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继飞
(绍兴市罗门幼儿园,浙江 绍兴 31200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围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体制,改进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这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是各级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矛盾和问题,正在日益暴露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根本的出路在于教育创新,这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需要,国际竞争、国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
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教育创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潜心钻研,不断探索。教育创新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根植于幼儿园的现实,站在立足传统和面向未来的高度,在幼儿园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关键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教改目标是教育创新、发展办学个性的灵魂。园长应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和独立批判精神,结合幼儿园教育现状,制定出明确的教育改革思路,因地制宜确定教育创新目标和办学理念。园长和全体教师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更新观念大胆实践,敢于突破老框框,敢于闯出新路。构建以人为本的激励的机制,营造充满现代创新意识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对话的环境,交流的平台,自主的空间,使改革创新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幼儿园不断增强活力,加快发展。
只有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实现教育创新的目标和目的。本园在教育改革中,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发挥特长”的教育思想,紧紧抓住“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办学理念,通过组织学习《幼儿园教育纲要》,安排教师参加教育思想大讨论,举办“创新教育理论”、“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发展趋势”学习讲座,组织新课程改革实验,通过教育创新实践,初步建立起“以儿童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潜能开发的现代教育观。
1.主体观念。摒弃了过去“以知识为本”,忽视幼儿主体地位的教育观,树立以幼儿为中心,鼓励幼儿参与学习,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通过情景化、活动化的教育内容,使教师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例如以往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示范的注入式为主要手段,幼儿被动接受灌输,忽略幼儿对美术活动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尤其忽略幼儿的情感、态度,使美术活动中学习方式单一、枯燥,幼儿缺乏想象和创造,依葫芦画瓢,作品千人一面。现在改变为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2.素质教育观念。我认为教育创新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的内涵是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教育创新是开放性的,不应局限于本身,而是以之为中心,并向周边辐射,加强以涵盖人的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基本范畴的全面教育与培养,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以幼儿发展为本,把培养幼儿个性素质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在乐学、愿学、好学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兴趣及习惯。
3.建立整体优化、科学正确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着重于为幼儿提供较为丰富的、有利于探索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教师注重幼儿努力表现和创造的过程,如认真态度、坚持精神、创新意识、自信心、成功感的体验等,而不急于让幼儿会干什么,知道什么。例如在语言教学中做到“三不三重”:强调不追求识字量,重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不讲解字形,不分析课文,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留作业,不用字表考查幼儿,重在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是构建具有个性特色的新的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力量。为了鼓励教师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上运用创新思维,在施教过程过程中实现观念革新、教法创新、手段出新。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师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提出了“人人争当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的目标。我们抓住课题研究这一契机,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自觉参与教育改革实验创新研究和实践,互相交流教学新设计、教学个案、教案简历、反思日记等,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使教师的创造意识得到了触动,形成有创意的观点、见解,并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从而自觉挖掘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育思路,不断提高创新教育教学能力。我们每学期评比优秀论文,把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内化为一种创新教育教学能力。目前已发表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论文多篇。
我们与省城名园结对,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参观、进行帮教指导,参加专业培训、教学研讨、经验交流、教学练兵比武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组织组建幼小衔接研讨小组、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研讨小组、亲子园早教研讨小组、数学教学研讨小组等,使教师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为教育创新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生力军。
我们坚持三“宽”(宽松、宽厚、宽容)三“严”(严密制度、严格管理、严明奖惩)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职务工资制和考核奖惩制来规范、用评价来导向、用表彰来激励教师,引导教师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上多创新、多贡献。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所有教育创新几乎都是以课程教学改革为起始点。我园在借鉴学习先进的经验、理论、研创,结合自身实践基础上,采用了“资源优化、游戏引路、快乐教育、特色创新、策略多样”等方法进行了教育创新探索。
1.资源优化。通过目标管理、园本培训,建立一支高效合作的教师队伍,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题的园本研究运行机制,通过发挥教师群体资源优势,改革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除了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选择运用及改编外,还从一些优秀幼儿读物、幼教杂志、幼教网上选取幼儿喜爱的内容,给教育创新输入新鲜的血液。把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纳入教育创新建设中来,让家长参与教育创新活动的策划、组织,让家长从中感受先进教育理念,理解课程革新内容,不断地提出新的教育要求,促使教育不断创新。
2.游戏引路。根据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游戏化方式。在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时,根据幼儿的差异性,分成相应的层次,给幼儿分层次提供材料与指导。实行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学小组化”。我们在安全教育中,把各种抽象、单调的自我防护知识有机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了“阳台上的故事”、“冬天的故事”、“生疏人的故事”、“手指破了”、“生病以后”、“对不起,没关系”、“小小消防员”等特色情景模拟活动,吸引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设计了“说新闻”、绘制“安全小报”、制作“安全标志”、制作“安全棋”、安全情境表演等多种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实施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了解初步的安全知识过程中,学习处理日常生活中危急情况的办法,接受成人有关安全的提示,学会避开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学会保护自己,懂得求助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初步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3.开设快乐成长课程体系。根据“珍视儿童的自由和幸福,关注儿童的情感,尊重儿童的人格”,“充分认识幼儿的发展潜能、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适宜性”的理念,我们试行了“快乐教育”,就是用愉快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享受,得到满足,并在享受学习的快乐中学会求知。课程尽可能地扩大幼儿学习活动的空间,将教育与学习延伸到幼儿的日常活动、生活中;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方式,强调教育形式与方法的多样性及其逻辑性、系统性,注重合理的搭配;强调教师的创造性和教育机智的发挥,借助大量感知材料,给幼儿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充分的自由度,有充分感知参与活动的机会。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发挥“玩”的优势,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提高”;在富有情趣、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里,发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多种能力。让各层次的幼儿创新潜能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幼儿熟悉的童话故事、生活经验和兴趣取向,把单调乏味的纯语言学习材料编成儿歌故事,在组织游戏时,辅以图片、头饰、面具、手偶等等、体态语等多种直观教具,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好玩的活动,制造让幼儿“玩”的动机,如:游戏《小羊和狼》中,“老狼”“凶神恶煞”地扑向“小羊”,这个游戏充满惊险和刺激,深受幼儿喜欢,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时间的询问和表达方式,类似这种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充满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玩唱唱中不知不觉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4.特色创新。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为基础,充分挖掘传统、地方、本园文化优势,把园本教研视作教育创新的基础和土壤,建立完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专门聘请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李放,担任教科研的指导老师给课题组老师培训指导,开展了《幼儿剪纸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区级课题研究,把增强“创造性表现能力”作为课程核心,把“艺教并存、个群相宜”作为课程目标,以“剪纸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切入口,把剪纸活动渗透到五大教育领域,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确定相应的剪纸教学计划、教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故事、诗歌、生活等为主题,通过创设趣味联想、添加法、游戏法等创新教法,引导幼儿用一张纸,一把剪刀,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自由地表达内心世界的感受。同时让幼儿采用剪纸的表现手法来再现故事内容、复述故事的形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采用迁移的方式帮助幼儿创编新的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想象性思维,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发展幼儿的艺术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教室内外、门廊创设展现与交流的平台,提高幼儿学习剪纸的兴趣,把“要我剪”变为“我要剪”,编著《心灵手巧》剪纸教学园本教材。剪纸特色教学创新取得显著成绩:剪纸活动《斗色》获同行和专家的认同及好评。2008年我园的剪纸环境特色居获越城区二等奖;所撰写的论文《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分别获得越城区一等奖,绍兴市二等奖;《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探索与实践》获越城区论文比赛一等奖;制作的《小小纸影剧场》获得越城区教玩具二等奖。在2009年5月的绍兴市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展上(共700多个作品),10个剪纸作品全部获奖,其中3个获一等奖(一等奖共7个)。
5.策略多样。①幼儿园实行分领域教学中,幼儿仍然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还是教育的主体,对幼儿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会有一些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改进教育活动方式,积极采用综合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内容的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即一领域的专门活动,或由某一领域角度切入的综合性活动)。组织了“不给陌生人开门”、“身边的危险”等主题教育活动,课程中的每个主题活动尽管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在各主题之间,在各年龄段的同类主题之间,在幼儿的发展目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都围绕着幼儿快乐而健康的发展这条主线,使课程既具有整体性,又体现出层次性。主题活动强化了幼儿的主动地位,而教师则处于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使教学方法上更加丰富多样。我园组织的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获2007年越城区一等奖。②设置丰富的益智区,让幼儿借助头脑中积累的表象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如按颜色分类、按图形分类、图形接龙等。玩色区里为幼儿准备棉签、弹珠、印章、瓶盖等,让幼儿用各种材料玩颜色。建构区里为幼儿提供各种盒子等废旧物品和轮子、纸条、吸管等成品、半成品,让幼儿通过撕、折、插、贴等方法自制汽车、轮船,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促进他们动作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③倡导课程学习方式多元化。课程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不同个体的认知、情感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动手制作、模拟体验、问题讨论等,在课程中,幼儿的学习不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不再只是教师教学的结果,而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幼儿在课程中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全身心都投入活动之中,他们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脑子想,用手操作,用身体来表现。幼儿的学习成为一个多元的、多感官的、全身心的发展过程,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从被动思维到主动思维;从封闭式思维到开放式思维;从单向思维到多元思维。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实现“科教兴国”,幼儿园教育创新应追求“向内涵发展,创教育活力”,在教学思想、教育品质、办学形式等方面形成鲜明的个性,在办学特色与风格上独树一帜,促进幼儿园与教师、学生一同成长,引领幼儿园打开个性化发展的新局面,提高社会知名度,扩大幼儿园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活力和办园效益。
[1]蔡章生.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国防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8059267.
[2]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与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思考.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02).
[3]刘霞.幼儿发展评价改革的理念与方法.浙江教育出版社,书号:978-7-5338-7439-1.
[4]珠海市香洲区教育局编.素质教育与创新探索.新世纪出版社,ISBN:75405208**/G40-012.
[5]郑健成.学前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9-05605-1/G.705.
[6]谢绳武.以教育创新推动创新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1,(11).
[7]钟启泉,崔允淳.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江西教育:管理版,2004,22.
[8]袁贵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VOL17,(2).
[9]林萍华.培养创新人才的认识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2001,(2).
[10]杨天怡,胡新平,严薇,袁云松.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05,(23).
[11]华同旭.教育创新与发展.科学出版社,ISBN:9787030195609.
[12]幼儿园创新教育初探.中国教育文摘.
[13]浅谈幼儿园创新教育的特点.幼儿教师网.