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实回归课堂,把精彩留给学生

2012-08-15 00:42吴菊芳
文教资料 2012年1期
关键词:肖邦鲤鱼情感

吴菊芳

(南通市通州区东余小学,江苏 南通 226333)

语文课该怎么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体、开放、研究……太多的回答融入了太多的智慧、太多的精力和太多的辛酸。热爱语文教学、热爱学生的我,在热切关注着一个又一个理论热点,虚心学习着一种又一种教学形式,诚恳实践在教学第一线的过程中,在无数个失败与成功的课堂对比中,在一茬又一茬送走迎来的学生眼中,蓦然发现,让真实回归课堂,把精彩留给学生,就会每一堂课都成功。

一、把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读是吟咏品味、鉴赏领略、情感共鸣。示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本所体现出的意境、情感,获得一次次心灵的审美体验,与作者进行一次次的心智交流。当学生随着文字或喜或悲、或哭或笑时,谁能说这不是朗读的魅力所在呢?教师的讲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读,一堂再“成功”的语文课如果剔除必要的朗读环节,其“精彩”程度就只能大打折扣,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其魅力依旧光彩照人,正因为有了它,语文才具备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把精彩留给学生,就应还学生一片充分朗读的天地。

我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时,对这一句“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进行感情朗读。久远的历史背景,陌生的伟人事迹,让学生的感情变淡了,无法体会当时人民痛失伟人的心情。在此情况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邓小平爷爷,我们再也看不到您那慈祥的面容、挥手的形象……您壮志未酬,带着无尽的遗憾离我们而去,留给我们的只是眺望海峡对岸的坚挺背影……您再也不能和您所爱的人民亲切交谈,分享他们的喜乐愁苦,更看不到他们听闻噩耗后盈眶的热泪……您知道吗?神州大地都在为您哀泣。”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很快入情入境,他们很有感触地接读:“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富有实感的朗读将当时人民无比悲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实践获得的感受和体验是真实鲜活的,它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是一股清新的“春风”,激发了学生沉寂的情感。

二、把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说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支撑着语文素养这座大厦。其中,说话能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把学生当做被动接纳的容器,不断重复着简单而刻板的机械运动。课堂生趣没了,教学张力没了,学生兴致没了。把精彩留给学生,就需打破一言堂,还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园地。为何不让学生自己说说呢?让课堂由过去的“让我读,让我说”变成“我要读,我要说”,而且是“我要读好,我要说好”,这样不但激发了全班学生探究思索的兴趣,而且实现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生成语言,而生成的都是从他们心中涌出的鲜活的语言,都是有个性的真正属于自己的语言。这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在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我这样设计教学:

(出示句子: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读读句子,说说其中哪些细节令你很感动?

生:“一大群人”都来送行,可见场面大。

师:感受不仅指的是看到的情景,更重要的是结合人物的情感谈谈内心的感受。

生:大家一起唱送别曲,可以想象大家感情多么真挚,内心是多么难受。

生:我觉得,肖邦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登上马车,疾驰而去的情景最令人感动,因为肖邦是“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可见肖邦对故乡是多么留恋,多么痛苦。

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个,此时,你会对即将离开祖国的肖邦说什么?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你也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祖国永远是你的母亲。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心心相印。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会日日夜夜思念你,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

从以上所说的这个精彩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情感表达的再创造让学生在语言的创造中全身心投入,情感得到释放,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口语表达得到锻炼,“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祖国永远是你的母亲。”多么感人而直白的情感表达,虽然我们都不知道《即使你远在他乡》这首曲子的旋律和歌词的内容,但学生不正在为这首曲子填词吗?所以说,说话能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把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做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我们强调学生要接触生活、了解生活、反映生活,而一旦落实到行动则闭门造车,或把“做”的工夫单纯放到练习试卷中,或强调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方面运用,最终免不了落入“唯武器论”的泥沼。语文教学能否借鉴一种灵活教法呢?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领域,它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活动内容及方式,亲自参与,体验语文活动的艰辛与愉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各种人和事,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要求教师做好学生的学习促进者、合作者。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奇妙的鲤鱼溪》一课时,根据实际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学生喜欢的多种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如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鲤鱼溪的鲤鱼数量多、颜色美,印制了许多各种姿态的鲤鱼的轮廓图案,学生根据书中描绘的颜色:灰黑、墨绿、金黄、丹红、红白相间、红黑交错……在自己研究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一给鱼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课时老师会把所有颜色上得好的鱼都贴在黑板上。“真好玩!”“太有意思了!”于是,学生都行动起来:有的翻开字典了解各种颜色的名称,有的向美术老师寻求帮助,还有的请家长帮忙找金纸,找漂亮的颜料,还有的同学精心设计“红白相间”、“红黑交错”的鲤鱼图案……到上课时,几十个同学画的鲤鱼贴上了黑板,构成了一条真正的“奇妙的鲤鱼溪”。看到自己的作品成为板书的一部分时,学生又高兴又激动,这种情绪促使他们一节课都在积极参与地课堂活动,探索问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让真实回归课堂,把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精彩的课堂中展现个性。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肖邦鲤鱼情感
“钢琴诗人”肖邦
读《鲤鱼跳龙门》有感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鲤鱼旗装饰坠
情感
肖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鲤鱼跳龙门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