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探析

2012-08-15 00:42:55齐智慧
文教资料 2012年28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高校学生目标

齐智慧

(周口师范学院 化学系,河南 周口 466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业制度也由以前的“统分统配”转变为“自主择业”。一方面高校的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发生了变化——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另一面宏观经济受到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面临严重的压力。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没能满足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现实产生很大差距;大学生不再是“骄子”、“宠儿”,相应地变为就业方面的弱势群体。如何引导大学生就业,怎么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高校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课题。

1.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职业就是指个人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社会劳动,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而发展变化。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全部与职业联系的经历过程,当然它也是个人人生中职业、职位变迁和工作理想实现的过程。而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也可以说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把握时机和排斥障碍,为自我确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进而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它不仅是帮助个人依照本身的条件去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自己更正确地认识自我,真正了解自我,为自己定下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我的职业生涯插上理想的翅膀,去实现自我价值。

2.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2.1个人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制定合理科学的职业规划。由于部分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导致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对自己进行评价,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另外部分学生对知识结构、职业素质,以及动手能力诸多方面准备不足,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部分高校学生认为就业竞争如此激烈,找到工作已经很困难,自己再挑三拣四、奢谈职业规划,这只能浪费时间、错失良机。这种心态往往容易导致缺乏职业理想和自信,降低对职业人生追求的热情,由于缺乏规划设计,在职业竞争中不能很好地展示自身优点,降低了取胜的概率。这部分高校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对未来缺乏规划,抱着顺其自然、随波逐流的态度,毫无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部分高校学生有从众心理,将当今社会上受欢迎的“热门”职业作为自己的追求而忽视了“自我”,依此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既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难以取得成功,又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相吻合,导致工作乏味,动力不足。还有部分高校学生有唯“钱”是图的思想,认为就业就是为了挣钱,工资高就是好职业,只要能挣钱,干什么都无所谓,而这样不仅使自己的职业生涯索然无味,往往也难以遂愿。部分学生在规划自己职业生涯时,对职业的复杂性、事业成功的艰难性认识不足,忽视自身条件,仅凭喜好一味求“高”,为自己定下了高不可攀的目标,不愿意做实实在在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在追求永远不能实现的幻想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到头来不仅劳神、一无所获,还因屡遭挫折丧失对事业和人生的追求。

2.2社会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大学生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员,难免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部分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中过分注重薪酬而不考虑自我因素,作出不符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选择,最终导致在职业生涯中走了弯路。部分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再加上部分家长过分干涉孩子的专业选择、就业方向,没有考虑孩子自己的爱好特长,致使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一纸空文。

3.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3.1有助于确定方向,提高成功的机会。

一个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思考的大学生,必定对自己的发展有所规划,在择业、就业中不至于那么茫然。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有了规划可以避免盲目地“撞大运”,减少职业生涯中的挫折;有了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真正做到“预则立”。

3.2有助于提升竞争力。

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助于他们挖掘培养自我的潜能和创造力,提升自我竞争力。学生通过分析自己、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的能力,评估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从而可以根据轻重缓急安排日常学习和生活,采用有计划,有目的,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使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一席之地。当今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处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职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到有所准备,用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把自己的求职活动付诸实践。

3.3有助于增加学习动力。

一个对职业生涯有规划的大学生,必定全面思考自己的优缺点,在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弄清了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再加上自己已经确定了目标方向,因此会增加学习动力,努力向目标前进。

4.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4.1社会方面。

要制定完善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的职业生涯教育政策,推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规范化、制度化进程。要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管理监督和扶持。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是当今大学生就业主要途径,就业市场的有序健康,成为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最大因素。这就要求社会有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4.2学校方面。

要完善学科设置,改进教学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要的人才。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首要之急。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有学习、沟通交流,以及实习的场所,有助于学生产生清晰的职业形象,择业的目的性更强,能明确自我的职业发展定位,加大职业生涯选择的现实性。要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应做到丰富,涉及面广,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并具有可操作性。课程设置和开设使高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职业测评的具体方法,对自我有全面客观的正确认识,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能公正的评估,从而为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确。

4.3学生自身方面。

树立规划意识,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做到把自我内心渴望成功的激情化作实际行动,了解自己,确定奋斗目标,结合自身状况,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选择职业并作出职业决策,从而定位自身发展方向,制定合适自己的人生规划。积极参与就业指导课和相关的活动,抓住每次能锻炼自我的机会,提升自我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阅历,并通过专业实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1]杨国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3).

[2]郭剑.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0).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高校学生目标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我们的目标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00
幼儿师范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初步探索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