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张燕茹
国内的绝大多数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都处于以工程项目为主导的生态环境中,企业每天所面对的是不断发生和进行的工程项目,很少有企业有精力思考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然而,随着工程项目盈利能力的递减,技术门槛的降低,以工程项目为主的盈利模式并不能支撑企业未来的长久发展。而另一方面,自主核心技术在工程项目利薄的情势之下,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以自主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化战略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国内绝大多数软件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项目实施经验,积累了大量的自主技术,这些都为企业行业软件产品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同时也可以较为完善地将项目实施中的经验知识加以固化和沉淀。
但是,绝大多数中小软件企业在产品化方面仍存在不足。首先是产品规划方面,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规划,在市场前景、技术储备,产品建设机制、产品营销,以及与自身业务发展方向上的分析和处理做得并不太好,对产品本身的掌握能力仍不足。其次,在营销方面,绝大多数公司并没有以产品形式来运作,而主要以工程项目方式进行销售,更多的还是在自己的项目中应用,并没有真正的走向产品化和市场化。这使得产品对于企业的价值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也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产品化是中小软件企业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对绝大多数中小软件企业来说是业务的一次战略性转型,它的执行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它的实现也将为企业的业务发展、运营模式、组织机构等带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产品和工程,并不只是概念上的区别,从市场角度,二者有根本性的不同,包括营销方法、渠道建设、市场推广等多个方面。绝大多数中小软件企业,都是以工程项目为主,且有着长时间的经验,可以说是从工程项目中成长起来的一个业务整体,工程意识一直比较重,对产品化缺乏系统性的认识。所以,产品化道路首先必须统一思想。企业管理层要在各种场合的会议中灌输产品化意识,要求各业务部门重视产品建设,改变过去的市场模式,要动起来。
产品化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大多数企业在走产品化道路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顾虑。首先是经营上的压力,从事产品研发,必然会有相当的投入,也转移了工程项目的注意力,对收益会有一定的影响。其次,人事和组织结构也会有一些调整。产品研发的骨干人员基本都是从工程项目中走过来的,对产品的运营模式还不能说是轻车熟路,组织结构也是以工程项目方式为主,走产品化必然涉及到组织结构的调整,相关人员的职能和业务调整,此外还会引进一些对做产品有经验的人员,人员增多,费用也就增多。再次,运营方式也比较陌生。与项目方式不同,产品营销和市场推广上会有很大改变。这对绝大多数中小软件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去摸索,去学习,去思考。
产品化是一个公司的战略政策,软件企业各业务部门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要在实践当中摸索发展,各业务部门要从长远利益去考虑发展,产品化是各业务部门未来盈利和生存的根本。因此企业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制度流程的建设,从市场、经管、财务、研发、推广等多个方面为业务部门的产品化建设提供服务和指导,规范各业务部门的产品建设、管理、销售、推广等多方面的业务,帮助业务部门向产品化迈进。
要走产品化之路,必须调整组织结构,改变目前以项目为主的组织结构。企业各业务部门必须按照“工程+产品+市场+管理”的模式来组建,以确保产品的建设机制和市场运作。过去以项目为主的部门,组建工程和产品两套相辅相成的体系,项目体系为产品体系提供基础,产品体系为项目体系提供开发支持,围绕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完善整个产品建设体系。
产品化,这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是概括起来,还是离不开这么几点: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卖?
“做什么”是一个产品规划层面的问题。企业的战略思路,应该是所有软件产品必须基于统一的平台来开发,这是一个资源共享、资源优化的问题。与此战略不符的产品,即使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企业也尽可能不去涉猎。另外,做产品必须以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为原则。在产品规划上,各申报单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市场容量分析等。
“怎么做”是产品建设层面的问题。在产品建设方式上,并不要求产品完全自主研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国内国际合作、合资,资本购买、委托开发等多种方式。如果完全依赖自主研发,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首先,对于中小软件企业来说,精力有限,并不能去了解过多的产品,特别是行业软件和产品,需要很长时间的的积累和沉淀。
其次,自主研发新品,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
再次,IT的发展非常迅速,而关键的核心技术都被国际大公司所垄断和掌握,对于一些先进技术,我们的认知和掌握能力不够,自主研发不能弥补这些缺点。
中国的软件市场一直受到国外厂商的垂涎,中小软件企业在产品建设层面上,需要进行不同于往常的尝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在产品建设上,中小软件企业应该搭建一些公共平台,服务和支持业务部门的产品建设,建立统一的软件产品测试体系,等等,以帮助业务部门完善产品的建设机制。
“怎么卖”是市场模式上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以省为单位,设立区域销售中心。建立了适当的市场模式,可以更好地考验产品的市场前景,锻炼产品营销能力。可以预见的是,产品投入渠道之后,将会有一批质量好、技术先进的产品获得快速发展,而另一些产品将会遭到市场的淘汰。优胜劣汰,这也将使企业将更好的资源、更大的精力去发展这些好产品。
对于渠道建设问题,中小软件企业要从长远利益处罚,建立一些战略级的合作伙伴,并且对合作伙伴进行全力支持、培训。通过加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使他们真正从合作中得到利益,另一方面,对合作伙伴,要充分信任,要从培训、推广、服务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
关于项目和产品的关系,这是中小软件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在进行产品化建设的初期,在业务模式上,各业务部门仍要保留工程项目能力。没有项目能力,产品化建设绝对无从谈起,项目能力仍是中小企业的立命之基。
首先,工程项目为产品化提供资金保障。工程项目虽然利润率下降,但目前仍然是中小软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产品销售特别是自主产品的销售,还不能支撑起中小软件企业的运营。
其次,工程项目为产品本身的完善和体系的健全提供了支持。所谓产品,并不是已经百分百完成的软硬件,而是包括在工程实施中案例性的、可重复性的系统。这些系统并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在工程实施中沉淀下来的,另一方面,对已经形成的产品软件系统,还需要在项目中不断地完善、丰富。再次,项目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保证,产品应该是从案例中来,有着很好的经验,这为软件产品的销售提供非常有利的保证。
中小软件企业不要再继续普遍撒网的做法,而是要做经典工程,要做典型性案例,要做那些规模大、利润点高的项目,这些案例要有推广空间,系统要有可复制性。这一方面,便于系统的产品化,另一方面,也为产品销售做准备。才外,在做项目的同时,加强核心能力建设,特别是项目规划设计、核心软件的研发。
产品化建设关系到中小软件企业未来在IT业内的地位,决定了中小软件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各级人员都要有大局观,要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思考,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中小软件企业在实施产品化的过程中,各级管理者要做好各级人员的思想动员工作,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