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艳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脏器功能逐渐衰退,机体抵抗力低下,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如不及时发现、抢救可导致死亡。重度呼衰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产生肺性脑病,死亡率达35% ~75%[1]。因此,临床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全面细致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做到病情变化早发现、早处理。对降低死亡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呼吸内科收治老年肺心病患者86例,进行护理观察,现汇报如下: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治疗的86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其中男57例,女29例,年龄75~89岁,平均83.2岁。发生诱因: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细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患者住院时间21~108 d,平均46.3 d,住院次数1~7次,平均2.3次,经过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74例,好转率为86.1%,死亡12例,死亡率13.9%。
1.肺性脑病(肺脑)的观察:肺脑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应积极观察先兆症状。特别在夜间睡眠中更应注意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发生,因低氧血症可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大脑对缺氧比其它组织更敏感,可导致脑组织水肿.脑功能异常[2]。如发现患者嗜睡或烦躁、神志恍惚、兴奋、头痛、恶心、呕吐、脉搏洪大、眼结膜充血等,为肺性脑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应加强持续低流量吸氧,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
2.呼吸衰竭的观察:如发现呼吸深、长、快可能有酸中毒发生;如遇有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一或暂停,是中枢性呼衰的先兆;如呼吸窘迫、紫绀、辅助呼吸肌也参与,可能是呼吸窘迫综合征。
3.心力衰竭的观察:当发现病人脉搏细弱、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加深、尿量减少、无诱因出现咳嗽、痰多、心慌、憋气;失眠、疲乏,应考虑有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应及早治疗。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如能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愈后较好。
4.心律失常的观察:肺心病心力衰竭时发生心律失常比例较高,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逐渐增高[3]。大多数表现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
5.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出血前的前驱症状,如出现咽部发痒、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应想到有呕血的可能性。
1.护理人员应针对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耐心说服、解释,想方设法消除患者悲观失望心理,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配合治疗,安心休养,争取早日康复。
2.急救护理
(1)出现肺性脑病的早期表现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协助抢救。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鼓励咳嗽、排痰。若痰液粘稠,可先行雾化吸入后再予以拍背排痰。积极配合医生使用呼吸兴奋剂及有效的抗菌药物。
(2)发生急性呼衰时,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氧流量0.5~1 L/min,吸入氧浓度约30%。肺部有较广泛的实变,重度缺氧时用开式口罩给氧,流量要增至3~5L/min,吸入氧浓度可达60%左右。定时进行血气分析,了解PaO2水平,判断缺氧状态的确切改善,同时避免长时间的高浓度给氧,以免引起氧中毒。按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及纠正酸中毒药物。
(3)营养护理:营养支持对高龄肺心病患者的预后起重要作用。多数肺心病人存在营养不良(占60%~80%)。营养状态愈差,肺功能障碍愈明显。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肺组织的修复,有利于增强呼吸肌力及免疫功能改善.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饮食上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如动植物蛋白、新鲜蔬菜、水果等)。保证足够热量(至少每日30 kcal/kg),保证蛋白质供应(每日1.0 ~ 1.5 g/kg),碳水化合物不宜过高(一般≤60%)。要注意少量多餐,多饮水少食油腻等高脂肪事物;对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糖的摄入量应适当限制,否则加重病情,对于伴水肿、尿少、肾功能衰竭者应限制钠盐摄入,但大量利尿、多汗者应增加食盐的量,以预防低钠综合征,并给予含钾多的食物。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减少者,可采用静脉输入氨基酸、脂肪乳等。另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
(4)用药的指导及护理:①抗生素:应用要参考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抗菌药物。有计划安排给药时间、种类、顺序;长期应用抗生素者,注意双重感染;还要注意可能继发的真菌感染。②呼吸兴奋剂:气管梗阻时禁用呼吸兴奋剂。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疗效及毒副作用。③支气管舒张剂:注意有无消化道副作用。④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药物:应用时注意查血中钾、钠、氯、钙、镁等。⑤激素:原则上早期大剂量、短疗程,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⑥强心剂:用药前应积极纠正缺氧和低钾血症,用药过程密观毒副作用。⑦利尿剂:使用时应注意到可引起血液浓缩,使痰液粘稠,加重气道阻塞;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低氯、低镁和碱中毒。应补充氯化钾或加用保钾利尿剂。
(5)卫生宣教与康复指导:①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保暖,防止受凉;②提高机体免疫力,必要时适量注射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免疫增强剂;③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保持空气清新。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④让患者掌握解痉药、抗生素等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常见的不良反应,使病症在早期得到及时处理[4]。⑤出院后作家庭氧疗,每天10~15 h(1~2 L/min)持续给氧能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坚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作腹式呼吸,缩唇缓慢呼气,增加膈的活动能力;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劳逸结合,出现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上感症状应及时就诊等。总之,精心的护理、细致的观察是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及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1 陶仲为.呼吸衰竭患者床旁监测[J].中国用内科杂志,1994,14(4):199.
2 鲍淑梅.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9):77-78.
3 胡仁学.178例肺心病急性期并发心律失常特点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1,20(2):119-120.
4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