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冰
(汕头市金园实验中学,广东 汕头 515041)
“得人心者得天下”,一个懂得欣赏和赞美学生的班主任,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使班级这一“天下”风调雨顺、风生水起。
班主任工作中,如果经常批评学生,即使用心良苦,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情绪,导致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但经常用欣赏和赞美鼓励、教育学生,则学生更易于接受各种要求与规范,并能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推进自我和班级良性发展。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心灯”,如果没有点亮,这个人的灵魂就只能在黑暗中游荡。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点亮学生的心灯”。初中生尚处在人生的混沌阶段,还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知识和能力为自己点亮心灯。他们想表现自己以获得他人认同,却又难辨场合与是非;意识到自己的某些弱点却又难以超越;期待交朋结友,却又难以把握分寸;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却又智识不足,难以抵制不良诱惑;甚至自我暗示夸大自身缺陷而自我封闭。而班主任的欣赏与赞美恰如春风化雨,开启学生的心门,点亮学生的心灯,使他们心中洋溢着温暖,对前途充满信心。有这样一个实例:一位高个子同学总是将一只手放在裤兜里,无论春夏和秋冬。班主任注意到这一细节,通过侧面了解情况,得知其幼小时手臂受伤留下了轻微残疾,他唯恐别人知道而受歧视。班主任找他谈话,表扬他在集体生活中的温文尔雅和突出的组织能力;然后,有意无意地对几位与他交往多的同学说他是体育委员的最佳人选;最后,直接说动他担任了体育委员,并在赞扬和激励中以体育委员的示范性要求逐渐使他把手举起来而不是藏在裤兜。两个月后,班主任当面单刀直入地褒奖他成功地克服了生理缺陷留下的心理阴影,并希望他同意将该事例用以引导教育其他同学。该生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试着甩甩那只手,感激与兴奋溢于言表。从此这位学生精神焕发,成绩也突飞猛进。班主任的引导、欣赏与赞美成功地点亮了这位学生的“心灯”,照亮了他的前程。
可以说,欣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与素质,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对学生的欣赏可以促成学生建立自信、发扬自己的优秀品格,同时,教师的欣赏就是学生勤奋向上与创新的动力。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或者一句淡淡的话语往往会成为学生成功的起点。同时,欣赏也不是教师的单向付出,而是这种付出终究会得到回报,最终成为师生双向互动的动力源泉。学生在教师的欣赏中感受爱与关怀,同时,他们同样给老师报以爱与感激,学习的热情会得到激发,师生会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共同成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由于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与自身思维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同一”的,而是一个具有丰富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知识构建过程。差异性与个性并不是教育的障碍,而应该是教育的起点及终极目标。因此,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好恶来区分“优生”与“差生”,而应当尊重与保护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将差异性当成教学的珍贵资源,在教学中注重个性教育,实施个性化教学。只有欣赏学生的差异,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以形成独立的个性。因此,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现代教育提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性发展”应该成为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当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发自内心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某个方面的佼佼者。面对具体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个性化的解决方式与策略选择。无论教师还是其他人都没有权力剥夺学生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的自由。很多教师并不容易察觉的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固化,缺乏创新,而自己认为的“好学生”正是遵循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的学生,恰恰是那些所谓的“差生”往往有着新奇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我们又很容易忽略这种思维的“微光”。但在教学过程中,“优生”更容易获得老师欣赏和赞美,甚至其缺点成了可爱之处;而成绩或阶段性发展上处于弱势的学生常常被视为“差生”,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很容易黯然失色而有意无意被忽视,因而很难得到老师的欣赏和赞美。但是,尽管“差生”毛病多,不少“毛病”却很可能恰好是学生天资和智慧的“另类”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和赞扬,使学生的头脑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或许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扬、一个小小的微笑就能唤醒一颗沉睡的心灵,引起思维的撞击。这就是说尊重学生的发现也是很重要的。学生之间只有存在差异才能体现社会机理的正常性,而教师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善于包容学生,谅解学生,信任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要用心挖掘,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每个学生的想法,要高度重视,给予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有不足之处时,需要积极的引导,不能一味地泼冷水。理解学生,欣赏学生,相信教师和学生能够双赢。陶行知先生曾规劝教师们:“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班主任应奉为座右铭,不断提醒自己慎重对待“差生”,发自内心地欣赏与赞美每一个学生。
在阿尔卑斯山的入口处有一块石牌上写着:“慢慢走,欣赏啊!”秀丽的景色,不能光用眼睛看,更需要用身心慢慢欣赏、感受,才能真正体会到“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妙。不论“优生”、“差生”,每个学生都是教师职业旅途上的独特风景,教师以“慢慢走,欣赏啊”的心态去品读、欣赏,每个学生都会成为教学生活中值得书写、赞美、回味的“胜景”。大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欣赏之中都富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富有欣赏。”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普遍规律,分析每个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尊重、欣赏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它们都能各得其所,将我们的校园创造成“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育人园圃,将每个学生都塑造成能满足未来社会多种人才结构需求的有用人才。
欣赏与赞美并不是刻意讨好与奉迎学生,更不是一种失去原则的“关怀泛滥”,而是一种生长于肺腑之中的真诚行为,它以真实的爱心情感与博大胸怀为基础,以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为方式,激发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真诚无私的爱之中发现与欣赏学生的优秀品质,或者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微乎其微的进步,都会由衷地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欣赏与赞美。可见,欣赏与赞美应该酝酿于内心并自然流露,不必拘泥于“场合”。明景悦目,暗香更是沁人心脾。当面的赞美能给学生以激励,而在学生本人不在场时赞美他们,更会激发学生灵魂深处的自豪与感激,进而转化为难以抑制的追求进步的动力。有一个学生,性格暴躁,好打架。经仔细观察、了解、分析了他的情况后,我认为他品质不错,有正义感、责任心、上进心。在一次班干部会议上,我有意对该学生作了高度评价:“他见义勇为,有正义感;做事果断,雷厉风行,勇于承担责任;善于处理同学关系,有号召力。如果能让他遇事冷静想一想,注意方式方法,他会很优秀的。”会后,有班干部把我说的话告诉了他。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打过架,并且成为维护班级纪律和解决同学纠纷的大能人,成绩也迅速提高。
发自内心的欣赏与赞美并不排斥批评,做得不好,不能不进行批评。但是,对学生的优点要适当放大了说,而对学生的缺点要适当缩小再予以批评。对学生要“低标准,严要求”,让他们能通过自身努力不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我能行”中自信地健康成长。虽然标准可以放低,但一定要严要求、勤督促。批评必须坚持一个准则,即不侮辱学生,不贬低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让学生明白他受批评的原因在于他能做好却没有努力去做。批评的目的在于鞭策,也传递老师对他关心、期待甚至欣赏。
班主任不仅自己要欣赏和赞美学生,而且要营造更广泛的氛围,引导家长欣赏和赞美自己的孩子,也引导学生自我以及相互欣赏和赞美,将欣赏和赞美内化为学生一种优良品格,一种为人处世的风格。
没有什么比欣赏与赞美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工作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对每一个学生真诚、得体的欣赏与赞美。欣赏与赞美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我深信教育实践已经接近了教育的灵魂。
[1]覃小芳.心灵的顿悟.教师,2012(7).
[2]刘铁芳.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