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东 陆 健 缪小芬 张学琴 张 涛 姜吉锋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226006)
膀胱是盆腔内空腔器官,周围有骨盆保护,膀胱破裂临床少见。随着交通及建筑的发展,其发生率逐渐上升。本文对12例膀胱破裂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对本病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12例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7-51岁。外伤原因∶车祸7例,坠落伤4例,脚踢伤1例。合并骨盆骨折8例。肉眼血尿7例,镜下血尿3例,有尿意但不能排尿2例。有腹膜刺激征9例。导尿导出血性尿液10例。膀胱注水试验阳性11例,阴性1例。
1.2 设备及扫描方法 所有CT受检者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扫描范围自膈肌到耻骨联合。扫描参数∶采集层厚5 mm,层间距1.2 mm,重建层厚 1.25 mm,视野(FOV)35 cm,电压120 kV,电流300 mA。X线造影受检者在GE PS800+X线机下进行,经导尿管注入15-20%泛影葡胺250ml,拍摄膀胱正位及左右斜位片,随后排空造影剂,再摄膀胱正位片。
2.1 CT表现膀胱内尿液密度增高,可见高密度血肿8例。膀胱壁缺损2例。膀胱壁密度增高9例。腹腔见低密度液体积聚10例,CT值约0-12Hu,积液位于肝脾周围,盆腔陷凹,肠袢间,结肠旁沟。膀胱前间隙及周围隐窝见高低混杂密度液体积聚8例,向上达脐部,向后达骶前间隙。
2.2 X线造影表现 造影剂积聚于膀胱上缘、肠袢间及结肠旁沟8例。造影剂外渗至膀胱前间隙,呈斑片状或条纹状,位于膀胱下方或周围7例。
2.3 手术表现膀胱顶裂口9个,膀胱底裂口3个,膀胱颈裂口5个。4例腹膜内型破裂,3例腹膜外型破裂,5例混合型破裂。
3.1 膀胱解剖及破裂机制 空虚的膀胱近似锥体形,可分为体、底、尖和颈4部分,膀胱有4个面,即上面、后面及两个下外侧面。男性膀胱的上面及底的上部盖有腹膜,并形成直肠膀胱陷凹。女性膀胱底没有腹膜覆盖,借富有静脉的疏松结缔组织与阴道前壁和子宫颈相接,膀胱上面几乎全部被腹膜覆盖。腹膜自此向后上移行至子宫体前面,形成膀胱子宫陷凹。空虚的膀胱全部位于骨盆腔内,周围受到骨盆及肌肉的保护,受伤机会比较小,但是当其随着尿液充盈时膀胱向上伸展,腹膜随之上移,膀胱上面及后面变薄,对外力缺乏保护,同时由于膀胱膨胀时,在外力作用下内压骤然升高或强烈振动而容易导致破裂。
3.2 膀胱破裂类型及影像表现根据膀胱破裂口与腹膜的关系,膀胱破裂可分为腹膜内型、腹膜外型和混合型[1]。鉴别类型对临床有重要意义,因为腹膜外膀胱破裂可采用保守疗法(膀胱引流),而腹膜内膀胱破裂需要立刻做手术修补。CT及X线造影可区分这些类型。腹膜内膀胱破裂,破裂口位于膀胱上面及底上部,尿液进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2],患者有腹膜刺激征,本组4例腹膜内型及5例混合型破裂均有此体征。液体积聚在膀胱的外侧隐窝、盆腔隐窝、肝脾周围、结肠旁沟及肠袢间。腹腔积聚的液体由于是尿液,所以CT值较低,一般为0-20Hu,此时不管有无合并其它脏器的损伤,都要想到膀胱破裂的可能。腹膜外膀胱破裂常见于骨盆骨折时[3],本组8例合并骨盆骨折的患者中,有7例有破裂口通腹膜外。破裂口多位于膀胱颈的前下壁,液体积聚于膀胱周围隐窝和膀胱前间隙,向前上可达脐部,向后可达骶前间隙,还可沿筋膜面或解剖间隙向上达肾周围,经坐骨大切迹至臀部、经闭孔至股部、经腹股沟至阴囊。混合型膀胱破裂则兼有以上两种类型的表现。CT及X线造影还能发现膀胱壁缺损或“泪滴状”改变[4]。但CT发现膀胱壁缺损的几率小于X线造影。
3.3 CT及X线造影对膀胱破裂诊断价值及优缺点CT及X线造影均对膀胱破裂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各有优缺点。CT平扫检查时间短,范围广,获得的影像信息丰富,尤其是当多脏器损伤,患者主要表现为实质脏器出血时,临床往往容易忽视膀胱破裂的存在,CT检查能减少膀胱破裂的漏诊率,但缺点是较难显示破裂口的具体部位。而膀胱造影能显示破裂口造影剂外溢的动态过程,一般能准确显示破裂口的位置,但缺点是检查时间较长,合并骨折的患者转动体位难以很好配合。CT结合X线造影则能互相取长补短,对正确诊断膀胱破裂的类型起到很好的作用。
[1]马玉生,许孝新,杨国强,等.22例膀胱破裂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34(4)∶262 -263.
[2]张利,廖安成,林振发.外伤性膀胱破裂42例临床分析.西部医学,2010,22(4)∶690-691.
[3]杨国联.36例膀胱破裂伤的诊断与治疗[J].河南医学研究,2003,12(2)∶157-158.
[4]孔凡彬.闭合性腹膜内型膀胱破裂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9)∶63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