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养和理想与大学生人生观自觉

2012-08-15 00:42朱旭靓
文教资料 2012年8期
关键词:人生观理想道德

朱旭靓

(赣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文化、素养和理想与大学生人生观自觉

朱旭靓

(赣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意义的根本观点,社会转型期下的大学生面临诸多复杂的社会矛盾,导致了他们人生观的迷茫和浮躁。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常必要的。文化、素养和理想是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三个向度。

大学生 人生观的自觉 文化 素养 理想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自觉”一语是借用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一语,意指活动主体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的过程。大学生人生观自觉是大学生对人生观的自我了解、觉醒。本文试图以人生哲学的视角,探寻大学生人生观的自觉,为大学生人生道路选择和个人发展提供指导。

一、迷茫和浮躁:大学生人生道路的现状

在社会转型期,面临诸多压力和困难,人际关系的处理,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物欲横流、金钱崇拜,某些大学生的社会道德与人生理想受到影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状态下,一些青年人感觉到迷惘与浮躁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大学生自身缺乏对人生的规划,而外界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得他们浮躁不安。“人生朝露,何必自苦如此”,面对短暂的人生、各式各样的诱惑难以抵挡,加之大学生人生阅历有限,他们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在这个充满物质诱惑的世界里,崇高的人生理想显得如此缥缈。[1]人生道路是从生命的自然状态到生命的社会实践状态运动的过程,是人生历程自觉展开的过程。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势必造成大学生的迷茫与浮躁,这就迫切需要大学生人生观的自觉。

二、认识“人”: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人生观要自觉就需要对人有个清楚的认知。人生观的物质载体是人,人要回答如何生活才有意义,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首先要解答人是什么。因此,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理论基础即人的本质。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know your self)”是从个体角度来说的话,那么认识“人”则是类群体的角度。“是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而晚上三条腿走路?谜语的答案是“人”。早上,中午,晚上分别比喻人的幼年,中年和老年。理解“人”仿佛又回到了斯芬克斯之谜。“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复杂的生命体。第一,“人”具有主体性。作为人生的主体,“人”首先是个人,即单个的、具有自身特性的人。因此,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欲望。第二,“人”具有社会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人是社会的人,只能从社会关系中认识个人。在现实中,个人与社会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个人生命的有限、个人需要的多样、个人活动的动态总是伴随着个体。毋庸置疑,在两者寻找一个平衡点,即人生目的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平衡成为我们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理论前提。

三、文化、素养和理想: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向度[2]

(一)素养: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前提

《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素养即修习涵养,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的词语。素养内涵丰富,包涵道德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职业素养,等等。道德素养,指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磨炼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如在西方,古希腊社会视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为四主德;在中世纪,基督教要求的主要德行是信仰、博爱、忍耐、希望。近现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正义等德性。在我国,孔子提倡“仁爱”、“克己复礼”、“忠恕”等品德,并把智、仁、勇作为三品德。“仁、义、礼、智、信”的“五常”理念是我国传统道德素养的精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是集体主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求人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代大学生也应保持一种基本的道德情操,常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做到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人文素养,主要体现为一种“人文精神”。它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春秋末期的孔子是集大成者,孔子创立的人生哲学要求的是入世,倡导建功立业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其思想不仅在社会生活中是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且在政治、教育和社会风气上还处于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国民精神。孔子把“仁爱”视为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个体追求人格的完全,达至君子,孔子也把仁道作为毕生追求的终极境界,周游列国,宣扬“仁爱”思想,时至今日也为后人学习传扬。《易经》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贲卦》)古人尚且重视人文精神,况今人乎?职业素养也是青年大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青年大学生总会走上工作岗位,要承担各种各样的任务。面对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迷茫与困惑状态,个人素养好比一座灯塔,指引迷航的船舶从此岸到达彼岸。良好的素养,彰显的是大学生的精神品质和精神内涵,它是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前提。

(二)文化: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关键

“文化”一词“从西方翻译而来”②,是一个被普遍使用且具有很大包容性的概念,至今众说纷纭。我国学者郑金洲先生在《教育文化学》中收集的“文化”的定达310种。尽管“文化”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但它事实上作为一种实践的、动态的“文化活动”却丰富多彩,且一刻也没有停息过。[3]简单地说,文化就是“人化”(“向文而化”、“向人而化”),即依“人”的意义、向人的理想改变世界和人本身,使之向美、追善、求真、自由……[4]

文化(教育能获得文化)或者说是教育(文化具有教育的功能)是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塑造时期,需接受各方面良好的教育:正规的学校教育,广泛的社会教育,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通过学习、追问、思考和观察,他们一步步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奋斗方向。对大学生们进行教育和再教育,就是一个补充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一个真正觉悟人生的过程。第一,“认识你自己”。黑格尔指出:“苏格拉底实践了这条诫命,他使(认识你自己)成为希腊人的格言;他使提出原则来代替德尔菲神的英雄人自己知道什么是真理,他应当向自身中观看。”[5]对自己全面而真实的了解,是深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第二,“人最为天下贵”(《荀子·王制》)。生命诚可贵,应爱惜生命。更应扩展能量,实现个体价值的升值。第三,有为与无为相结合。青年大学生做事情,应当多一分踏实、少一分急躁,多一分专注、少一分盲从。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四有”新人。教育应该是指导大学生把握生命意义、树立科学人生观的关键。

(三)理想: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动力

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表现。人们的理想也有先进与反动、崇高与卑下之分。先进的、崇高的理想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理想。理想是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群体理想、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素质理想。“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理想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动力。

自古多少文人骚客、布衣平民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理想才有动力呢?第一,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利益取向。中国社会进入了利益多元化的新时期。大学生不应回避切身利益问题。但是应坚持正确的利益取向,把自身利益与人民、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第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有助于大学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逆境,有助于合理掌控自己,成为“设计”和实践理想的主人。“苏格拉底有一个理想——个平静地自拥有公正、无畏、独立的理想。他感到他是幸福的,因为他一直在实践这个理想”。[6]第三,科学的人生规划。人生有涯而知无涯。大学生通过科学的人生规划,积极追求自己的事业,有助于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总之,个人理想时刻要与社会密切联系,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文化、素养和理想是大学生人生观自觉的三个向度。我认为它们三者关系是相互联系,层层深入的。文化(教育)是“向文而化”、“向人而化”,围绕“人之为人”的美好而崇高的理想提供一种文化范式,使人“向人而化”;素养是人将文化内化为一种人之应然的生存方式,是实现“人”的理想的基础。而理想则是“人”的奋斗目标和落脚点,是人为之前行的不竭动力。

大学生人生观自觉是基于“人”的主体性而言的,因为“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取向。说“人”是一种境界,是就人们为自己设定一种高于现实的理想;说“人”是一种取向,是就人和人的生活追求真善美、趋向理想价值、向“好”的方向发展。③大学生人生观自觉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系统的、漫长的过程。我也认为大学生人生观自觉一开始是少数人的自觉,只有在接受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大多数人的自觉。大学生人身观教育要以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追求人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为目标,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态度,从而实践有价值的人生。④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56.

②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三联书店,2001:133.

③孙美堂.文化价值论[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74.

④张孝宜主编.人生观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

[1][2]周岑银.生命意义与个体追求—新时期青年人生观的觉醒[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

[3]傅林.世纪回眸:中国大学文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1-22.

[4]孙美堂.文化价值论[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3.

[5][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96.

[6][英]泰勒,[奥]龚珀茨.苏格拉底传[M].赵继铨,李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40.

猜你喜欢
人生观理想道德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