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圪”头词研究综述

2012-08-15 00:42穆芳芳
文教资料 2012年27期
关键词:晋语量词形容词

穆芳芳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在《山西方言调查报告》中,圪头词被列为晋语语法特色之一进行了重点论述。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对晋语“圪”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相关的论文大量产生。本文将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

一、读音:

圪的读音在山西省晋语区的八大方言片中比较一致,多为入声,声母为[k],韵母多为央元音加喉塞音[藜揲]。主要差异在声调:在入声分阴阳的地方读阳入,在入声不分阴阳的地方读入声。在河北方言的晋语区声母多数情况下读k,韵母多数情况下读藜或以藜为主要原音。在语流音变中,“圪”的声调有时会变成轻声,声母、韵母也会随“圪”头词后一音节韵母的变化而变化。但论述此方面的文章不多,仅有《河北方言中的“圪”头词》、《阳城方言里的“圪”》等文有所提及。对“圪”的读音进行较全面描写的有《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晋语“圪”字研究》等。但是探讨研究还不够深入。总得来说,还没有专门论述圪的读音的著述。

二、来源:

对于“圪”的来源,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圪”与上古复辅音声母有联系,《评第一批出版的山西省方言志》中指出:“‘圪’、‘不’等前缀在山西方言里很普遍,有时这些前缀似乎和上古复辅音声母有联系。”一些学者认为“圪”是从少数民族语言中吸收进来的,《晋方言里的“圪”字》中指出:“是古晋地随着民族融合而进行的语言融合的产物”有些学者认为晋语中的“圪”头词来自上古的分音词,《方言比较、区域方言史与方言分区》中指出:“根据现有材料来看,山西、内蒙古、河南等地的晋语都有词缀‘圪’,这些有词缀‘圪’的方言中都有分音词,圪’与分音词具有明显的共生性。实际上,‘圪’类词就是由分音词演变而来,‘圪类词词头’作为一个构词成分是分音词中的声母字在晋语各方言中经过重新分析后形成的一个特殊词缀。”并从三方面论证了这个观点。《晋语词汇双音化的一种方式:加“圪”》中认为“圪”的产生是汉语词汇双音化的一种方式。其实双音化只是“圪”被大量运用的推动力,并不是“圪”的起源原因。《河北工程方言中的“圪”头词》大胆地提出了“圪”头词来源于民间反切的观点。当然这个假设还需要大量的文献证据来证明。我们认为,“圪”头词来源于上古分音词的观点较合适。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分音词中的第一个音节经过重新分析、认识后,经过语法类推,成为一个特殊的词缀被运用。后又因汉语的单音节双音化,推动了“圪”的广泛运用。

三、圪的用字:

《“圪”非词头辨》、《晋语圪研究述评》、《晋语区“圪”头词比较研究》等都探讨了圪的用字,目前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圪字是一系列同音字的代表字,除了“圪”字外,常见的还有“隔、疙、屹、虼、纥”等字型,它们大多都是以“乞(气)”为声旁的字。这些字最初产生的时候差别是比较明显的,它们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如:圪,《说文解字》上说:“墙高也。”所以它可以组成“圪塔、圪堆”等与土有关的词。纥,《说文解字》上说:“丝下也。”于是就有“丝纥哒、线纥哒”等与丝线有关的词。后来,由于“圪”头词数量扩大,这些词的界线就变得模糊起来,以至于有些词就逐渐消失了。通过这些论述我们认识到圪头字来源的复杂性,而且一定不止以上提到的这些。这方面的研究还仅仅是个开始。

四、结构类型:

关于晋语圪头词的结构类型,《山西方言调查报告》中有详细的描写,王临惠(2001)也曾做了专门论述。此外,其他涉及到圪头词的文章也对其结构类型进行过讨论。只是这些探讨没有太大的差异,就连论述的用例也是大同小异,足见“圪”头词在晋语内部的一致性是很强的。

(一)基本结构类型是“圪A”式,即由“圪”加一个词根构成,词根一般是单音节词,这种结构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等。

(二)重叠式:在“圪A”的基础上重叠词根可构成“圪AA”式,以名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最为常见;“圪A”式动词重叠也可构成“圪A圪A”式,大多表示动词短语,少数为象声词;还可构成“圪圪AA”式,均为形容词。

(三)附加式:在“圪A”式后面附加“儿/子”可构成“圪A儿/圪A子”式,这两种形式大多是名词形式。有时量词后面也可以加“儿”构成“圪A儿”的形式,如:圪节儿。“圪A儿”的名词前面还可以加上一个名词构成“N圪A儿”形式,这一名词性词根用于限制该词的意义范围。如:树圪叉儿。在“圪AA”的前面或后面加上别的名词,也可以构成新的名词。如:字圪瘩瘩(识字用的小字块儿)、圪区区(眼迷糊眼)。还可以在“圪AA”式的名词、量词、形容词之后加“儿”,构成“圪AA儿”格式,在其形容词之后还可以“的(哩)”构成“圪AA的(哩)”格式,或者“儿”和“的(哩)”同时出现,构成“圪AA儿的(哩)”格式。

(四)四字格成语:多为形容词。其格式主要有:“A圪BB”式:慢圪悠悠(形容动作很慢)、齐圪刷刷(形容非常整齐);“圪A圪B”式:圪摇圪摆(形容摇摇摆摆的样子)、圪梁圪洼(形容地势凹凸不平);“圪里圪A”式:圪里圪捣(形容人心灵手巧、悄悄地办成事);“AB圪C”式:麻里圪烦(形容干事不麻利);“圪ABC”式:有的是“圪A”加后缀“马爬”“了耳”“弹蹄”等,如:圪蹴马爬(形容下蹲时间长、难以忍受),圪节了耳(形容节子多),圪出弹蹄(形容皱褶多,不平展);有的是“圪A”加同义或近义词,如:圪腥烂气(形容气味腥膻)。

五、圪的性质:

关于圪的性质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圪是词缀。词缀圪的作用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个本身没有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但能改变词干的意义,使其成为另一个词,如用来缝衣服的“针”之前加“圪”后成了“圪针”,指酸枣树的刺或代指酸枣树;第二种是个为没有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也不改变词干意义而只是增加一个音节的情况如圪脱=脱;第三种是圪没有词汇意义,但有某种语法意义,如圪等指稍微等一下圪表示小称。

(二)圪兼有词缀和副词两种作用。即圪既可以作词头、词嵌,还可用在动词前作独立的词——副词使用。

(三)圪字并非词头,它是一群音近词的一个共同的语音形式。

六、圪的意义:

对于圪头词语法意义的分析同结构类型的分析一样,凡是涉及到论述圪头词特点的文章都会谈到此问题,但目前还缺乏对圪头词语法意义的专门论述,只有杨文娟(《大同方言中的“圪”“忽”“达”缀词语的附加意义》,2001)对大同方言中圪头词的附加意义进行了专门论述。至于整个晋语区圪头词语法意义的探讨,王临惠(2001)在论述圪头词结构类型的基础上附带地做了一些阐释。他认为,圪头词核心的语法意义是“小”,沈明(2003)也指出:圪头词是小称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样的观点在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学者们对圪头词语法意义的阐释一般是在分析其结构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在基本式中,“圪A”式名词一般表示具体的突状事物,而且是小的物体。“圪A”式动词通常表示动作的幅度小或持续的时间短。“圪A”式形容词一般表示轻微的程度或状态。“圪A”式量词通常表示小的、模糊性的计量单位。“圪A”式象声词是对较为细小的声音的摹拟。

(二)在重叠式中,“圪AA”式较“圪A”式“小”的意味更重,在“圪AA”式中,名词具有表示细小、亲昵的感情色彩;形容词能加深对状态或程度的描写叙述;量词是一种极少量的模糊性计量单位,在前的数词经常是“一”,也有用“半”的;象声词摹拟的是细小的延续性反复性的声音;动词表示的是动作的短暂性,带有“稍微”的意思。“圪A圪A”式动词相当于“A一A”式,强调动作行为小幅度的持续和反复,给人一种动态感;“圪A圪A”式象声词表示声音的连续,具有音像感;“圪圪AA”式加深了形容词的程度,使其更具形象色彩。

(三)在附加式中,“圪A”式加“儿/子”加重了“小”的意味,名词在词后到底是加“儿”还是加“子”,要根据习惯而定,有时是既能加“儿”又能加“子”,但所要表达的意义往往不同,例如“圪台子”表示一般的台状的东西,“圪台儿”则专指台阶。需要注意的是“儿/子”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圪A儿”式中的量词强调的是量少;“圪AA”式形容词儿化后口语色彩加强,加“的(哩)”又增加了“……的样子”的意思,使其形容词性更加明显。

(四)在四字格成语中,“圪”的意义已经虚化殆尽,只起衬音作用,这样的四字格词语多表示一种情态,而且多具有贬义色彩。

总之,晋语的圪头词表现出了鲜明的口语化的地方风格和色彩,庄重场合几乎不用。“圪A”式词语具有“细小轻微”的附加意义。名词、量词后加“儿”尾具有亲切、喜爱的情态色彩。带“圪”的四字格熟语则通常带有贬斥的感情色彩。“圪A”式以外的圪头动词、形容词,或具动态感,或具形态感,或具色象感。“圪”头象声词表现出来的是音象感,这些都属于形象色彩。

七、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从众多的研究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圪在山西方言中在用法上和意义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忽略了它的差异性。通过全面深入的对不同地域圪头词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揭示晋语内部圪头词的差异性并探讨差异的成因,将对揭示晋语的内部差异、为晋语次方言的划分和探讨晋语可能的发展规律和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圪头词的成因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学界对圪头词成因的探讨角度还比较单一,相关研究尚欠深入。我们应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挖掘新的研究角度,或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深入挖掘,为前人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证。如我们可以从古晋语入手,通过研究古晋语与当时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和融合,来探究圪头词的源流,分析其成因。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即为读音和用字问题,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用字可能来自不同的语源。

(三)晋语内部圪头词的分布研究尚待加强与深入。晋语内部各个方言点还没有全部涉及到,很多空缺需要后来的研究人员去填补。

[1]温端政,侯精一.山西方言调查报告.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2]白平.“圪”非词头辩.山西大学学报,1988.

[3]白云.晋语“屹”字研究.语文研究,2005.

[4]温端政.试论晋语的特点与归属.语文研究,1997.

[5]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孔凡洁,崔广利.河北工程方言中的“圪”头词.现代语文,2007.

[7]张瑞.浅议武乡方言里的“圪”科教文汇,2008,

[8]孔凡洁,崔广利.河北工程方言中的“圪”头词现代语文,2007.

[9]沈明.山西方言的小称[J].方言,2003.

[10]王丽娟.山西大同方言里的“圪”头词分析天府新论,2005.

[11]王临惠.山西方言里的“圪”头词研究语文研究,2002.

猜你喜欢
晋语量词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量词大集合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