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视阈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建构研究*

2012-08-15 00:43
外语与翻译 2012年3期
关键词:师生思政高职

刘 婷

(南华工商学院思政部,广东 广州510507)

生态课堂借助于生态学的方法,以生态思维和生态视域考察课堂教学,从学生、教师及其课堂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探索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目前亟待改观频频发生的课堂生态危机:呼唤教师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呼唤学生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呼唤我们的教学方式从个人独立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对话方式。生态课堂建设的目光是投注于学生与教师的完整的生命体,关注课堂上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间信息的流动;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师生通过平等对话,激发生命的智慧,极大地有利于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建设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亟待有效优化的生态现场

(一)教师行为角色的错位

有些教师受长期传统教学惯性的制约,不能一下子扭转课堂中教师话语霸权的情况。依旧把教师的预设、观点和意愿放在教学首位,依旧把持话语权,不肯让位,教师无不辛劳地为传授知识忙碌着。不可否认,教师清晰而有条理的讲授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堂教学中大量知识的流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更多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性角色。另有些教师急于摆脱以前的灌输教学,将课堂几乎变成了教师的不作为。在教学中充当旁观者。要么对文本并没有独立的见解,要么不敢或不愿理解,担心一发表自己的看法,就有抹杀学生主动性之嫌。不少高职思政课,教师一味的提倡少讲解,多活动,而走了极端。很多研讨课和学生辩论课中,教师不语或失语,变成了纯粹沉默的倾听者。对学生热火朝天的研讨,活灵活现地演讲,微笑观看却很少有精辟讲解或结语。即使有也只蜻蜓点水般附和,皆大欢喜。因此,许多绝佳的生成性课程资源,从眼皮下溜走。这种熟视无睹的角色错位,致使教育教学错失良机。

(二)学生行为角色的错位

由于有些教师长期控制着课堂话语霸权,在教师滔滔不绝的知识讲授中却很少找到学生心理因素受到重视的情形。学生心理受到忽视的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不当期望、学生很少受到教师激励、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缺乏、关系紧张等现象,学生的心理世界可谓冷漠的家园。造成学生在教改的盛名之下,仍然滞后被动的僵局。一方面理论界高扬生命价值的教学改革理念充满了教育研究者的学术作品;另一方面现实中缺乏生气的课堂却依然大肆存在。学生的心理活动与特征本应作为教学目标的制订与实施的依据,却渐渐地被浩瀚的知识海洋所淹没。由于教学改革提倡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另有些教师误解为把课堂交给学生,又造成了一些不良现象:课堂上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整个课堂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结果是甲真棒,乙很好,丙也不错。这样的教学致使学生对高职思政课的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表面上是获得了学习的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从实际效果看学习行为多是无效。

(三)教与学行为的错位

本应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建构意义的场所,本应是师生协同发展、共同参与的生命成长的课堂,为何成为教师和学生各自眼中疏离的世界?究其原因: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匮乏现状,使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正走向疏离。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往往是以教的效率来代替学的效率,使得教与学行为的错位。多数教师还是不能看到课堂教学的真实世界中发生的一切,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那么如何走进真实的教学世界是一大挑战?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性角色,而非陪伴学生成长过程的情感性角色。试想一个缺少充分尊重,缺少彼此理解的课堂,教与学永远只能擦肩而过。新的教学改革是对生态课堂的期待与呼唤,生态教学观认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应是在轻松、和谐的教育情境中,师生思维的碰撞,教师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对课堂各生态因子之间多元复杂关系的优化调控,使之达到一种稳定、有序、合理、和谐的发展状态,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生态课堂建构的依据:观念的先导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课堂的重要理论支撑。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生态课堂的主题。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意味着课堂教学中一切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和教师,将师生的全面发展视为生态课堂教学中的最高目标,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应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丰富的人生体验,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马克思生态学理论中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是自然、人和社会统一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这双重发展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自然历史过程。在生态课堂中,人与整个社会、自然界要协调和谐,整个课堂教学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也是协调和谐的。因此,不能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学生与教师、教学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现在生态课堂教学中,强调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师、学生作为推动教学质量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知识、能力、情感、道德观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注重学生的协调发展,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注重教学质量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坚持课堂教学质量与师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相协调,促进师生、环境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师生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课堂是科学发展观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立足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努力实现课堂教学发展的均衡和协调,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生态课堂是自觉运用客观规律推动课堂教学全面进步和实现教师、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生态课堂视阈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

(一)教师与学生的生态适应,营造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

在生态系统网络中各生态因子具有共生性、协同性、依存性、平等性。生态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观应是一种动态的、平等对话交互主体的“人一人”关系。生态课堂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应由传统的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传统课堂中滴水不漏和头头是道的讲解曾经被视为经典课堂范例,现在这种观念要更新了。课堂是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课堂的静默者,师生共同拥有话语权。在课堂对话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生态位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师在设计者、组织者、发动者、激励者、协调者、促进者、合作者、共同学习者等多种角色间转换,学生则在学习者、建构者、探究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间转换。教师与学生生态主体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达到一种融合的状态。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生态系统中,应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促进生命的共生性,努力让学生与教师生态主体之间、学生与学生生态主体之间通过多向的交往,建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谐、平等的关系,全面和谐地促进学生和教师生态主体的发展。

(二)课堂与生活的生态结合,回归师生的生活世界

早在1929年,陶行知就提出:生活就是教育。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回归生活,回归本体,在与生活的水乳交融中探寻和实现思政课存在的意义基础和价值源泉。生态课堂视域中高职思政课说到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撞击的沟通和升华,只有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难题以及关注热点问题的思政教育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高职思政课的生态课堂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与对话交流互识与共识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双方共同、相互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这种对话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的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当今人才的培养迫切要求通过提高课堂生命体的活力,消除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重重壁垒,为生命体创设最接近其真实生活的成长环境。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要关注生活世界,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并服务于生活世界的思政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给人严肃有余,鲜活不足,很重要的原因是一方面教师没有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入课堂;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真正吃透教学改革强调教育应回归生命本真的精神要领。总之,生态课堂视域中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是一个师生、生生在敞开自我、走近彼此的对话中,相互追问,相互聆听,共同寻找生命的意义。

(三)课堂与环境的生态互动,塑造人文课堂的生态环境

课堂是师生共同演绎生命意义的舞台,一个和谐共生的课堂环境是师生完整生命得以自由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努力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成为自我指导和自主的学习者,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良性发展。教师生态主体要提供广博的资源信息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生态主体感受课堂的有用性、吸引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生态主体要对学生关爱、尊重、期待、宽容,用富于激情的教学行为感染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生态心理环境。要创设以学生生态主体为中心的、整合的、协作的学习情境,进而建构思政课学习的实践场。要创设动态开放的时空,关注思政课堂情境的动态生成。要开放性纳入学生生态主体的经验、问题和新生的体悟,随机果断地促进生成,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让高职院校思政课生态课堂成为不断涌起生命活力、激情与智能浪花的河流。要努力创设真实的或逼真的问题情境、迁移情境。通过影视作品、图片资料、多媒体技术配合精制讲解再现内容情境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展示丰富情境,激发学生的政治兴趣和道德情感,让学生生态主体在情境中、在实践中自主建构知识。总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课堂情境突出体现的应是和谐自然的特征,既有人际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又有理性的思辨,在人文的阳光中探究,在科学的探究中享受人文关怀。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

[3]杨冬梅.课堂教学生态观阐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4]杜亚丽.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猜你喜欢
师生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麻辣师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