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骨的春风行动——《莎拉的钥匙》译后感

2012-08-15 00:45:22章于红
关键词:雅娜莉娅莎拉

龙 飞,章于红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选取与《安妮日记》、《苏菲的选择》等作品的相同题材,以再现二战期间灭绝人性的纳粹德军蹂躏、屠戮犹太人的野蛮暴行为故事的记叙角度,塔季雅娜·德·罗斯奈的《莎拉的钥匙》同样是战争带给人们的永久性伤痛的凝练、犀利之笔。在字字入木地控诉法西斯反动力量灭绝人性、蔑视犹太人生命权利的同时,有着多种文化生活背景的罗斯奈也带给读者几许不同于《安妮日记》和《苏菲的选择》的滋味。

首先,她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叙述故事。《莎拉的钥匙》选取了鲜为人知的法国维希政府制造的“春风行动”为主要叙事线索,围绕赛车场圈押事件,向读者展示了发生在巴黎不为人知的一段不浪漫的血腥历史。巴黎在现代人眼中,充满了浪漫、奢侈与华丽,如小说主人公朱莉娅,对法国巴黎充满了神往,甚至认为“法语比德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更柔和、更感性”。然而,在这样的浪漫之都曾经发生了令人悚闻的圈押事件,而事件的直接制造者正是法国当局执政者极其政权维护者——巴黎警察。1942年,法国当局和巴黎警察助纣为虐,对居住在法国的犹太人进行了一次惨绝人寰的蹂躏。在这次事件中,三千多名犹太儿童遭到秘密逮捕,送至奥斯维辛被屠杀。当时称这次事件为“春风行动”。不同于我们理解的和煦的春风送暖,而是噬骨冰冷的杀戮行为。相较纳粹分子,法国在这起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更让人震惊。事件发生在巴黎,执行者是法国警察,被圈押者很多是在法国出生的拥有法国公民身份的犹太小孩。而令人发指的是,法国当局并非简单听命于纳粹,而是急切地想讨好德国主子,竟然灭绝人性地篡改了指令,将年幼的小孩也抓起来移送过去,借以凑足德国要求的“移交”人数上限。“春风行动”,彻骨的痛。是犹太人的痛,痛在家破人亡,遭人屠杀,即使拥有法国国籍;是法国人的痛,痛在曾为虎作伥,受世人诟病;是全人类的痛,痛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出现了这样的反人类悲剧。这样的取材角度让二战题材作品的角度多元化,其效果是能引起更大的心灵震撼。

其次,小说叙述的方法不同于前两部作品。前两部作品的时空是单一的,讲述的是特定的战争年代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莎拉的钥匙》从战争事件亲历者莎拉和一个来自美国文明的朱莉娅两个人不同的时空各自发生的事件进行讲述。一方面莎拉的亲身体会使其在真实性上不亚于《安妮日记》和《辛德勒名单》,故事叙述以沉重而忧伤为基调;另一方面,来自当代美国文明人的朱莉娅的视角的历史回顾,充满了战争的伤痛和人性的认知,通过她亲自获取的事情真相,令人不忍卒读;她自己的人生也随着事实真相的逐渐显露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部分情感复杂,人物命运跌宕。然而他们不是孤立存在的,朱莉娅的法国丈夫同作品主人公莎拉有着一定的关系,莎拉手中的钥匙是莎拉同朱莉娅的法国丈夫一家的联系,这把钥匙又让朱莉娅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作者巧妙地将不同时空的人物、事件用一把钥匙串联,用一把钥匙开启所有事件之门,这种巧妙构思,跨越时空的叙述方式是不同于其他战争题材作品的。正如法国《快讯》对此书的评价:一部奇特的小说,颠覆你的阅读经验,永远在你以为有所掌握时出现意外,让你措手不及……不到最后一页,你不会知道莎拉的那把钥匙将你带往何处。

再次,小说主人公的两种不同人生的选择折射出了对身份意识的追求。《安妮日记》、《苏菲的选择》的小说主要人物是以一个人物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人物发生了一些事情,也论述了主要人物的命运和人生的选择,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是单一的二战期间的某个城市,而《莎拉的钥匙》则以不同时空两个主要代表人物为主,各自在特定的时空里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莎拉因为圈押事件被迫离开自己在法国的家,而她的弟弟迈克因为不愿意离开家,躲进了他们秘密的小橱柜,姐弟俩约好,等事件过去,姐姐就立刻给弟弟打开橱柜。姐姐莎拉以为当时的春风行动只是一次例行检查,并不知道此一去,竟是以弟弟的生命为代价。而在当代社会巴黎都市中生活的美国人朱莉娅因为对法国有着神奇的向往,离开美国来到法国,并结识了现在的丈夫,成家并育有一女。朱莉娅因为工作偶然了解了法国1942年发生的冬季赛车场圈押事件,即“春风行动”。更加让她惊讶的是,她的夫家和这一事件有着关联。随着她执着的探究,竟让她发现了莎拉和她夫家一直缄口不谈的秘密。随着她公公的解密,她终于在各方帮助下找到了莎拉。两个主人公的人生开始交汇。莎拉经历了弟弟迈克在橱柜中丧生的悲痛,带着对弟弟的内疚和对法国的怨恨,她离开了令她伤心失望的法国,到美国开始了自己的另一段人生之路,但弟弟之死让她永远无法释怀,带着无法言语的伤痛,她选择了死亡的解脱方式——直接开车撞向大树。她留下的笔记本中记叙了她不可言表的伤痛:迈克,岁月流逝,但我仍然保留着那把钥匙……它从未离开我……这里没有人知道关于这把钥匙的事,关于你的事;……没有哪一天不想你……我无法承受我过去的沉重,我怎么能假装自己是另外一个人……有了孩子以后,我依然忘不了过去。我丈夫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我的过去,但我无法忘却……来这里是一个可怕的错误。我以为可以把一切抛诸脑后,但是,我做不到……孩子和丈夫,不够……这样的生活我已无法忍受……我现在知道,我的伤疤再也无法愈合……记住了,永不忘记。朱莉娅没能见到活着的莎拉,但她却一直影响着朱莉娅的生活,直至朱莉娅坚持生下一个女孩,同丈夫离婚,回到美国纽约生活。她的人生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莎拉的儿子来到了她的身边。两个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时空就这样交汇融合了,是很神奇的交融,从法国到美国的莎拉,从美国到法国的最后又回到了美国的朱莉娅,他们在法国驻留,但最终定居在美国,奇妙的时空之旅,体现了作者潜在的美国温情。

最后,《莎拉的钥匙》以独特的方式凸显了当代人缺乏的历史责任感。朱莉娅来自美国的深受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的影响,加上多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熏陶,具有敏感、可贵的社会良知。在调查圈押事件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夫家居然和这一事件有着某种直接的牵连,她本着还原事实,还人公道的追求,执着地发掘事实的真相,执拗地探入她公公紧闭多年的心门,以求解丈夫家族与圈押事件的纠葛,最后也和公公站到了同一战线,要为她们家族“占据”莎拉家住所一事负起责任。朱莉娅的婆婆和两个小姑子外表典雅端庄,举止大方,活脱脱几位极富“涵养”的法国贵妇人形象,但她们满足于“幸福的”现状,不愿承担社会和历史责任,躲避情感和良知上的负累,所以,她们走到了朱莉娅和公公的对立面。这个家族中最没有责任感的是朱莉娅的丈夫伯特兰。他高大英俊,风流倜傥,言语风趣,事业有成,但却一直有婚外恋,对婚姻不负责任,并最终导致自己的婚姻破裂;后来妻子朱莉娅好不容易怀上二胎时,他却巧舌如簧地劝她流产,体现出他对家庭、感情和生命的不负责任;对于他家和莎拉的纠葛他轻描淡写,不愿提及,体现了他对历史、社会以及生命的不负责任。

正因为朱莉娅富具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良知,朱莉娅非常注重莎拉一事。即使遭受丈夫、婆婆、小姑子以及众多市侩法国家庭的白眼,甚至冒着自己婚姻破裂的风险,她也坚持探究自己家族的秘密,去揭开其他家人不愿触碰的伤疤。为了还原事实真相,她在欧美大陆间奔波。她还拖着虚弱的身子,挺着大肚子顶着烈日去见莎拉的儿子威廉,结果羊水破裂,鲜血染红了咖啡屋前的道路。所幸抢救及时,她生命无虞,二女儿也平安降生。她给二女儿取名莎拉,将对那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十岁女孩的关爱以母爱的特殊方式加以延续。借此塔季雅娜不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人们记住历史上那个泯灭人性的特殊时期,同时也昭示,一批如朱莉娅和他公公一类的正义人士用一种庄严的方式偿还历史宿怨。

当然,直面圈押事件此类的历史事件需要巨大的勇气。莎拉的儿子威廉最初了解到母亲真实身世时也感到惊诧、惶恐、拒斥。后来,朱莉娅用真诚和坚韧引导——从某个角度看甚至可以说是逼着他去面对和接受那个沉痛的事实,去重新认识和接受一位母亲。这个过程对于威廉而言是一种涅槃,他也为此付出了家庭破碎的代价。在那个残酷的历史事实面前,朱莉娅和威廉是两位冲破世俗名利观和“幸福观”的勇士。两人最后执手相看泪眼,在对方的眼中看到的是超凡脱俗的卓然。大多读者估计会将此解读为普通的圆满结局,认为两颗涅槃后的心碰出了爱的火花,但笔者更愿意相信,在塔季雅娜心中,朱莉娅已幻化为一把钥匙。这把钥匙穿透了重重历史迷雾,打开了众多人的心门,让阳光洒进了他们的心里,让他们的生活拥有别样的坚定与从容。所以,朱莉娅对威廉的爱不是男女之爱,而是一种更加庄重的大爱。

《莎拉的钥匙》成为欧美畅销小说的原因或许是它以独特的视角对纳粹、集中营、婚姻危机、女性成长等话题以一定的揭示。本书虽说是塔季雅娜的英文处女作,但她所体现出的对英文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纳粹、犹太人、屠杀、法国傀儡、美国记者、法国人浪漫温雅、文化融合、跨国婚姻……这一切元素经塔季雅娜精心调配,成了一道读者久违的阅读大餐。但凡阅读过这部作品,无不在其心灵深处留下永恒的印记。

[1] 塔季雅娜.莎拉的钥匙[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2] 孟凡东,祝蓁蓁.少女眼中的二战——评2009英国电视电影《安妮日记》[J].才智,2009(35).

[3] 吴东林.浅谈犹太人和美国人的关系[J].宿州师专学报,2002(9).

猜你喜欢
雅娜莉娅莎拉
张雅娜:春的序曲
青年文学家(2023年7期)2023-07-06 03:44:24
快递小黑与乌克兰雅娜:广州城中村的爱情童话
乖乖鼠在帮谁
张雅娜油画作品选登
Eight O’Clock/by Sara Teasdale八点钟
梦想做“完美母亲”,更难成为好母亲
英语世界(2020年8期)2020-08-28 11:33:20
饲养员手记
朱莉娅·罗伯茨
———“人民的选择”
海外星云(2017年9期)2017-05-22 08:29:11
玛莎与苏莉娅
大作文(2016年11期)2016-05-30 00:40:10
三根孔雀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