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英
椎间盘突出症是我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近年来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大进展,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门诊及住院患者2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在226例患者中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3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61例,年龄30~62岁,病程7天~半年,40岁以上患者占70%,对照组113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63例,年龄在25~65岁,病程5天~3个月,40岁以上患者占65%,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有明显外伤史40例、腰痛伴一侧下肢疼痛麻木者150例、双侧下肢疼痛30例,仅有一侧下肢疼痛麻木者42例,突出部位在腰3~4,20例;腰4~5,124例;腰5~骶1,30 例;腰4~5、腰5~骶1,5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依据,根据临床症状、体征、CT或MR报告结果。
治疗方法:
治疗组:骶管疗法,采用药物为1组2%利多卡因 5ml加0.9%氯化钠10ml,曲安奈德10mg,2 组0.9%氯化钠10ml加川芎嗪120mg。3组0.9%氯化钠10ml加维生素B6100mg,4组0.9%氯化钠10ml加甲钴胺针0.5mg,5组0.9%氯化钠10ml加胞二磷胆碱 0.5g.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用拇指摸清骶骨角、在骶骨裂孔处,常规消毒,用5号针头10ml注射器分别抽取药物,操作者将针头从骶管裂孔处进针,穿刺时有落空感时,回抽时无血液无脑脊液,证明已进入骶管,再将药物缓慢推入骶管内,在注射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要减慢速度,或停止治疗或给予对症处理,骶管疗法10天为一次,3次为一疗程。
对照组:综合治疗
腰椎牵引:患者取仰卧位,取JHF-1130型脊柱牵引床,治疗剂量男40~45牛顿,女30~35牛顿,每次20分钟,10天为1疗程。
推拿按摩:用揉法、滚法,可使痉挛的肌肉放松,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
理疗:即蜡疗、中频、腰牵引、推拿按摩治疗方法,是我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常用方法,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
治疗结果:疗效评定为,优:无任何症状、体征、恢复原工作;良: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可保持工作;差: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从治疗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统计结果,治疗组优(79)良(30)差(4),对照组优(64)良(35)差(14)。见表1:经X2检验治疗组优良率(96.46%)对照组优良率统计(87.61%)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急慢性损伤后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及周围组织,引起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瘀血水肿、粘连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继发性无菌性炎症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方法治疗而得到缓解或临床治愈。本文两组治疗均取得较满意疗效,但以治疗组疗效最佳,临床治疗率多。骶管疗法用药采用曲安奈德10mg,该药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可渗透到硬脊膜外腔神经周围,消除神经根水肿,改善神经的营养状态[2]。川芎嗪有增加血液循环,甲钴胺营养神经,减轻患者肢体麻木,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达到消除疼痛恢复神经功能的治疗作用,腰椎牵引可调节神经根管的容积及椎间关节紊乱,降低椎间盘内压,增加了后纵韧带的张力,有利于突出髓核回纳,再配合采用推拿治疗,可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解除腰椎间盘突出,减轻神经根压迫和周围粘连组织,蜡疗、中频可使中药渗入局部形成很高的血药浓度,有利于尽早减轻局部水肿,抑制炎症的浸润,达到治疗目的。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事项,保守治疗在急性期应平卧硬板床、不宜进行推拿治疗。①对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或症状加重,反复发作者,应考虑手术治疗,以免神经根粘连加重。②手法治疗宜多卧床休息。③对有心脑疾病患者推拿不宜过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便,危险性小,掌握治疗时机,效果理想,特别是经骶管注射疗法,效果好,风险小,值得推广。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 王海潮,唐建坤,颜强民.108例腰椎间盘间突出症的治疗体会[J].颈腰痛杂志,2000,21(3):217 -218.
2 刘华.骶管注射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1):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