15~20个百分点,农民收入会大幅度增加[2]。为此,一方面,应依托农村的学校、村阅览室等条件,聘请有关专家开展对农民种植、养殖、市场、网络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培养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坚持走科技富农的道路。加快农村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培养农村居民科学的消费观念

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居民易受传统观念甚至封建文化思想的影响。目前,农村居民在消费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注重面子、满目攀比等。农村居民应坚持“量入为出”的良好习惯,合理安排消费和储蓄,提高消费的可持续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利用电视、报纸、网路等传播媒介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农村居民对发展型、享受型等消费品的消费,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要积极宣传理财观念和理财知识,让农民将已有的财富投入到其他领域,使其获得更大的收入,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使他们更加注重理性消费,讲究效益消费,增强消费的合理性。

(四)扩大有效供给,加强售后服务

2009年2月1日我国正式启动了“家电下乡”活动,对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给予相应的补贴。企业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深入农村,加强与基层政府、组织的沟通、协作,联合乡村基层组织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与消费欲望,发现和培育农村新的消费需求点。企业的研发团队应当积极听取农村消费者的意见或建议,设计开发适合农村消费者购买能力、满足农民消费心理的产品。要鼓励生产企业面向农村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农村市场有效供给。同时,企业必须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积极开发农村消费市场,防止农村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对于偏远农村地区,应当组织团购,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企业应当将售后服务延伸到各个行政村,提供贴心和及时服务,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口碑,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购买力。针对农村市场,要逐步建立流通网络,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成本。

(五)努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应当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基层政府应积极组织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增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降低农民的储蓄趋向,拉动农村消费。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商业银行到中西部地区县域设立村镇银行。因此,各级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开发适用于农村需要的金融服务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扩大农村消费奠定良好的金融环境。

[1]何振国.财政支农规模与结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薛志林.新农村呼唤新农民[N].江海纵横,2006(5).

F323.8

A

1673-1999(2012)11-0076-03

李宁(1989-),男,河南商丘人,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徐海学院本科生。

2012-03-09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