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刘明录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英语作为构通世界的桥梁,无论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教育等发展,还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与现状的分析,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多元文化教学环境的方法策略。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作为构建我国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它来源于西方,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白人与其他有色人种的冲突、本地居民与外来移民的冲突引发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促使美国政府反思教育政策,在国民教育中推行多元文化教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为安抚民众、维持国家稳定,于是纷纷仿效,多元文化教育在西方大面积展开。多元文化教育指为促进少数、多数民族集团的共享,而寻求改善教育内容和方法及全体的教育环境的一种广泛的话动,它是一个包含一种文化以上(限定为国家、语言、种族或民族文化)的教育过程或策略[1]。多元文化教学活动是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实践,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兼顾各个民族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共同进步。
国内一些学者、专家通过调查发现,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受当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教学水平相对较低。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总体上在集中在东部沿海的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教学投入、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平衡,使得平族地区的英语教学相对滞后。
二是对英语课程的价值认识还有待提高。民族地区的领导及教师虽然大部分都认同学习英语的正确性,但他们的认同大都是基于国家政策的规定及学科价值认识,而民族地区学生对于英语的认识也大都是停留在实用性的范畴上,未能认识到英语能力已成为个人素质的一个方面。
三是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被忽视。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基于本民族语言及汉语语言上的三语学习,相对于汉族学生来说,多了一种语言干扰,难度更大。
四是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英语的外部条件短缺。民族地区相对而言的落后现状使得学生在资料获取、学习辅导、师资条件、校园建设、英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相对落后于发达地区。
五是课程要求过高,课程资源并不适应[2]。民族地区基本上使用的是全国统一英语的教学标准,教材较难、教学目标要求过高,教学内容没有考虑三语情况。例如,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所使用的课程标准与全国其它非民族地区的课程标准一样,都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颁布的《课程新标准》。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特点,面临诸多困难,如何让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一道在平等和谐、开放兼容的氛围中不断进步,轻松愉快地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多元文化学习环境的构建,首先需要国家政策支撑,体现国家民族教育走向,构建多元文化环境基础。费孝通认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格局,在这一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3]。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推行民族平等政策,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在少数民族教育方面,则认为少数民族教育是“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教育,鼓励少数民族传承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在党和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的导引下,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少数民族教育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大学英语教育作为民族教育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提升民族素质及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搞好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育,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构建多元文化教学环境。
其一,加强引导,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教育政策。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在民族教育质量、民族教育管理体制、民族教育教材及课程、民族教育经费、民族师资培养、民族招生等方面有力的促进了民族教育。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深居内陆,缺少非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在经济中相对落后,民族教育呈现出新情况。因而,一方面,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落实已有的教育政策,使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怀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则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制订教育政策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不足,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以正确引导民族教育发展,确立民族教育发展的方向,以使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构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二,因地制宜,针对地区实际制订教学标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区位缺点、三语学习特点等原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因而在制订教学标准时可以适当考虑降低要求。综观我国制订的课程标准,通常没有考虑到民族地区的现实情况,例如国家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课程新标准》并没有将少数民族作为特例进行考虑,只是将学习的要求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4]。 因而在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制订中,可以适当降低学生的词汇掌握量,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求,也可以适当降低,不能将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与发达地区学生的要求一致化。
其三,因材施教,开展三语教学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三语学习,其民族语言增加了英语学习的阻碍,因而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特点,探寻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研究适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教法学法,对于激发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有必要。
其四,适当倾斜,加大民族地区教育投入。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学习环境的构建,有赖于教育投入的增加。加大教育投入,一方面为加强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育师资培训提供了后勤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网络设备、语音设备、学习资料等,将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其五,加强宣传,营造学习氛围。大学英语学习环境的构建,需要形成社会共识,从领导、教师、家长到学生个人,都应意识到英语能力是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必需具备的技能之一。必需通过大力宣传,让英语学习深入人心,形成英语学习的文化环境,从而让学生具备英语学习的动力,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学习。
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为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学习构建了大环境,而大学英语微观学习环境的构建,则必需从学校、教师做起。在微观学习环境的构建上,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
一是校园建设体现民族特点。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在校园的建设上便要充分考虑民族特点。例如,在校园建设中,可以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充分体现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校园中还可以收集陈设代表各个民族的标志物品,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感受到民族尊重尊严,从而能以自信自尊的姿态投入学习生活。
二是课内教学活动加入民族内容。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加入民族内容。首先,教学目的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民族特点,也就是在教学目的的设置上,不搞一刀切,而是针对民族特点,有所侧重,设计梯形目标。其次是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民族学生,关注个性,推倡情境教学,比如在引导民族学生思考问题上,要根据学生的民族文化风俗进行引导。而情境教学方法从创造会话情境入手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跳过民族语言障碍,直接进入外语情境,从而降低外语学习难度。在语言情境的创建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的直观性,达成良好的情境效果。再次是教学内容中加入民族内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基本上未曾考虑到民族特点,因而在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加入民族内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例如,在课堂中,针对壮族学生加入“三月三”对歌的壮族文化内容,不但会使壮族学生获得尊重的感觉,对于其它民族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陌生化,有利于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是课外活动体现民族特色。课外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和谐关系很有帮助。因而,在课外活动的设计中,要给少数民族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例如在大学英语翻译比赛活动中,适当设置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相关的内容,将会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又如在英语戏剧表演中,选取少数民族的剧种,将之改编为英语戏剧进行表演,将大大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学业评价机制考虑民族因素。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办学条件较差的偏远地区,许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语言能力参差不齐。教师虽然很了解学生这些差异,但鉴于办学条件、管理等因素,教师坚守陈旧的教学观念,对学生总是“一视同仁”[5]。然而这个“一视同仁”实则不公平,是将不同基础的学生硬拉到同一起跑线上,然后又用同样的尺度进行衡量。长此以往,基础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学习努力,但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难以接受信息量很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内容、教材网络资源、教学资源等,往往觉得吃不消,,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效果难以获得认可。长此下去,学生的积极性及自信心会受到打击,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及学生个人的发展。因而在学业评价机制上,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特点,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特点,设置灵活的评价机制,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进步程度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成绩,而不仅仅是从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判。
总之,通过对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多元文化教学环境宏观与微观的构建,不仅能提高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改善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满足民族地区人才培养需要,而且还能扩大与民族区域外的联系、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以及教育和文化发展。
[1]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少玲.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现状与发展[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11).
[3]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0.
[4]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钟敏.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困难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