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苗苗
(西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人和环境相互作用,人在适应、改造环境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被环境熏陶、感染。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客观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环境。物质环境也称硬环境,主要指建筑、道路、实验仪器与设备、公共服务设施等;精神文化环境也称软环境,主要指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学术氛围、管理艺术、师德建设等。相对而言,高校的软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影响更大。第二部分是学校外部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环境、传媒环境和社区环境。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子女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传媒环境是社会舆论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信息业的飞速发展,传媒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趋深远。虽然在行政管理上,高校相对街道、社区等是基本独立的[2],但是师生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又难免和高校所在的区域发生联系,社区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能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尤其是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以健康、积极的因素催人向上,激发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要充分利用上述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手段,充分发挥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是指人们在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对于正确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产生影响的一切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总和,总是要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要求,为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所制约。”[3]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我们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服务。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发展和需要置于首位,把塑造人与为了人、激励人、服务人结合起来,在每一个环境构成要素中都体现出人性化的特色”[4]。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都是不同的,所以在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时候要加强针对性。“坚持针对性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是发挥教育客体的主体性的有效手段。”[5]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发生针对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与学生发展不合拍的滞后局面。因此,只有区别对待不同情况,适时地营造出符合学校教育和时代要求的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超前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环境,要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就需要在不断加大高校校内环境建设的同时,积极优化校外环境。
(1)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生动具体的德育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陶冶学生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加强校内环境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首先,加强人际关系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诸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第一位的要素。人的问题的核心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6]人际关系是学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学生思想全面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当大学生以平等、友善的态度进行交往时,就会形成和谐、融洽、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环境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乐观、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热情。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大学生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形成良好人格,正确认识自我,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前提和保障。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文化本身的特性,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成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一,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孟子有言,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足见风气在环境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校风、教风、学风是学生成长的软环境,属于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反映着大学的历史传统、文化品味、特征风貌,更体现着学校师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整体精神风貌。”[7]加强“三风”建设,有利于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促使全体师生员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第二,切实加强领导,保证投入,大力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第三,努力把校园文化建设延伸到学生社区。要认真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学生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本校实际,通过指派年轻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评选文明宿舍等,使大学生生活社区也能接受到高雅校园文化的辐射。
再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和经济压力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脱离受教育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其效果不佳。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要营造优良的心理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心理世界。第二,加强心理咨询,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最后,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沟通情感、表达心声的新途径。但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缺乏足够的认知力、判断力和抵抗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自律意识比较差,因此互联网上的各种不良信息很容易对大学生造成消极影响。所以,我们要把握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打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借助网络的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建立有吸引力、说服力、大面积覆盖率的主流网站,采取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沟通和教育形式,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疑难问题,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充分享受现代网络文化健康向上的氛围。
(2)创建高品位的校园物质环境
学校的物质环境既是学校构成的“硬环境”,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其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向学生传递了一种价值观念。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既包括教学设施的配置,也包括学生宿舍、体育场馆、校园环境的优化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可以丰富课堂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其热爱母校的情感;学校的各种雕塑、宣传板报等都包含了一定的人文韵味,往往传达着一种精神,学生生活、学习于其中,久而久之必会受到其熏陶,正如荀子《劝学篇》中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因此,应根据学校的自然条件、财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地美化校园,做到既庄重、严整、大方、活泼,又能使学生感到心旷神怡、高雅别致,这样的物质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极大的正向作用。
(1)优化家庭环境。首先,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倡和睦、民主,尊老爱幼、互敬互让的家庭伦理关系;其次,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营造和睦相处的家庭氛围,子女要尊重父母的建议与意见,家长也应该尊重子女的自主权,尤其是面对自身的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的大学生子女,家长更应给子女自主选择的空间,不要剥夺子女的权利。
(2)优化传媒环境。大学生思想开放,更愿意接受新的信息,但由于思想还不够成熟,更容易冲动,或者更容易追求所谓的“时尚”,所以在接受来自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传媒的各种信息时,往往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因此,要优化传媒环境,多为大学生开办一些积极有益的节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贡献。
(3)优化社会环境。政府要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力度,整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引导先进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从整体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全社会也要行动起来,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大环境才能得以优化,才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总之,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的场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地。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它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宏渊.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J].兰州学刊,2005,(6).
[3]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邓卓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冯开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和途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5).
[6]毛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7]赵嘉麒.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