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国际交换生项目科学管理的探讨

2012-08-15 00:42:55
文教资料 2012年13期
关键词:学分国际化语言

张 弛 李 鎏

(1华南农业大学 国际交流处;2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的联系日益紧密。随着校际间密切的合作与交流,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其中,交换生项目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高校希望通过交换生项目的开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语言能力强、专业背景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交换生项目发展的历史不长,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现,这制约着交换生项目的顺利开展。各高校应考虑如何解决这些制约因素,高效科学地管理交换生项目,使其得以蓬勃发展。

1.交换生项目的含义

交换生是留学生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校际间签订的学生交换协议,双方学校互派交换生到对方大学学习交流,项目交流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或一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与本专业相同或相似的课程。一般来说,交换生只需缴纳本校学费,对方学校不收取交换生学费,但是学生需支付生活费、住宿费、交通费和签证费等。交换项目结束后,学生按期回本校继续学业。[1]

2.开展交换生项目的意义

2.1 提升学校知名度,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首先,优秀的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展示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随着交换生项目的有序开展,愈来愈多的优秀学子赴国外学习,使学校能较快地提升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同时,学校良好的声誉也能促进交换项目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其次,随着校际间合作交流的日益增多,合作领域也会从交换生项目扩大到其他领域,从而促进这些领域的发展,如促使学校间科研人员的紧密联系,拓宽引进国外科研团队高层次人才的渠道,吸引留学生来学校学习交流,等等。

2.2 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

通过项目的深入开展,高校逐步了解合作院校的运作情况。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吸收国外高校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管理制度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日益增多的交换生项目,能有效推进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高校教育国际化涉及许多方面,如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教学模式国际化和教育理念国际化。学生国际化是高校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指标。[2]交换生项目是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高校通过校际联合培养的方式造就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2.3 培养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人才,提高学生综合实力。

首先,交换生同时接触国内国外不同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方式,能拓宽思维方式和完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学生在国外常常需要自己独立处理问题,这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更具规划性。其次,学生参与交换生项目能有效提高语言能力。学生在参加项目前,为了达到项目的语言要求,会努力提高语言能力。参加项目时,为了尽快适应国外的生活和学习,加上有语言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语言水平会快速提升。最后,交换生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和制度等,不但能拓宽视野,开阔胸襟,而且能善于与人沟通相处。交流生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综合实力强,从而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尤其会受到跨国企业的青睐。

3.交换生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 宣传力度不够,交换生项目未能引起学生注意。

高校一般通过学校网络向学生宣传交换生项目,有的学生没有留意学校网络信息,因而不知道相关的交换生项目。部分学校网络设计不科学,学生即使上网,也不容易查询和关注到交换生的信息,往往留意到交换项目时,项目已经截止或者学生来不及准备规定所需的资料。

3.2 语言障碍制约交换生项目的顺利进行。

交换生项目对学生有语言要求,有的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对方大学内部的语言考试,有的项目则规定学生必须参加雅思或托福等考试,并对考试成绩有硬性的规定。虽然部分学生专业水平高,但是达不到对方大学的语言要求,而被拒之门外。学生语言成绩不达标,部分国外大学允许学生赴国外参加语言培训课程,通过培训考试后可参与交换项目,但是由于国外语言培训课程花费时间且费用较高,导致学生放弃申请。

交换生赴国外学习后,首先面对的难题是语言障碍。交换项目一般为一年或一个学期,在短短的时间里,学生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强化语言能力,即便通过语言成绩考试,并且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在国外并不是本国语言授课,作业和考试也需使用别国语言,因此会觉得非常吃力。

3.3 经费问题影响交换生项目的开展。

大部分交换生项目免除了学生的学费,学生只需负担生活费、交通费和签证费等。但是国际间交通费用高昂,很多欧美国家的生活消费水平比我国高很多。因此,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难以承受这笔费用,使得一批优秀的学生由于经济问题无法出国。并且,由于涉及签证问题,大部分国外高校规定申请的条件之一就是提供一定金额的存款证明,家庭不富裕的同学无法提供这笔资金证明,即使专业成绩和语言成绩都符合对方大学要求,也由于经费问题而无法参与项目。

3.4 学分认证制度有待改善。

国内外大学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学制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导致交换生学分对换存在问题。往往学生在交换期间的学分不能完全兑换,学生回国后需补修学分,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增加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他们担心难以在规定期限修满学分,影响正常毕业,往往不考虑参加交换生项目。有的学生担心学分转换问题会影响获得奖学金,因而部分优秀的学生会放弃交换项目。此外,部分交换生对自己的教学计划不了解,盲目选择国外高校课程,导致回国后大量学分无法兑换,造成很大的负担。这违背了高校通过交换生项目培养优秀人才的初衷,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3.5 管理部门配合存在问题。

交换生项目的开展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例如国际交流处、各学院、教务处和学生处等部门。由于大部分学校开展交换生项目起步晚,并且交换生人数少,因此很多高校没有明确各部门的分工责任,这容易造成权责不清,导致管理混乱,直接影响项目顺利开展。并且,交换生项目一般由学校的外事部门和国外大学进行联系和推动开展,学校许多学生对项目认识不深入,因此形成误区,认为交换生项目仅仅由外事部门负责,导致交换生任何事情都找外事部门处理,这不利于交换生项目的有序开展。

4.完善交换生项目管理的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应健全完善学校的网络建设,使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查找到交换生项目的信息。除了网络宣传,高校还可以通过张贴海报和派发传单等方式通知学生。高校的交换生项目一般由外事部门负责推动开展,外事部门应及时与各学院保持联系,在学院召开交换生项目说明会,并且通过学院向学生宣传项目。同时,可以让参与过项目的学生进行项目宣传,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项目。此外,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学校可告知学生如何获得交换生项目信息。通过这些方式可有效加大宣传力度。

4.2 加强学生语言学习。

学校应将交换生项目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强调语言能力是参加交换生项目的必备条件之一,让有意向参加项目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升语言能力和准备考试。学校的外语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等相关单位应开办相应的语言培训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学校还应定期举行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4.3 针对交换项目,设立相应的奖学金。

学校可针对交换生项目设立奖学金,为优秀的贫困生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同时,由于学校投入项目的资金有限,因此,学校还应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扩大奖学金的来源,增加收益群体。通过政府、企业和校友等多方面的支持与投入,让更多的优秀贫困生能够参与交流生项目。

4.4 完善学分认证制度,建立成绩换算规则。

各学院、教务处和国际交流处应完善交换生项目的学分转换制度,将项目中的课程进行详尽的对比,综合考虑国内外大学课程设置的差异,科学地完善学分认证制度。同时,项目双方都应选派专业教师共同协助交换生规划学业,指导学生合理选课,避免学生选择大量无法转换学分的课程。针对交换生项目日益扩大的趋势,教务处可指派专人管理交换生学分认证工作。同时,教务网络系统应增加交换生模块,方便各学院、教务处和国际交流处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信息,便于进行管理。此外,由于许多学生对如何转换学分的流程不熟悉,国际交流处可以将流程指引挂在网上,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来说,不同国家间规定的成绩等级存在差异,如果将国外院校给出的成绩完全对等兑换,就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例如,七十分在英国院校属于优秀等级,而在国内属于中等。教务处和国际交流处应将合作院校的成绩等级评定表转换为我国的评分等级,合理换算交换生的成绩。

4.5 健全交换生项目的管理制度。

由于交换生项目发展历史不久,为避免相关单位分工不清,互相推诿,学校应由校级组织相关单位召开管理交换生项目的会议,明确规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分工,制定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相关部门应积极保持沟通联系,定期学习新规定、新政策,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方案,解决和协调出现的问题。鉴于部分学生对交换生项目的办事分工不熟悉,相关部门可将各自的职责放在网上,方便学生了解和办理,这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高校可以建立国际化考核指标体系,从师生出国交流等方面来考察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国际化水平,从而有效地激励相关单位人员积极开展交换生项目。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各部门协调合作,从而有序地推进交换生项目的顺利进行。

5.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通过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与联系,积极实施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个大趋势下,交换生项目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高校都在探索完善交换生项目的管理办法,从而使其积极推动高校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为高校培养更多综合实力强的人才。学校各单位应齐心协力,逐步完善交换生的管理机制,为交换生项目的有序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1]王瑞德.大学国际交换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张爽.中外高校联合培养人才促进教育国际化进程——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1,(04).

猜你喜欢
学分国际化语言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学分美食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