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军
(中南大学军选办,湖南长沙410083)
2009年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国防生的忠诚感是指国防生对军队和国家忠实诚恳的态度和竭尽全力的学习、工作、训练的统一。在这个新形势下,忠诚对于国防生具有时代意义。
根据王文益对某高校40名国防生单个进行的访谈和对260名国防生进行的不记名问卷调查,国防生总体上呈现如下特点。
所有被调查的国防生都认为忠诚感是国防生必不可少的道德规范。但在回答国防生忠诚感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培育等问题时,20%的国防生认为主要靠纪律约束和以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教育,10%的国防生认为人的趋利性本质决定了绝对意义上的忠诚感无法培育。40名接受访谈的国防生经过沉思,也无独到见解。
调查显示,90%的认为国防生的价值观念应该被整个社会积极倡导。但也有部分国防生既担心在部队遭受物质和精神利益的损失,又担心转业问题,因此表示若允许则选择退出国防生队伍。还有2%的国防生认为国防生的价值在战场上才能体现,所以选择现在退出,在爆发战争时则会主动要求参战。
目前,国防生总体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忠诚感。但在访谈中也发现个别国防生主观能动性不强,认为完成任务就是忠于职守,从不考虑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时效。同时,因无就业压力,部分国防生学习动力不足,成才观念亟待加强。此外,功利思想开始抬头,国防生应对未来艰苦环境的思想准备不足,知行难以自觉统一。
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加大了培育压力。受西方式的民主自由、狭隘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的不断冲击,部分国防生在现实中看到一些敏感问题和复杂社会现象时就容易出现迷茫和困惑。
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增强了培育难度。受极端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国防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逐渐淡化了从军报国的志向,当理想与现实容易出现反差时,便容易产生思想波动。
政治信念的弱化,动摇了培育基础。有的国防生政治认知肤浅,政治评价大多围绕自身利益去判断和思考,没有牢固树立献身国防的思想观念,在现实利益的权衡中,政治信念容易动摇,有的甚至产生了退出国防生队伍的想法。
入口把关的不严格,成为了培育短板。近几年来,国防生入学成绩都不太突出,这是先天不足。同时,客观存在考生实际情况与报考信息不符的现象,政审面试中又缺乏科学界定的合格标准,这就容易让少部分献身国防事业信心不强、政治信念不坚定的考生进入国防生队伍。
大学自由的环境氛围,影响了培育进度。受同学和老师的影响,大部分国防生希望在大城市工作或出国,去军队成就事业的志向开始淡漠。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两者之中,更看重个人的前途和的待遇。
教育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削弱了培育效果。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只看到国防生忠诚感的重要作用,没有清醒认识到忠诚度降低的危害,也没有理性思考忠诚感的培育问题。其次,培育方式单一,只看到法治和管理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三,培育分工有限制,认为国防生忠诚感的培养仅仅是国防生管理人员的事情,不能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形成了培育障碍。部分国防生追求个人价值实现及付出与回报的平衡,在实际行动中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往往表现出马虎、怕苦、怕累的情况,对到部队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不足。
少数从军意志不坚定,导致了培育尴尬。部分学员被待遇和招生优惠政策吸引而选择报考了国防生,他们忽视了国防生必须承担的义务,没有作好当一名军人的思想准备。在经济和就业压力得到缓解或者升学目的达到时,就在毕业前动了违约的念头,打起了退堂鼓。
毕业分配去向迷茫,造成了培育困扰。因毕业去向、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服役年限具有不确定性,不少国防生对军旅生涯既向往又害怕。虽然有关部门平时对国防生的分配问题进行过讲解,但少量信息满足不了多数国防生的心理需求,在献身国防的激情减弱之后,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出现了动摇。
一要优化培养环境。国防生是地方大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今后的军旅生涯又要求其具备自觉的献身精神和服从意识,高校要针对国防生特殊的身份和职业特点,紧紧围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来开展国防生教育,要为国防生营造一个有爱的关怀、有军的味道、有好的学风的特殊环境。
二要开发培养环境。要积极地将国防生党组织建设到国防生生活的社区去,完善党员的评议机制,充分发挥国防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党员评比及党员帮扶活动,让国防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三要创设培养情境。要在校园中积极营造军营氛围,如开通国防生网站、刊印国防生杂志、邀请军首长或部队英模等作报告、组织模拟军歌歌咏比赛、举行行军拉练和军事知识竞赛活动等。要加强经常性实践养成,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成立国防生模拟营、连、排、班,推行“准军事化”管理,使国防生在点滴养成中树立爱军、强军的使命感。
“往根上抓、从核上引”,突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改进教育形式、丰富教育手段,不断强化国防生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意识,着力引导他们领会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明确基本要求,掌握基本观点,打牢理论基础。
“军与地,三结合”,注重发挥校园教育资源丰富优势。与党的组织建设相结合,锤炼“忠于党”的政治品格;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培养“忠于国家”的高尚情操;与军旅文化建设相结合,树立“忠于军队”的价值取向。军地相互融合,共同煅铸国防生思想政治基础。
“走出校门,深刻体验”,结合地方红色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所在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如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等,培养国防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夯实从军报国思想基础。
一是完善国防生忠诚品质评价制度。首先,明确国防生忠诚品质的评价标准。借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利用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宣传各种形式表现的忠诚品德,使国防生和社会大众掌握合情合理、清晰明了的道德评价尺度。其次,强化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利用国防生内部的连务会、班务会、总结会、党组织会议等针对行为责任和行为动机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使他们形成对忠诚的正确认识,使其自觉地扬善抑恶、向善避恶。
二是建立可行的国防生忠诚赏罚机制。要及时、适当地对忠诚行为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要对那些行为消极、敷衍的国防生给予批评教育,还要坚决处理那些有损害国家利益和军队集体荣誉行为的国防生。要把国防生立功受奖、评先评优、竞选、入党等事宜与国防生思想素质、学习训练、工作任务挂起钩来,并以此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定标准。
第一,在狠抓日常养成中培养忠诚行为习惯。国防生的忠诚行为同他们每天的生活、学习、训练和工作密不可分。因此,应该从日常生活抓起,从小事抓起,使国防生渐渐养成时刻遵守忠诚规范要求的行为习惯。
第二,在把握重要时机中深化忠诚规范认知。把握重要时机,按照忠诚的原则和规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巩固并提高原有的忠诚教育效果。可结合国防生入校的集中教育对国防生忠诚的理论、意义进行宣传教育;可在国防生评功评奖、入党等问题上加强国防生的义利观、爱国奉献教育等。
第三,在关注重点人员中推动忠诚培育普及。对国防生中的思想不坚定者,要加强教育引导,既要预防他们受侵蚀,又要解决他们的不平衡心理,确保忠诚规范的作用正常发挥,做到忠诚培育的全面普及、整体推动。
[1]耿梅娟.高校国防生思想现状及培养对策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11):36 -37.
[2]曹鹏.浅谈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2010,(10):138,141.
[3]刘志勇,阳仁宇.新形势下国防生人才培养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0):119 -120,133.
[4]宋晓安,赵中华,邹晓燕.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27):135 -137.
[5]王国炎.培育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2010,2(12):35 -40.
[6]杜丽君,肖明阳,唐柳.关于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理论导报,2010,(2):4546.
[7]夏永华.论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思想战线,2010,4(36):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