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焦润明著《清末东北三省鼠疫灾难及防疫措施研究》

2012-08-15 00:45李洪河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社会史东北三省鼠疫

李洪河

评焦润明著《清末东北三省鼠疫灾难及防疫措施研究》

李洪河

十余年来,社会史研究的长足进步,也催促着中国疾疫社会史研究从历史研究的边缘逐步走向学术研究的中心,一大批疾疫社会史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有力地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学术繁荣.在众多的疾疫社会史研究中,有关清末1910-1911年东北地区鼠疫大流行的研究颇为引人注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焦润明教授的力作《清末东北三省鼠疫灾难及防疫措施研究》,为近年来的中国疾疫社会史研究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焦教授的这部新作,既是一项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开创性工作,同时也填补了目前许多学者尚未注意到的一块学术空白.这对当代中国的疾疫社会史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

作者从1990年代中期前后即开始对清末东北鼠疫问题加以关注,后在研读《盛京时报》、《东方杂志》及各地档案馆档案基础上,积十余年之功,终于完成了目前这部《清末东北三省鼠疫灾难及防疫措施研究》.相比此前已有之研究,该著是第一次对清末东北鼠疫流行及其防控等问题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这是一个基础薄弱、问题复杂、难点繁多的课题.作者以极大的勇气知难而上,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广征博引,用历史学、社会学、卫生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勾勒出了清末东北地区鼠疫大流行的状况,着力论述了清末东北三省鼠疫灾难的形成及其影响,防疫款项的筹集与募捐,应对鼠疫灾难的防疫法规建设、习俗改良、中外防疫交涉与合作,以及万国鼠疫研究会对清末鼠疫的总结等等,清晰地展示了清末鼠疫防控的全过程.同时,作者从新的角度审视鼠疫灾难与清末社会变迁、民俗变迁等,新意迭出,使该著更具学术价值.通读该著,我认为作为国内出版的第一部系统研究清末鼠疫灾难的学术力作,该著在功底扎实、学风严谨的学院派写作意义上,把学术创新语境下的清末东北鼠疫问题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清末东北三省鼠疫灾难及防疫措施研究》是一部在严格的学术意义上撰写的关于疾疫流行与社会变迁问题的专著,该著对国家体制下的鼠疫防控问题的探讨有诸多创新之处.尽管此前已有涉及东北鼠疫问题的研究成果问世,但从研究角度和探讨路径方面看,已有成果大多以"发生--流行--防控"的简单模式进行疾疫问题研究者居多,而将疾疫、国家与社会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考察的几乎没有.该著从政府和民间共同应对鼠疫灾难的视角为我们重新解读清末东北三省的鼠疫防控,不仅客观分析了国家意志下由清末政府主导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防疫组织的职能,尤对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管伍连德博士迅速动员朝野力量,协调渗透在东北的俄日等外国势力,仅用四个月时间即成功阻止鼠疫流行的创举进行了详细论证;不仅翔实分析了东北三省应对鼠疫灾难的防疫法规的源流及其对中外防疫法规的借鉴,而且以大量笔墨分析论证了清末东北三省鼠疫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清末东北三省鼠疫与民间舆论的参与、万国鼠疫研究会与清末东北三省出口贸易的恢复及国际防疫规制的确立和影响等.这种分析显示出当时的清末政府既要采取措施去控制疫情、化解危机,又要与处在传统文化场域下的民众沟通以使防疫举措得到顺利推行的行为,兼具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模式下的"工具行为"和"沟通行为"的双重功能.这就相当程度上在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上拓宽了疾疫社会史研究的视野,也是对该著主题的深入发掘.

该著同时也着力探究许多具体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前沿性的学术新意和学术价值.据作者考察,清末东北三省鼠疫灾难作为东北灾荒史上的重要主题内容,目前尚无一部系统的学术专著论述,其中涉及许多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如清末东北鼠疫到底是如何发生和传播的?鼠疫期间的防疫法规建设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地位?万国鼠疫研究会的召开背景和运作情况如何?民间舆论宣传和防疫募捐等对清末鼠疫防控有何推动作用?对于这些问题,该著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如作者经过研究认为,引发清末东北鼠疫灾难的疫源地是在俄国境内的后贝加尔地区,疫源物为旱獭,猎人烹食染疫旱獭肉致使鼠疫传播于人;1911年4月即宣统年间《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全国性的防疫法规,为近代中国的公共防疫制度建设提供了新范式;万国鼠疫研究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术会议,它对20世纪初期的国际医学交流、近代防疫医学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等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清末东北鼠疫期间报章杂志的舆论宣传和民间防疫组织的建立对清末防疫的推动作用极大,尤其是作者通过报章杂志的舆论宣传、防疫款项的筹集与募捐来探讨清末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点,其研究结果可以弥补以往认为清末政府完全忽略或忽视民众动员的偏颇之见.借助这个新视角的考察,亦可洞见清末民众怜贫惜弱、互相帮助、友爱族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广大民众在一定程度上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的萌动.本书在借鉴以往清末东北鼠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疾疫社会史为研究视角,将鼠疫与国家、社会的关系等重要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研究层次.因此,该著的出版不仅会直接推动近代中国疾疫史研究向纵深拓展,而且对于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多元视角研究也颇有借鉴价值.

在基本论题的专题研究方面,作者紧密联系当前疾疫社会史研究的实际,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见解和值得重视的问题.其中有三个方面在笔者的学术视野内,尤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是作者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学科地方史重大问题研究的提议.很显然,这是作者多年以来对东北地方史所做研究的以一贯之的思想与主张.与目前作者呈现给学界的清末鼠疫研究相映成趣的是其关于东北地方政治史和灾荒史的系列研究,应该说作者有关清末鼠疫的研究也是其东北地方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而作者有关加强地方史重大问题研究的提议,契合了当前学科分科日益细化、人们对知识综合的诉求不断提高、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方兴未艾的现代学术发展背景,这一提议无疑对历史学科的微观化、精确化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动.二是作者研究鼠疫却又超越鼠疫研究的学术创新.考虑到东北鼠疫发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生态因素,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习俗、宗教等因素,仅仅从个体生物学入手研究东北鼠疫发生发展的路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者把鼠疫与东北地方社会变迁、民俗变迁联系起来,透过此次鼠疫灾难的研究来窥见当时东北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整体变革,以及鼠疫背景下东北地区的民生实态.作者的这种研究说明,在不同的文化、价值交融中,鼠疫等疾疫研究的多元化已经被学界所接受.三是作者从清末鼠疫防控中得到的知古察今、鉴往知来的历史启迪.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学界已日益认识到疾疫对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亦是认识和研究疾疫演化、控制的整体图景的题中应有之义.作者从处理社会危机的角度入手,来审视当时清末政府和民间应对鼠疫灾难时所采取的举措和手段,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不仅符合了当代史学向微观化、精确化发展的总趋势,更体现了历史学"述往事,思来者"、为现实服务的宗旨和一定程度的"咨政"功能.

这里,我还要为之称道的是作者大量援引的权威资料和第一手资料.作者的创新之处虽多,但有最基本的一点不能不予说明,那就是其资料上的创新.原有的研究主要以相关报刊资料为主,虽然也有一些档案资料的运用,但显然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作者的行文过程来看,其所依据的基本资料主要是前人未曾引用过的原始资料,包括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和上海市档案馆的大量馆藏档案,以及清末东北鼠疫期间《盛京时报》、《大公报》、《申报》、《东方杂志》等大量的相关报道,此外还有奉天防疫总局在疫事结束后撰修的《东三省疫事报告书》等.作者从卷帙浩繁的档案中搜集而来的资料为以后学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而在作者的学术研究中,也能处处体现出其个人在档案研究中的历史和现实感悟以及作者一贯的严谨学风.

总而言之,作者的研究资料翔实,视角多元,论证深刻,文笔畅达.当然,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清末鼠疫的学术专著,作者的研究也难以做到美玉无瑕.其不足之处如对清末鼠疫流行前后的社会、环境和生态因素的分析等,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还可以进一步展开论述.在一些资料的引用方面,近年出版的由国际会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中文版《奉天国际鼠疫会议报告》(Report of International Plague Conference held at Mukden)、《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以及1950年代出版的东北地区相关鼠疫资料等,作者也鲜有涉及.但这些不足并无损于该书应有的价值,我们深信作者的论著必将进一步推动学界对清末鼠疫及相关疾疫社会史问题的研究,我们也期待着作者未来能有更多的有分量的学术研究成果.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

book=4,ebook=45

猜你喜欢
社会史东北三省鼠疫
初中地理《东北三省》教学案例与反思
重新认识鼠疫
一场改变历史的鼠疫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东北三省滑雪产业的空间拓展路径
展现社会史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评《宋代社会史论集》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再思考
东北三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