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睿芳
由于老年人生理特点、病理特殊,患者各种系统机能将出现下降,患者身体免疫力差,手术风险大,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感染症状。正确对围手术期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减少及预防患者并发症及感染症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患者的预后[1]。本文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38例因老年妇科疾病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留意患者病情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让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8例因妇科疾病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62~78岁,平均年龄为(74.4±5.2)岁。其中子宫肌瘤患者18例,子宫颈癌患者10例,卵巢肿瘤患者1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例,心电图异常患者4例。
2.手术方法:对于子宫癌患者行全子宫手术切除,对于子宫肌瘤患者保存整个子宫。对于出现合并症的患者在手术前应对合并症进行用药治疗,将合并症控制,然后再行肿瘤切除手术。
1.心理护理: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较大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在治疗前均会感到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大多数患者害怕手术的疼痛,担心手术失败会导致患者出现生理残缺甚至是死亡,因此大多数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紧张状态,患者可表现为失眠、烦躁等心理[2]。尽量多接触、多了解患者,并通过细致、真诚的交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耐心、细致地倾听患者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的相关需求,了解患者术前最担心、最关心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其给予适当的安慰[3]。需要有一切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要对患者拥有责任心、同情心及爱心。
2.麻醉观察: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时,患者还处在清醒的状态,此时院方应尽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避免喧哗,以免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刺激。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患者行麻醉药后,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功能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判断并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及动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妥善的处理。应积极参与各项的抢救工作,熟悉各种抢救的技术。
3.术后护理:外科手术由于创口较大,加之患者年纪较大,抵抗力较差、免疫能力低下,且部分患者可能还伴有其他心血管性疾病,因此患者术后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吸氧,并需要对患者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脉搏及血压的状况,从而保持各种管道顺畅。
4.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很多老年患者尤其是子女或配偶不在身边的患者,对医护人员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很多患者术后会过度关注自己的手术创伤,对于咳嗽、下床活动等行为均会错误认为会对影响自身的身体康复或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从而导致部分患者迟迟不肯下床活动过分依赖医护人员。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鼓励其进行日常的生活自理,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并告诉其科学的咳嗽方法及排痰方法,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鼓励老人在床上翻身、活动,然后在床边进行运动,循序渐进地学会自我护理。
5.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意识较差加之患者术后康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即使出院后也能做好相应的自我生活照料,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科学安排,并能适当地扩大社会,从而克服患者依赖的心理,使其能尽快康复,振奋精神,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
3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术后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均康复良好出院,患者腹部切口I期愈合患者36例,II期愈合患者3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5±3.5)天,其中1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经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差,加之心理较脆弱,围手术期实行整体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其目的在于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当作亲人,真实亲切地照顾好患者的情绪,合理科学地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正确地面对现实,走出精神痛苦的误区。术后对妇科患者进行全面、科学的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
1 江波.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0(7):218-219.
2 李坚.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体会[J].华夏医学,1999(5):200.
3 胡玉翠.心理干预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